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应试指南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应试指南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应试指南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
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试卷,请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
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板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
相反,大家可以抱着欣赏的态度,看看第一大题是否考察我们复习过的语音、字形等几个语基点,社科文、文言文阅读选的是怎样的题材内容,诗歌鉴赏在考察什么,现代文是什么性质的文章等等,就像平时的阅读欣赏一样,只看题型与大致内容,如果正是自己熟悉喜欢的,那就更好。
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要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
这样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二、开考后30—40分钟
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一至三题),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也不能多于40分钟。
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
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平时测验中有些同学就只用了20多分钟),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
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
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
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
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
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
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
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
选择题各题应试技巧如下:
(一)语言基础
1、语音、字形题,用大脑屏幕上显示的读音和写法去检查试卷上所写的读音和写法,而不是相反。
如果先看试卷上的,有时对的都像是错的。
大家常常有这种感受,某个字自己读、自己写绝对不会读错、写错,但写在试卷要自己判断就拿不准。
如果把比照与被比照的位置换一下,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是判断句子中有无错别字,要迅速扫描句子,找到关键词,在关键词中重点考查关键字,比如“针砭”的“砭”、“谈笑风生”的“生”、“风声鹤唳”的“唳”。
如果实在不知选哪项了,可参考下面一些方法。
读音越是最平常、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有可能是错的!
形声字的注音如果与其声旁相同,十之八九有问题。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错别字可多分析词义,比如“针砭”“病入膏肓”“一筹莫展”“英雄辈出”;
也可分析一下结构,比如“文过饰非”“胸无城府”。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2、词语填空不要老盯着一个词的使用,要很快把所有的空都看完,要综合起来考虑,先把最有把握的那个词定位。
对于拿不准的,可以想一想同义词辨析的六个角度:
词义的轻重(轻视、蔑视)、范围的大小(边境、边疆)、褒贬语体色彩(父亲、爸爸)、搭配对象(截止、截至,起用、启用)、词性异同(偶然、偶尔)。
有时还要考虑词和短语,比如“自愿”“志愿”。
3、成语重点考虑色彩、对象是否正确,是不是同义成语的误用,特别要考虑适用对象,比如“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危言耸听”“骇人听闻”之类的。
“振聋发聩”是形容某一观点、某一看法的警醒作用的,“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大的。
如果你觉得错,那么就应该问一问自己:
这个成语不对,那么正确的应该用哪个成语?
利用望文生义增加考生的失误是命题的一个常用方法,如果命题者是要我们就成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我们要小心上当。
比如“不刊之论”并不是无法刊登的意思。
还有“别人都在捐钱捐物,他却细大不捐,毫无同情心”“网络近来发展迅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等都是按字面意思理解的。
4、病句题用抽主干的方法检查,这个句子的主、谓、宾分别是哪几个词?
完不完整?
能否搭配?
需要注意的是:
选出没有语病的不是选美,要有相对意识。
纵观二十几年的病句题,没有哪一年的正确的项是你一看就知道没问题的句子,大多是我们读起来很拗口的句子,这是因为出题者要增加干扰性,他就不会按你的胃口,造一些学生腔的句子给你。
看哪几项的问题大,并且明显地属于六大病句的某一类型。
把目光投向主要毛病,而不是细枝末节。
另外,高考题一般是一个句子一种病,如果你已认定A项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又觉得C项也有成分残缺的毛病,那多半是你对某一句判断不准,正确的项极有可能就在其中。
还可以根据不同句子的特点来确立检查的重点:
①、有反问句、否定句的句子,看看是否把意思弄反了。
②、一个句子,动词谓语后边还有很长的文字,要检查是否缺宾语;
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有搭配不当或缺乏宾语的毛病。
③、注意并列短语作句子成份。
当一种句子成份由并列短语充当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搭配不当。
④、有“和”字的句子,检查是否有歧义。
⑤、有数量短语的句子,检查是否有歧义。
⑥、有两面意思(胜败、高低、是否、能否、多寡、去不去等)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患一面与两面的不搭配。
⑦、句首使用了介词(为了、由于、通过、经过、对、对于、作为、关于等),应检查是否缺少主语。
⑧、句中有“对”“对于”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有主客倒置的毛病。
⑨、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首先检查关联词语是否使用得当或者是否搭配,然后检查主语的位置是否得当。
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那么主语应放在关联词语后面。
反之,则放在关联词语的前面。
5、标点题要注意和语意的理解结合起来。
许多标点题并非仅仅在考标点,从某个角度讲是在考阅读理解。
因此我认为,事实上,标点题是一道小阅读题。
我们做这种题一定要有这种意识。
比如“那是常州的象征——天宇寺。
”外公见我答对了,点点头说,“嗯。
天宇寺始建于唐代,历来香火旺盛,有着‘东南第一丛林’的美称。
”这道题的实质是要你看到这是两个的话,而不是一个人的话。
(二)社科文阅读
1、切忌凭印象答题。
科技文现在一般是四道题,第一道题考概念,第二道题考理解、第三道题考判断、最后一道题考推断。
常用的设题方法是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比如把部分使用的看作全面推广的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答非所问、颠三倒四、似是而非、无中生有(比如把尚未出现的看作已经出现的,把正在研究的看作已经成功的等)、因果颠倒、先后错乱等。
因此我们要将题目的每个选项与原文相关的段落和相关的句子对照起来,细细比较,要在原文上勾划,并且最好在原文相关句子上注明第几题第几项,然后找出细微差异。
要有韧劲,急不得。
解题程序可按如下顺口溜操作:
“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
2、有关的背景知识要慎用。
大家要明白,阅读题永远是考我们阅读能力的,而不是考我们的知识储备的,相关的背景知识只能是一种参考,当背景知识与文章内容相矛盾时,应以文章内容为准。
特别是阅读那种介绍全新观点的文章更应如此,因为你所知道的背景知识大多是传统的观点,极有可能与文章的观点相左。
3、推断题要善于用排除法。
简单地与原文对照已经不起作用了,要依据文中的基本观点进行逻辑推导。
要依据全文的关键语句和主要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暗含的(无论是证明肯定还是反面批判),然后正确地进行推断。
推断的实质是向下挖,挖句子的隐含信息。
前提是真正把原文读懂,冷静地读,千万不能发毛。
4、这一块的题材今年极有可能是史论或文学评论、新闻评论、文艺理论等。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一是梳理作者的观点,看他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或别人的某种看法来谈,而成一家之言。
二是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以及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边破边立的写法要善于区分“作者意”与“他人意”;
旁征博引类的要区分哪些材料分别从哪一角度论述什么观点,不能张冠李戴;
层递论证式的要注意分论点间的逻辑关联。
华师一第一套压轴题中的《说“凤凰”》值得回顾。
(三)文言文阅读
1、收缩式阅读。
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词。
由宏观到微观。
先弄清楚本文叙述了几个人、几件事、人物间的相互关系、这些事发生的先后、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解答与这些问题直接相关的内容题,而且对我们理解字词也很有帮助。
2、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要迅速看后面一道有关内容判断的题(一般是最后一题,有的是倒数第二题)。
因为这道题,一般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四项中只有一项不正确,而不正确的那一项还不是全错,往往只有一处错误,这对我们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很有帮助。
3不要死扣一个字词。
遇到不懂的字词,可先跳过去,往下看,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答案就在后面的题目中,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
不懂又何妨!
4、实词理解可借助结构分析。
那个词在文中是动词还是名词?
是做主语,还是谓语,还是宾语?
这是区分实词词义细微差别的一个好方法。
警惕以今释古。
当试卷对某个词的解释是用今天仍在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意义时,那十有八九有问题。
成语例外,正好相反,可以借助成语来理解古文,如“家喻户晓”的“喻”。
方言中的少数词也是保留了古意,比如“让”。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多半是用来干扰我们的。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5、警惕专用名词的干扰。
人名、地名、官名、时间名、器物名等。
你要知道哪些是专用名词。
可将所有专用名词用特殊符号框起来。
比如许多同学在理解《鸿门宴》中的“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一句时就常常出错,错把“籍”理解为介词“凭借”。
其实,这里的“籍”是项羽的名。
古人自称常常称名,属于谦称的一种。
本句之所以常常出错,是因为《鸿门宴》是选自《项羽本纪》,而《项羽本纪》很长,作者只在开头介绍了项羽的名,中间一直以“项羽”“项王”相称(“羽”是字,称字、称王都是尊称)。
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要消除这类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开始就把文中有关人物称呼的字词(无论是“名”,还是“字”,还是“号”)全部框起来或是加上一个什么特殊的符号,以提醒自己。
特别是对像“籍”这种既能作专用名词又能作一般词用的词,更是要加倍小心。
三、开考后40—90分钟
1、第四、五、六几个主观题应力争在50分钟内完成,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
2、今年高考语文首次实行网上阅卷,同学们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强烈的规范意识:
一是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答题卡上不允许书写潦草,乱涂乱划;
二是对号入座,按题号在规定的矩形框内作答。
绝对不能张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动题号,这样会导致几题答案扫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