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灰喜鹊属于同一物种,A项正确;
壁虎活动能力强,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项正确;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有变化,但一般变化不明显,C项错误;
由于地形的变化,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正确。
3.(2015·
天津高考)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
A项,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种群(乙)。
B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
C项,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D
4.(2016·
黑龙江大庆一模)如图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能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②上双向传导
C.③和⑤往往包含多个突触
D.切断④不影响感觉的形成
【解析】 图中①~⑤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刺激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是具有双向性,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导的,B错误;
在神经中枢中有多个中间神经元,C正确;
切断④,兴奋可以传导到大脑皮层,D正确。
【答案】 B
5.(2016·
福建泉州五校联考)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 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错误。
6.如图,大麦种子的胚乳外面环绕着一种特殊的细胞,叫糊粉层。
种子萌发期间,糊粉层合成和释放水解酶,分解储藏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
而胚在萌发期间会产生赤霉素。
科学家将大麦种子的胚除去,发现种子不能萌发,于是推测胚在种子萌发时的作用是产生赤霉素诱导糊粉层合成水解酶。
为证实这个观点,需做的实验是( )
A.向结构完整的种子中加入赤霉素,观察种子是否萌发
B.向除去胚的种子中加入赤霉素,观察种子是否萌发
C.向除去糊粉层的种子中加入赤霉素,观察种子是否萌发
D.向同时除去糊粉层和胚的种子中加入赤霉素,观察种子是否萌发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糊粉层能合成和释放水解酶,胚在萌发期间会产生赤霉素,欲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则需切断糊粉层和赤霉素之间的联系,科学家已将大麦种子的胚除去后发现种子不能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与胚有关,但无法确认是胚中的何种因素引起的,故只需再增加一组除去胚但加入赤霉素的种子,若种子能萌发,则说明胚通过产生赤霉素诱导糊粉层合成水解酶,否则水解酶的合成与赤霉素无关。
7.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图1 图2 图3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解析】 图1、2、3都是“S”型增长曲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A正确;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都为K/2时的增长速率,增长速率为最大,B正确;
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均为K值时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
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时为K/2,D错。
8.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
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解析】 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B错误;
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D错误。
9.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
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解析】 当鼠全部被消灭后,计算鹰至少要获得的能量时,能量传递效率应按10%计算,即Q1×
10%×
10%=0.01Q1。
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牲畜的奶、肉等,牲畜属于第二营养级。
10.右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③,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⑤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解析】 图中①~⑤分别为下丘脑、脑干、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
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对脊髓的排尿中枢控制力弱,A错误;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
脑干中有呼吸中枢,C正确;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神经中枢,D正确。
【答案】 A
11.下图为下丘脑与内分泌腺之间激素调节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1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3反馈调节作用的靶细胞一定包括图中的内分泌腺2的细胞
B.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分布在内环境中的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
C.图中C结构合成的直接模板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
D.题图所示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解析】 选项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但反馈调节过程中,其靶细胞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不包括内分泌腺2(甲状腺)细胞。
选项B,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细胞。
选项C,图中C结构是与相关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其本质是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是mRNA,一般存在于细胞质中。
选项D,激素把相关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12.(2016·
洛阳二模)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
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第12年时增长速率为1.2,说明种群数量仍然增长,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
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1/2K,即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C正确;
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
13.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 )
A.(a+b)×
20% B.(c+d)×
20%
C.(a-c)×
20%D.(b+d)×
【解析】 粪便是初级消费者未能消化吸收的部分,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同化量为(a-b),其中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其余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a-b=c+d。
按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应为(a-b)×
20%或(c+d)×
20%。
14.(2016·
江苏盐城中学月考)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①②③
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
C.图乙d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
【解析】 图甲中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进行①②③过程,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
图甲②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B错误;
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
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
15.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