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526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4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一Word文件下载.docx

D.埃拉斯莫斯

网校答案:

A

网校解析:

夸美纽斯奠定了班级理论的基础。

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补充内容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如何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职责。

2.班级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这个班级,然后通过学生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3.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4.班级目标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

(四)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附属物”,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

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要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

三、班集体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但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

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组织结构

C.生活准则

D.心理氛围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

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

按照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机构,维持和控制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或缺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健全的集体不仅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而且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把取得集成员认同的、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在一班集体中,准则可以是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应平等,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应比较一致。

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班级组建之初,班级成员互不相认,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与共同活动。

同学彼此之间处在新奇而互相观察状态,共同对班主任的依赖性较强,班级工作主要由班主任主持。

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这一阶段的班级学生在经历初始阶段的共同学习与生活后,彼此开始熟悉,并产生了一定人际关系,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也形成了各种小团体或小交际圈。

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这一阶段的班级已有了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班级已经形成了坚强的核心,班干部已有了独立主持班务能力的能力,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简答题)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在班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班干部。

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

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规律性。

教师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应先着手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设计和发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识的反映。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第二节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

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

【例-单选题】高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高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高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

该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集权型的老师会让学生变得表里不一。

2.班级规模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班级越大,成员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3.班级的性质

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情境因素是班级本身。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而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4.对教师的期望

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这就是定型的期望。

它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动机和意向的期望。

一般说来,它的形成是教师长期交往方式和一般行为的结果。

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同样会形成定型的期望。

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这种定型的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

二、课堂群体

(一)课堂群体的概念

课堂里的每个学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群体。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1.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非正式群体

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