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6212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

《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副主任以下护士基础医学病理学Word格式.docx

3.符合变性的描述是

A.属不可复性损伤B.细胞功能丧失C.细胞内或细胞间质表现为异常物质的出现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D.细胞体积缩小,伴功能下降

E.细胞体积增大,伴功能增强

C

变性系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4.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的错误描述是

A.常见于瘢痕组织B.常见于纤维化肾小球C.成纤维细胞增多D.胶原纤维融合为梁状、带状或片状E.常见于粥瘤

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内。

肉眼形态:

灰白、半透明状,质地坚韧,缺乏弹性。

光镜下,纤维细胞明显变少,陈旧的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成为均质无结构红染的梁状、带状或片状,失去纤维性结构。

5.肉眼观察标本,病理性钙化呈

A.黑色炭末样B.蓝色颗粒状C.灰白色颗粒状D.棕黄色颗粒状E.褐色颗粒状

病理性钙化,其组织内有少量钙盐沉积时,肉眼难以辨认;

多量时,则表现为石灰样坚硬颗粒或团块状外观。

6.不属于坏死标志的是

A.核碎裂B.组织结构崩解C.核固缩D.核内出现包涵体E.核溶解

坏死包括:

1)细胞核的表现为:

①核浓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2)细胞浆的改变:

嗜酸性染色增强。

3)间质的改变:

在各种溶解酶的作用下,间质的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断裂或液化。

坏死的细胞和崩解的间质融合成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7.关于液化性坏死,错误的是

A.脾梗死B.脑梗死C.坏死性胰腺炎D.脂肪坏死E.脓肿

A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含蛋白少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

脂肪坏死也属于液化性坏死,分为酶解性和外伤性两种。

前者常见于急性胰腺炎时,外伤性脂肪坏死则大多见于乳房。

脾脏为实质性脏器,不属于含蛋白少脂质多或者产生蛋白酶多的器官,亦非脂肪组织,故脾梗死不属于液化性坏死。

8.黏膜坏死脱落而遗留的深达黏膜下层的缺损,称为

A.糜烂B.瘘管C.窦道D.空洞E.溃疡

坏死灶如位于皮肤或粘膜,脱落后形成缺损。

局限在表皮和粘膜层的浅表缺损,称为糜烂(erosion);

深达皮下和粘膜下的缺损称为溃疡。

9.心肌梗死病灶由纤维组织替代属于

A.溶解吸收B.分离排出C.机化D.钙化E.包裹

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10.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

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D.巨噬细胞E.异物巨细胞

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为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11.玻璃样变性不发生于

A.结缔组织B.血管壁C.浆细胞D.肝细胞E.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它可以发生在结缔组织、血管壁,有时也可见于细胞内。

12.不符合含铁血黄素的描述是

A.常见于心肌细胞核两侧B.光镜下,呈棕黄色,有折光性C.红细胞破坏形成D.常见于出血病灶E.溶血性贫血可全身沉积

含铁血黄素是由铁蛋白(ferritin)微粒集结而成的色素颗粒,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具有折光性。

含铁血黄素是由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溶酶体分解、转化而形成的。

慢性肺淤血时,漏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含铁血黄素。

由于这种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出现在左心衰竭患者,故此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heartfailurecell)。

此外,溶血性贫血时,可有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所以可出现全身性含铁血黄素沉积,常沉积于肝、脾、淋巴结和骨髓等器官组织内。

13.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A.脑和胰腺B.肝C.脾D.肾E.小肠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含蛋白少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

14.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补的过程,称为

A.化生B.再生C.增生D.机化E.修复

B

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补的过程称为再生。

15.参与瘢痕修复过程最重要的细胞是

A.上皮细胞B.渗出的白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是瘢痕修复过程中最终要的细胞,其产生基质、胶原,填补缺损,其中的肌成纤维细胞具有收缩功能。

16.结核病灶的坏死

A.液化性坏死B.凝固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干性坏疽E.气性坏疽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17.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腐败菌感染

气性坏疽(gasgangrene)为湿性坏疽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并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

细菌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大量气泡,按之有“捻发”音。

18.心肌梗死

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

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梗死。

19.风湿病易发生

A.玻璃样变性B.水样变性C.脂肪变性D.纤维蛋白样坏死E.毛玻璃样变性

纤维素样坏死,又称纤维蛋白样坏死,常见于急性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等过敏反应性疾病。

20.肝淤血时肝细胞易发生

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缺血较重,因此脂肪变性首先在中央区发生。

21.结核病

A.凝固性坏死B.干酪样坏死C.液化性坏死D.坏疽E.凋亡

22.最常见的致炎因素是

A.化学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免疫性因素E.营养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可通过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或通过其抗原性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

23.不是细胞来源的炎症介质

A.缓激肽B.组织按C.前列腺素D.白细胞三烯E.氧自由基

缓激肽为血浆中的炎症介质。

24.急性炎症时最早出现的血管反应是

A.细动脉扩张充血B.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C.毛细血管扩张D.细动脉、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E.细动脉收缩

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顺序是致炎因子导致细动脉痉挛-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炎症介质导致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

25.炎症液体渗出的主要原因是

A.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B.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净水压升高D.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

在炎性充血、细静脉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的基础上,血管内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渗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液体渗出。

26.急性炎症最先渗出的白细胞是

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粒细胞E.浆细胞

中性粒细胞游走能力最强,而且在血液中的数量最多、所以在急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常最早出现于炎区,这是急性炎症反应的重要形态学标志。

27.下列哪项不是中性粒细胞的特性

A.在炎症区游走B.吞噬细菌、组织碎片及抗原抗体复合物C.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D.释放致热源E.释放蛋白溶解酶

中性粒细胞:

又称小吞噬细胞,是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及炎症早期最常见的炎细胞,具有活跃的游走和吞噬能力、能吞噬细菌、组织崩解碎片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其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溶酶体,通过这些酶的作用杀灭和降解被吞噬的病原体及异物。

溶酶体中的阳离子蛋白质可促进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中性蛋白酶能引起组织损伤和促进脓肿形成。

中性粒细胞的寿命较短,仅有3~4天,完成吞噬作用后很快死亡并释放各种蛋白水解酶。

能使炎灶内的坏死组织和纤维素溶解液化,有利于吸收或排出体外。

28.炎症灶中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

A.形成浆细胞B.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及组织碎片C.释放血管活性胺D.释放氧自由基E.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炎区的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能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异物、坏死组织碎片甚至整个细胞。

29.慢性炎症病灶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

A.单核和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C.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和嗜碱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炎症病灶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30.假膜性炎的主要渗出物是

A.浆液B.纤维素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浆细胞

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如白喉、细菌性痢疾),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组织及病原菌等,在粘膜表面可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故又称假膜性炎。

31.脓细胞是指

A.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B.脓液中的所有细胞C.化脓病灶中死亡的上皮细胞D.变性坏死的白细胞E.变性坏死的单核细胞

脓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多已发生变性、坏死,这种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32.卡他性炎通常是指

A.皮肤的急性炎B.黏膜的坏死性炎C.黏膜的轻度渗出性炎D.浆膜的渗出性炎E.关节滑膜的渗出性炎

卡他性炎是粘膜组织发生的一种较轻的渗出性炎症。

33.肉芽肿形成以哪种细胞增生为主

A.中性粒细胞B.肝细胞C.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E.呼吸道上皮细胞

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或称为炎性肉芽肿。

34.寄生虫感染与哪种炎细胞相关

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巨噬细胞D.朗格汉斯巨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能力,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伤寄生虫。

多见于各种慢性炎症。

如果炎区内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提示为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或变态反应性炎症(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35.过敏性炎

36.鼻息肉

A.变质性炎B.浆液性炎C.纤维素性炎D.蜂窝织炎E.增生性炎

增生性炎是以细胞增生改变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