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5416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资料共11页Word格式.docx

2.2.1安装板电气元件排布次序:

自左向右,自上向下,空余位置可用于后期

变更。

2.2.2面板电气元件排布次序:

自上而下,自中间向二侧均匀延伸。

2.3元件水平方向布置的位置要求

2.3.1本要求适用于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实际条件不允许或者照此布置空间

利用不合理、不利于安装布线)除外。

2.3.2不论特殊情况还是一般情况,断路器布置必须满足客户有足够的进线或

者出线位置,接线方便。

2.3.3断路器布置次序从左向右。

2.3.4一般情况下,配电箱(柜)的左侧位主要用于公司员工进出线、安装

端子、中继、熔断器等电器元件,同时用于客户出二次回路线。

安装

时保持主回路与二次回路不交叉,不飞线。

必须预留客户二次回路出线位,根据情况预留50mm~150mm净尺寸。

净尺寸指:

此宽度的竖直空间内什么都没有。

2.3.5一般情况下,配电箱(柜)的右侧位主要用于客户出主回路线,必须预

留客户主回路的出线位,根据情况预留100mm~200mm净尺寸。

2.3.6主进线塑壳断路器、双电源、隔离开关等布置在配电箱(柜)中间位置或

者稍稍偏离中间位置,原则上两侧不允许布置断路器,如果空间允许可

以布置浪涌保护器回路以及其他电器元件。

2.3.7布置必须满足客户进线或者出线的方便。

2.3.8布置须满足视觉上的美观大方、上端面水平。

2.3.9微型断路器水平之间布置禁止因空间原因强行挤压成一排。

2.3.10原则上将同壳架电流或者出线电缆规格相同、框架一样的断路器布置

在一排。

将大电流的断路器布置在上部位。

2.3.11一般情况下塑壳断路器和微型断路器不混装一排,如果塑壳断路器数

量较少等特殊情况可以混装。

2.3.12一般情况多个塑壳断路器装在一排时尽量保持一定的左右间距。

间距

的大小主要依据客户进线和客户出线电缆的线径以及国标电缆专用铜

线鼻子尺寸进行制定,详见附表2.3.1。

附表2.3.1

塑壳断路器水平方向间距

客户出线电缆(mm2)

满足出线电缆线鼻子可直接装入塑壳断路器

间距L1(mm)

不满足出线电缆线鼻子可直接装入塑壳断路器间距

L2(mm)=左右靠近2个线鼻子最接近的端面之间的间距

≤6

≥20

10

≥5

16

25

≥10

35

50

≥15

70

95

≥30

120

150

185

240

≥40

300

备注1:

当同一排塑壳断路器客户出线线径不一致时,以大线径值对应的L1(或L2)值为准。

备注2:

当L2值小于L1值时,以L1值为准。

2.4元件垂直方向布置的位置要求

2.4.1本要求适用于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实际条件不允许或者照此布置空间

2.4.2不论特殊情况还是一般情况,断路器布置必须满足客户有足够的进线或

2.4.3布置次序从上到下。

2.4.4布置须满足视觉上的美观大方,尽量保持上端面水平。

2.4.5一般情况下,出线电缆相同的断路器尽量布置在一行,外形尺寸相同

的断路器尽量布置在一排,特殊情况除外。

2.4.6当配电箱(柜)内有多行断路器排布时,塑壳断路器一般布置在前几行。

微型断路器等电器元件布置在余下几行。

2.4.7当同一排断路器的数量较多时,应适当增加出线的净距离。

2.4.8双电源、隔离开关的布置参照断路器的布置要求。

2.4.9一般情况下当断路器的进线出线端安装有互感器、火灾探测器等电器元

件时,进出线的距离须相应增大,以火灾探测器为例,火灾探测器上

端与断路器之间的距离(参照净尺寸L,详见表2.4.1)等于或大于火

灾探测器下端与线槽或底板等之间的距离,具体情况可参照实际状况。

2.4.10当同一排断路器客户出线线径不一致时,L值(详见表2.4.1)以大线

径L值为准,当多个规格断路器混装时,可根据出线数量及大小估算

客户出线的位置大小预留接线空间,参考附表2.4.1并自由掌握。

2.4.11有个别断路器出线单相是双线的,选择L值时按2个断路器处理。

2.4.12断路器布置主要依据客户进线和客户出线电缆的线径大小、多少以及

国标电缆专用铜线鼻子尺寸进行制定,一般原则详见附表2.4.1。

附表2.4.1

断路器布置尺寸要求

进线电缆(mm2)

客户进线净距离L(mm)

客户出线净距离L(mm)(并列断路器数≤2)

客户出线净距离L(mm)(并列断路器数≤4)

客户出线净距离L(mm)(并列断路器数≤6)

≥150

≥100

≥+20

≥+40

≥120

≥130

≥140

≥180

≥200

≥170

≥250

≥300

≥350

2*25

2*35

2*50

2*70

2*95

2*120

2*150

2*185

2*240

2*300

主进线断路器是微断时,客户进线净距离L(mm)=100mm~120mm。

附表2.4.1中净距离L详见附图2.4.2、附图2.4.3、附图2.4.4。

附图2.4.2

附图2.4.3

附图2.4.4

3非标配电箱(柜)电器元件附件规格

3.1进出线延伸排:

3.1.1当国标电缆专用铜线鼻子无法直接接入塑壳断路器时,必须加工进出线

延伸排(可通过样本或者实物测量及现场比对确定)。

3.1.2进出线延伸排的规格选取必须依据实际塑壳断路器连接位的宽度及铜

排的载流量选取。

3.1.3进线延伸排上所开2个圆孔的直径,1个参照断路器上连接孔的孔径,

1个参照附表3,可等于铜线鼻子孔径或者小于铜线鼻子孔径1个等级。

附表3.1

国标电缆专用铜线鼻子尺寸(单位:

mm)

端子型号

连接电缆线径

连接孔直径

连接部位端面宽度

DT10

8.5

DT16

DT25

18

DT35

10.5

20.5

DT50

23

DT70

12.5

26

DT95

28

DT120

14.5

30

DT150

34

DT185

16.5

37

DT240

40

DT300

3.2塑壳断路器支架(挂墙明装)

3.2.1当挂墙配电箱内塑壳断路器安装有进线延伸排、出线延伸排时,必须在

塑壳断路器底部布置金属支架或者绝缘板,延伸排上的连接螺钉与安

装板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3.2.2如果选择金属支架的上、下端面不得超出塑壳断路器对应的的上、下端

面,金属支架用铆钉或者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

金属支架的高度:

塑壳断路器框架电流≤125A,高度H=20mm。

塑壳断路器框架电流≤250A,高度H=30mm。

塑壳断路器框架电流≤400A,高度H=40mm。

塑壳断路器框架电流≤630A,高度H=50mm。

3.2.3如果选择绝缘板,绝缘板用铆钉或者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须客户进线

的断路器,绝缘板的长度须超过延伸排最上端50mm~100mm,须客

户出线的断路器,绝缘板的长度须超过延伸排最下端50mm~100mm,

绝缘板左端面均须超过最左侧延伸排左端面60mm~100mm,绝缘板

右端面均须超过最右侧延伸排右端面60mm~100mm。

3.3有机玻璃安全防护板

3.3.1配电箱(柜)内部有铜排且离手动操作手柄过近时,必须布置防护有

机玻璃板,以防触电。

3.3.2有机玻璃安全防护板的长度应超过铜排的长度,宽度为10mm~25mm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尺寸)。

3.3.3有机玻璃安全防护板利用绝缘子固定在铜排上或者安装板上。

3.3.4有机玻璃安全防护板上必须粘贴闪电标示。

4非标配电箱电气元器件及线路标示标准

4.1每个电气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或代号标示,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应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所有标示便签采用机打标签。

4.2导线端部应有耐久、清晰的标号标示,所有标号标示采用机打标号。

5非标配电箱接线工艺

5.1电气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全部选用铜排或铜导线。

5.2二次回路导线选取标准:

标准箱、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5mm2;

非标箱、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mm2;

电流回路选用2.5mm2。

特殊情况按图纸要求选用。

5.3多股导线与接线端头的固定:

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固定螺钉选取接线端头(UT、OT、IT);

压接时采用专用冷压钳。

将多股导线剥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头插套内,多股导线不允许有分叉或未插入现象;

铜芯线应伸出压接端头包容面但不超出包容面2mm。

5.4二次配线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下线,一般应

100~150mm的余量,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

5.5二次导线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行线槽布线,内部走线应梳理整顺,不要扭绞,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