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模试题和答案2学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食品营养学模试题和答案2学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学模试题和答案2学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30%B、50%C、60%D、70%
7、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
A、17.15kJB、39.54kJC、23.64kJD、18.61kJ
8、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
A、96%,92%,98%B、98%,95%,92%
C、98%,92%,95%D、95%,98%,92%
9、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
A、4~5gB、8~15gC、14~15gD、114~115μg
10、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
A、10%B、16%C、26%D、6.25%
11、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锌的生理功能一般分为催化、结构、调节功能;
C、硒遍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以肝脏中浓度最高;
D、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
12、维生素B2的化学名称为()。
A、生育酚B、硫胺素C、核黄素D、视黄醇
13、()是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A、DHAB、AAC、VAD、VD
1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低聚糖醇B、山梨醇C、甘露醇D、木糖醇E、麦芽糖醇
15、钙的重要来源是()。
A、蔬菜B、奶与奶制品C、水果D、粮食
16、儿童佝偻病是由于缺乏()造成的。
A、铁B、锌C、镁D、钙E、铜
17、()严重缺乏会引起伴有体力虚弱的脚气病。
A、视黄醇B、钙化醇C、硫胺素D、核黄素E、烟酸
18、“三D”症状主要是缺乏()造成的。
A、视黄醇B、钙化醇C、硫胺素D、核黄素E、烟酸
19、碘强化剂的品种主要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和碘酸钾。
A海藻碘B、碘化钾C、碘化钠D、碘酸镁E、碘酸钠
20、属于芳香族的氨基酸有()。
A、色氨酸B、蛋氨酸C、酪氨酸D、赖氨酸E、精氨酸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中,()被称为“微量营养素”。
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维生素D、矿物质E、脂类
2、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部分分泌的,含有()三种主要的酶类。
A、胰淀粉酶类B、胰脂肪酶类C、胰蛋白酶类D、核糖核酸酶类E、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3、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主要包括()。
A、体表面积B、年龄C、性别D、激素E、季节与劳动强度
4、下列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丝氨酸B、组氨酸C、蛋氨酸D、赖氨酸E、胱氨酸
5、食品中强化脂肪酸主要有().
A、亚油酸B、油酸C、γ-亚麻酸D、花生四烯酸E、DHA
6、营养学上重要的脂类主要有()
A、甘油三酯B、脂肪C、磷脂D、固醇类物质E、麦角固醇
7、常见的糖醇有()。
A、山梨醇B、甘露醇C、木糖醇D、麦芽糖醇E、低聚糖醇
8、下列有关铁的吸收与代谢,阐述错误的有()。
A、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的上段,且吸收效率最佳;
B、一般来说,在植物性食物铁的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为高;
C、成年男性体内贮存的铁约为1g;
D、肝脏是铁贮存的主要部位;
E、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二价铁形式存在。
9、()是应用最多的氨基酸类强化剂。
A、色氨酸B、蛋氨酸C、苏氨酸D、牛黄酸E、赖氨酸
10、常选用()作为钙强化剂。
A、葡萄糖酸钙B、碳酸钙C、乳酸钙D、磷酸钙E、磷酸氢钙
四、简答题(1-6题每题7分,7题8分,共计50分)
1、什么是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影响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2、维生素的概念和特点?
3、蛋白质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
4、铁的生理功能和主要食物来源?
5、影响钙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6、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7、脂肪酸的命名和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简述膳食指南的内容及营养学意义?
2、简述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3、简述选择营养强化剂的基本要求和强化方法?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
(二)答案部分
1、营养:
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2、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用幼小动物体重的增加与所摄食的蛋白质之比来表示将蛋白质用于生长的效率。
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增加体重(g)/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
3、aminoacidscore:
蛋白质质量的评价指标,氨基酸分=[1g受试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氨基酸的毫克数]×
100%
4、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
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5、膳食指南:
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居民或特殊人群的总指导原则。
是依据营养学理论,结合社区人群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育社区人群采取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1、(B)2、(B)3、(D)4、(D)5、(C)6、(B)7、(C)8、(B)9、(A)10、(B)11、(C)12、(C)13、(A)14、(A)15、(B)16、(D)17、(B)18、(E)19、(B)20、(C)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CD)2、(ABC)3、(ABCDE)4、(BCD)5、(ACDE)6、(ABD)7、(ABCD)
8、(BE)9、(ABCE)10、(ABCE)
答:
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也称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是指食品中矿物质被机体吸收、利用的比例。
2分
影响因素:
化学形式、颗粒大小、食品组成、食品加工、生理因素5分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特点:
5分
维生素以本体或前体化合物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它们在体内不提供热能,一般也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
它们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量极少,通常以mg、ug计,但是必不可少。
它们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不断供给。
⑤食物中某些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即可引起代谢紊乱和出现病理状态,形成维生素缺乏症。
消化:
4分
吸收: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后,在小肠黏膜被吸收,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为主动转运过程,并且需要Na+存在。
3分
铁的功能:
①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2分
②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1分
食物来源: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性食品,(1分)如肝脏、瘦肉、鸡蛋、动物全血、禽类、鱼类等,(1分)植物性食物中海带、芝麻的铁含量较高,各种豆类含铁量也较丰富,一些蔬菜里(如油菜、芹菜等)也含有丰富的铁。
(1分)另外,使用铁锅炒菜,也是铁的一个很好来源。
(1分)
1)抑制因素:
植酸和草酸抑制钙的吸收
膳食纤维影响钙的吸收
体内维生素D不足
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平衡
脂肪消化不良时也会降低钙的吸收
其它饮酒过量、活动很少或长期卧床的老人、病人以及一些碱性药物(如黄连素、四环素等)都会使钙的吸收率下降。
2)促进因素:
3分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乳糖、蛋白质促进钙的吸收
乳酸、氨基酸等酸性物质;
6、脂肪酸的命名和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1.命名:
4分
△编号系统:
从羧基端碳原子(-COOH)算起,用阿拉伯数字对脂肪酸分子上的碳原子定位。
n或Ψ系统:
从离羧基端最远的碳原子起定位。
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前列腺素的前体
促进生长,保护皮肤
增强视力,维护视觉功能
7、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和主要食物来源?
生理功能:
①促进胶原生物合成1分
②促进生物氧化还原过程1分
③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1分
④预防心血管疾病1分
⑤阻断亚硝胺形成1分
⑥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1分
⑦解毒作用1分
食物中的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
水果中新枣、酸枣、橘子、山楂、柠檬、猕猴桃、沙棘和刺梨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蔬菜中以绿叶蔬莱、青椒、番茄、大白菜等含量较高。
1分
1)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
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全部营养素。
以谷类为主是为了避免发达国家膳食弊端。
另外,还要注意粗细搭配,吃一些粗粮杂粮等。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
特别是有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果蔬,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酸、果胶等;
薯类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还有丰富的蛋白质;
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VB族等,且价廉物美。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V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动物性食物的量不够,应适当增加摄入;
而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高脂肪食品,摄入过多往往引起肥胖。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和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体重过高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
还要注意三餐合理,早、中、晚以3:
4:
3为宜。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我国人均15-16gd,应<
10g/人。
不要太油腻,少吃油炸、烟熏食物。
7)饮酒应限量:
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它营养素。
酗酒危害健康。
8)饮食要卫生: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
1分
种类:
单糖:
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双糖:
蔗糖、乳糖、麦芽糖1分
糖醇:
山梨糖醇(又称葡萄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1分
低聚糖:
低聚异麦芽糖;
低聚果糖;
低聚乳果糖;
低聚木糖1分
多糖: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以及植物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