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4845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黎和会历史参赛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和约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因素。

4、利用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上所提出的建议看似是为了和平,实际却隐藏着充满私利的用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

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

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为加深对巴黎和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理解,可先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然后指出:

战争仅仅是帝国主义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它仅为实现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

而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因而,争夺只不过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旁。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召开的时间、地点: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2、参加国与操纵国:

参加国:

战胜国,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3、各自野心和意图:

(1)美国:

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

利用战胜国的地位,吞并已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同时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3)法国:

削弱乃至肢解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

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5)中国:

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利。

4、在对德问题上的争斗:

法国:

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

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

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

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

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

5、在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1)中日对山东问题的争斗:

日本希望把在战争期间从德国手中夺来的山东据为己有。

中国则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并在会上对日本进行了一定的抗争。

(建议在此引述教材“历史纵横”的内容)

(2)帝国主义国家的勾结:

英法与日本缔结密约,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

而美国虽然反对日本的要求,但由于私利的考虑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

最终导致日本实现了自己的意图。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和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施加了压力,在经过36次谈判后,双方终于在会外签订了条约,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二、《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中国在五四运动后,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

美国则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所以也不签凡尔赛条约。

1、主要内容:

(1)重划德国疆界:

分西、东、南部三块。

西部: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关于法国占领萨尔区问题,要解释法国为什么执意要占据萨尔区的原因。

法国代表提出阿尔萨斯必须归还,并且依照1790年以前的归还,这意味着原属德国的萨尔煤矿区也将由法国控制,萨尔区的储煤量相当于法国全国煤炭蕴藏量的40%,而且还紧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将两者联合起来,无疑将极大推动法国重工业的发展,同时制约德国重工业的发展。

关于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问题,指出这是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方案没有得到实现后的一个妥协的产物,在削弱德国国防力量的同时,也给予法国一定的心理安慰。

南部: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永远禁止德奥合并是防止这两个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国家合并后更为强大,威胁欧洲其他国家的安全。

关于德奥关系问题,说明这里隐含的协约国的深远意图:

奥地利与德国在民族和历史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奥地利在军事上受德国影响,也有较强的军事能力,所以,德奥的合并对它们的欧洲邻国来说,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东部:

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作为波兰出海口,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关于德波关系问题,要指出:

战后波兰复国使得德国版图大为缩水,特别是“波兰走廊”的存在,将经济发达的东普鲁士分割为一块飞地,其目的在于以波兰去牵制德国;

使德国蒙受了领土、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而这一安排是对德国领土的最大分割,是德国难以忍受的,也成为后来德国发动对波兰战争、挑起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借口。

总之,《凡尔赛和约》让德国损失了13%的领土(约2.7万平方千米)和10%的人口(约800多万)。

(2)分割德国海外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德国挑起战争的目的是要夺取更多的殖民地,但结果事与愿违,还丧失了自己原属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这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但对殖民地人民而言没有任何实质变化,此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不断高涨。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属东非除卢旺达和布隆迪委任给比利时、基翁戈委任给葡萄牙统治外,大部分地区都委任给英国统治。

多哥分给了英、法两国统治,喀麦隆也被英、法两国瓜分。

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

新几内亚岛的德属部分分给了澳大利亚,萨摩亚群岛分给了新西兰。

日本则占领了太平洋中部的德国殖民地马绍尔群岛、马利亚纳群岛和加洛林群岛。

关于“委任统治”的形式问题:

解释“委任统治”的来历与基本内容。

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旧的殖民体系再也无法按照原有的形态存在下去了,帝国主义不得不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动,给殖民统治继续下去维持一个法律依据。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殖民地宗主国大都是战败国的,当地人民都设想利用战败国的不利处境争取民族独立,如果战胜国以不变的形式进入这些殖民地,不会被当地人民轻易接受,这迫使它们改变策略。

委任统治的实质,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隐秘的殖民主义统治政策。

(3)限制德国军备:

①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②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

③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舰;

④莱茵河东安50千米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关于德国兵役制的问题:

解释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内涵,它是义务兵役制的进一步扩大,以全民为征兵对象,所有适龄青年都要服役一段时间和普遍接受军事训练。

这种兵役制常常与军国主义相联系,协约国禁止德国实行这样的兵役制,目的是要约束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关于允许德国陆军拥有10万人:

说明其目的是能够让德国资产阶级有足够力量镇压国内人民革命(当时出现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高涨局面),但这一数量的陆军,又不能满足德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关于不得拥有空军和潜水艇:

说明空军和潜水艇被公认为是进攻性武器,是德国对外侵略战争的必备条件。

不允许德国拥有,无疑是防止它再次挑起战争的可能。

关于海军只能拥有轻型战舰:

说明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德国在海外的军事扩张,也避免了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竞争。

关于莱茵河东岸非军事区问题:

指出这是将法国所要求的与德国之间建立缓冲区的进一步扩大的举措,对德国的进一步控制。

(4)赔款问题:

规定在1921年5月1日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款总额和赔款方式。

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说明由于这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复杂问题,政治家们难以讨论清楚。

所以,会议没有对赔款总额和各国所享受的比例等达成协议,但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在以后确定赔款总数和赔款方式。

以后,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

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2、评价:

(1)性质:

《凡尔赛和约》是一个强加给德国的苛刻的和约。

(2)积极性:

缓解矛盾,初步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和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也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利益的妥协,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

(3)消极性:

对德国过分的宰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和约背后潜藏的新的危机)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的希特勒所利用。

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

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必然要求摆脱这个和约所强加的种种束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尔赛和约》已在国际关系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不多,主要讲解了巴黎和会上,各参会国的野心与意图;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我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以的掠夺战争,掠夺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性。

巴黎和会上,各参会国的野心与意图(中国提出正义要求除外),正是以掠夺为出发点的,因而在经过五个多月的争吵中,最终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全方位的处置,反映了列强在和会上分赃的性质。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

对德国的过分处置,引起了德国民族主义的仇恨,暗藏了德国复仇报复的种子,为日后希特勒上台打下了基础。

同时,也奠定了战后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下节课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作了铺垫。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怎么认识《凡尔赛和约》?

答案提示:

《凡尔赛和约》使德国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以及全部的殖民地。

而严厉的军控,使德国军备还不及周围小国的水平。

如此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对于一个经济和军事能量都很大的资本主义强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一旦它从战败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它必然要寻找借口突破和约对它的束缚,而对德国这样一个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战争是其最惯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秩序,如同建立在火山口上。

⊙本课测评:

1、巴黎和会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召开?

谁在这次会议上起主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