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3487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

颜色、纸、笔等

教师:

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

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

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

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

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

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

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

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

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

第二课万花筒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

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玩具、纸、笔等

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

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

大人国与小人国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

(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

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

(微缩景观等)

请学生思考:

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交流作品初稿。

提出修改意见。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四课前前后后

2课时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

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

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

(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讨论:

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

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先画前面的)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

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

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

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

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近大远小的规律。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

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

第五课天然的斑纹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1-2种不同的肌理。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

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

纸。

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猜得对不对。

说说自己凭什么这样猜的,你平时注意到物品的这些细节了没有?

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说:

“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有一些对比,譬如:

棉布比丝绸粗糙,但又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树叶要滋润、细腻……

布置练习作业:

各组同学交换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3个用彩色笔或油画棒画一下。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

在一张白纸上用油画棒用力涂色,白纸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画面。

请学生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揭示谜底:

白纸的下面垫着一张树叶。

再换一种方法:

在树叶上涂上厚厚的水粉颜料,将一张吸水性很强的纸覆盖在上面,轻轻的压,小心解开,白纸上就出现了纹理。

这两种方法都是拓印。

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还有什么办法制作肌理?

自己组尝试着做一下。

并交流一下制作的效果。

拓印的方法并不难,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却也是不容易的,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去尝试,并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

作业要求:

用拓印、拓印添画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一幅作业,可以合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作业展示,经验交流。

第六课校园里的花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

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