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基础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用计算机储存和转移的资金,是信用货币未来的主要形态和发展方向。
1.信用在经济学中是指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形式。
4.信用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它是记载信用活动的金额、期限、利息等内容的书面文件,它对债权债务双方具有法律约束效力。
5.商业票据它是在以信用方式买卖商品时,由一方签发给另一方证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6.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7.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的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8.利息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超出本金的那一部分金额。
9.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10.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1.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和供求规律自愿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行为。
2.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又叫短期资金市场。
3.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4.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5.票据贴现市场是对未到期票据的提前兑现。
票据的持票人以贴付一定的利息为代价,在票据未到期前向银行兑现的一种票据转让市场即为票据贴现市场。
6.回购市场是指资金的需求方暂时将其持有的证券(主要是国债)卖出,同时签订协议于议定的期限按议定的价格购回证券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行为。
7.证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售新发行的证券所形成的市场。
8.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指由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为证券的集中交易提供有关设施和各项服务的固定场所。
9.期权交易期权交易指买卖双方就约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时间买进或卖出证券而达成的契约交易。
10.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由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和客户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场所。
11.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买卖外汇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到了规定的交割日期买卖双方再按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
12.套汇交易是指在外汇汇率形成地区差价时,在低价地区买进,同时在高价地区卖出,借此获取差额收益的一种交易行为。
1.金融机构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
2.间接融资指由专门的机构来充当资金融通中介的融资方式。
3.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和办理中间业务为主要业务,以营利为经营目标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4.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出于特定的目的而设立,或由政府施以较大干预,以完成政府的特定任务,满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银行机构。
5.投资银行是专门经营对工商企业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6.保险公司是为社会经济及人身安全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金融机构。
7.证券公司是证券经营机构,是专门从事与证券经营有关的各项业务的金融机构。
8.信托公司是以资金及其他财产为信托标的,根据委托人的意愿,代为管理及运用信托资财的金融机构。
9.信用合作机构是成员相互之间为解决内部余缺,促进内部资金合作而自愿组成的信用组织。
10.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行集合投资的金融机构。
1.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开展贷款和中间业务为主要业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其负债业务将社会各阶层的闲置、分散的资金集中到银行,然后再通过其资产业务将集中起来的资金投向社会各经济部门,实现资金的间接融通。
3.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技术、网络、资源为客户代理收付、汇兑、转账等,起到资金转移的桥梁的功能。
4.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方式筹措日常工作所需资金的活动。
5.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商业银行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品而发放的贷款。
6.中间业务指通常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代客办理资金收付、转移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取得手续费收入的业务。
7.结算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由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拨及其他款项往来所发生的货币收付、了结债权债务关系的有关业务。
8.信托业务是指银行以受托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其要求代为经营、管理、处置资金(或财产)并收取手续费的中间业务。
9.金融租赁是由银行(租赁公司)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按协议将设备长期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分期收取租金来收回购买设备款和利息。
1.准备金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存款准备金,作为存款支付的准备而缴存在中央银行。
2.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以贴现方式得来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取得资金的行为。
3.清算业务是指各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通过其在中央银行开立的清算账户,进行划转结算的行为。
4.货币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工具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5.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通货和金融机构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总和,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银行库存现金、向中央银行借款、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等。
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常规手段。
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是国债市场)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借以控制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项政策措施。
8.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进行直接限制、约束和引导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9.资本充足条件是保持银行正常运营和防范风险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条件。
10.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针对银行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倒闭而设立的一种对存款风险的补偿机制。
15.国际收支: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全部对外支出与收入的总和。
16.外汇储备:
通常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
1.自由外汇:
是指不需要外汇管理当局批准,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或可与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
2.汇率:
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与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折算比率。
3.直接标价法:
是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等于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也称应付标价法。
4.外汇管理:
也称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政府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汇价稳定而授权货币金融当局或其他政府机构,通过法令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及国际结算、汇率、外汇市场、外汇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所进行的干预和控制。
5.资本项目:
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本与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
6.出口信贷:
是银行对本国出口贸易提供的信贷,以解决出口贸易中金额较大、订货期较长的成套设备、船舶等货款的支付问题。
7.补偿贸易:
是指买方以赊购方式进口设备和技术等,并以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产品或其他指定的商品还本付息。
8.直接产品补偿贸易:
指买方以赊购方式进口设备或技术,并以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产品还本付息。
9.间接产品补偿贸易:
指买方以赊购方式进口设备或技术,并用双方商定的与进口设备或技术无直接联系的其他商品还本付息。
10.发行国际债券:
是一国政府、公司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国货币或境外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2.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形式。
3.国际收支:
4.支付中介职能: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技术、网络、资源为客户代理收付、汇兑、转账等,起到资金转移的桥梁的功能。
5.金融机构:
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
6.商业票据:
它是在以信用方式买卖商品时,由一方签发给另一方证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7.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是指由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为证券的集中交易提供有关设施和各项服务的固定场所。
8.再贴现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以贴现方式得来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取得资金的行为。
9.汇率:
10.货币供给:
是指银行体系通过信贷业务向非银行体系供应货币的过程。
※7.本位币:
本位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又称为“主币"
,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8.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主要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9.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0.原始存款是指最初以现金形式存入商业银行的存款。
1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必须上交中央银行,并由中央银行代为保管的存款准备金。
8.1.主观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意愿或动机上对货币的需求。
2.微观货币需求是指家庭或企业在既定收入条件下的货币需求。
1.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通过信贷业务向非银行体系供应货币的过程。
2.基础货币它通常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1.通货膨胀:
是由于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从而引起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2.生活费用指数:
是反映一定阶层居民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3.收入指数化:
是把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在一起。
4.通货紧缩:
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有经济的负增长,或者货币供给缩减的经济现象。
四、问答题
1.代用货币相对金属货币有何优点?
答:
①纸币印刷的成本大大低于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
②纸币流通可以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所产生的问题。
③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携带和运输。
2.信用货币的主要形态有哪几种?
信用货币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币或银行券,纸币由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发行,银行券由各国的中央银行发行。
(2)辅币。
即辅助货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和“找零”。
(3)银行存款。
主要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汇票、支票等。
(4)电子货币。
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
3.简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主要内容?
在平行本位制下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金银两种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