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86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docx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考点一 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 ②蒸发皿 ③坩埚 ④圆底烧瓶 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 ⑦蒸馏烧瓶 ⑧锥形瓶 ⑨集气瓶 ⑩广口瓶

⑪燃烧匙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漏斗 ②分液漏斗 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温度计 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 ②表面皿 ③滴瓶 ④胶头滴管

2.熟记十大基本操作

下面10个基本操作在高考中经常考到,要熟练记忆。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

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下图:

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题模板]

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6)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将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③二氧化碳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④氨气验满: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9)粗盐的提纯

①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

②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弄破滤纸。

(10)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

蒸发→结晶→过滤。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

4.几种操作的“第一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考点二 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鉴别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

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SO:

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

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3.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

操作      ⇒ 现象    ⇒ 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例如:

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

4.物质鉴别遵循的原则

(1)选择的方法或试剂要简单,实验现象要明显。

(2)用物理方法时,一般可按观察法→嗅试法→水溶法的顺序进行。

(3)用化学方法时,对固体可按加热法、水溶法、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液体可按照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气体可用点燃法、通入指定试剂法等进行。

考点三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

(1)“四原则”

①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③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④复原,被提纯的物质要易被还原。

(2)“三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去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③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1)升华法;

(2)过滤法;(3)蒸馏法;(4)萃取分液法;(5)洗气法;(6)燃烧法。

3.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考点四 评价型实验题

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

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4.常见的量气装置——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

5.有毒气体的处理装置

6.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方法

适用条件

实例

说明

萃取

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分离CCl4和水等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蒸馏

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的液体,沸点相差较大

分离酒精和水

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蒸馏装置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

1.物质分离和提纯时,一般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

“四原则”:

一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二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三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分离;四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易被复原。

“三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应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③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2.“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固+液

4.“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液+液

5.“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气+气

6.必记的20个特征实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生成。

(2)硫在空气中燃烧:

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

蓝紫色火焰。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生成。

(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6)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7)新制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8)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9)湿润的淀粉KI试纸遇氯气:

试纸变蓝。

(10)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11)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12)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13)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1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1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白烟产生。

(17)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剧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8)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19)向含Fe2+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有白色沉淀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终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20)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实验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

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