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文档格式.doc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题目: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策略
小教大专部班
2011年3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引言………………………………………………………………………………1
二、留守儿童基本概况………………………………………………………………2
(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及分布………………………………………………………2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2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3
(一)学习问题………………………………………………………………………3
(二)心理问题………………………………………………………………………3
(三)安全问题………………………………………………………………………4
(四)品德问题………………………………………………………………………4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4
(一)社会整体发展中存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5
(二)家庭教育的弱化………………………………………………………………5
(三)学校的教育不全面、不够到位………………………………………………6
(四)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6
五、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7
(一)建立起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7
(二)强化家庭教育功能……………………………………………………………8
(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9
六、总结………………………………………………………………………………10
参考文献……………………………………………………………………………10
(湖南省第一师范,湖南长沙,410002)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值得全社会的特别关注。
它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从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分析其成因,主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
【关键字】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成因;
措施
KeyWords:
ruralarea,stay-at-homechildren,Educationalproblem,Causes,Measure
Discussiononeducationofruralchildren:
problems,causesandstrategies
(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02,China)
abstract:
The"
Summary"
vulnerablegroupsofchildrenleftinruralareas,asaspecialandworthyofspecialattentionofthewholesociety.It'
sabout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and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improvingtheworkofeducationofthechildrenleftbehind,itisofgreatsignificance.Proceedingfromtheoutstandingproblemsintheeducationofchildrenleftbehindinthisarticle,analysetheircauses,advocatedconstructingaTrinityoffamily,schoolandsocialnetworkingsystem,theGovernmentshouldconcernleft-behindchildren,seektofundamentallyguaranteefairnessofruralchildrentherighttoeducation.
一、引言
从1978年至今,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
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户籍控制开始松动,社会流动逐渐频繁,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进城务工的这些农民绝大部分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原籍,由此留守儿童产生,而且其群体规模极为庞大。
部分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社会要广泛响应。
二、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而被交由长辈或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未成年儿童和少年。
(一)留守儿童的数量及分布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约占农村适龄就学儿童数的40%,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在一些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极为庞大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2000年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总数的32.14%,约637万,学龄农村“留守儿童”约416万。
另外调查显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密集区,仅重庆、四川当年就有农村“留守儿童”分别为123万和296万,占到了当地儿童总数的22.32%和18.71%[2]。
据中央教科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抽样显示,甘肃、江苏和陕西三省某5县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7.7%[3]。
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调查中发现,一般农村学校,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5%。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
留守儿童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主要有5种情况:
①单亲监护,即父母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照顾、教育和抚养儿童;
②隔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由祖辈(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监护和抚养儿童;
③上代监护,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父母的同辈人(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朋友)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
④同辈监护,即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年龄稍大的兄弟姐妹来充当儿童的监护人照看儿童;
⑤自我监护,自己一人在家生活。
这些监护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
临武县地处湖南省郴州市南部,全县共有22个乡镇,共有人口30多万,农业人口约占80%,全县以农业经济为主。
我县妇联通过发放情况统计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县22个乡镇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
全县留守儿童约有1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8000名,部分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
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4]。
三、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一)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的监护大多属于隔代监护和同辈监护或单亲监护。
隔代监护中,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文化水平较低,有时甚至同时监护几个“留守儿童”,加之精力有限,对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
单亲监护中,家中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承担着全部的家务和农活,往往导致父亲或母亲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同时孩子也要承担一定的劳务,造成了顾此失彼。
同辈监护中,由于监护人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往往不便或不愿对其学习严厉管教,对孩子的监管大多数只局限于吃饱穿暖。
留守儿童时刻想念父母,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听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儿童。
加上缺乏父母关爱,看到其他儿童成天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关心,自己却形影单只,无人关心,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而影响学习。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和督促,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差。
所以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不容乐观,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表现在学习成绩平平,出现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行为;
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等级为“优”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儿童,而等级为"
差"
的比例又明显高于其他儿童。
(二)心理问题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童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依程度与性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以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格特征。
留守儿童较早离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长时间内缺乏亲子间必要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通常情况下每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跟双亲有一次联系,谈话内容无非是“要好好学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情感需求在监护人人那里并不能得到补偿。
致使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对爱的需求无法得到正常的满足。
长期处于情感压抑的状态,时常感到孤独、寂寞,无人理解,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自己从内心看不起自己。
自我认知意识薄弱,自惭形秽,对外界十分敏感,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正确引导。
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
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等[5]
(三)安全问题
监护权的缺失,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或时间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尤其是留守女童屡被猥亵的情形令人揪心。
几年前,《楚天都市报》曾刊登过《魔爪频频伸向幼女留守子女安全当引起重视》,文章报道了随州市曾都区法院少审庭一年开审的48宗案件中,因父母外出打工,幼女遭强奸或猥亵的竟占三分之一。
2004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由于父母双双处出打工,四川省富顺县某镇一个13岁的初一女生小英,在事先无人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娃娃竟然当上了母亲!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年幼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托管人监护不力,往往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四)品德问题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
正在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认知逐步得到发展,而儿童最初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离开了父母,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受到重要的影响,出现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
据调查,部分留守孩子已经产生厌学情绪,认为不读书同样能挣钱,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品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思想道德意识薄弱。
有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