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184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文档格式.doc

一、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融和来自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因而具有复杂和综合的特色。

这种特点使得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特殊的学术环境和管理模式,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来保证。

然而,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目前还面临不少问题。

1.学科专业设置上的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叉学科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研究生教育后,学科专业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50年代建立起来的体系,这些专业设置曾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大量出现,一些领域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

虽然经过学位授权点的大调整以及一级学科授权点的不断增加,使得学科专业培养口径得到扩大,但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一些学科特别是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仍普遍存在着专业口径窄的问题,而且大部分学科还沿用按原有二级学科培养的模式,加上多年来专业限制形成的教师研究方向偏窄的现象,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广博专深协调统一”的要求。

因此,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迫切需要有利于交叉学科研究生成长的学科环境和培养模式,从而使研究生能在更宽广的学科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

2.人们对交叉学科研究的认识不足,对其研究成果缺乏评价手段由于学科划分上的不完善,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在有明确学科界限的范围内从事“纵深”式的研究,各学科知识结构上的差异,认识和探究方式上的不同,都成为学科之间“横向”交流与对话的障碍,而突破已有学科的界限,将研究疆界拓展到所在学科以外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人员在实际研究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

申请交叉、边缘学科课题比较难,常常是既不能使同行学者理解和支持,也不能得到其它学科专家的认同;

由于各学科认识和探究方式的不同,导致人们往往会对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质量产生怀疑,认为交叉学科的研究实质上只是知识的简单应用,学术水平不高;

因为一些教师对交叉学科的研究缺乏了解,给属于交叉学科题目论文的评价和学位授予等带来影响,等等。

3.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还受制于导师的学术水平

导师的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对学科前沿的洞察力以及与同行和其它学科学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对研究生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对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尤其如此。

目前,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

有的导师培养交叉学科的研究生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交叉学科研究题目,并未有意识地思考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何安排培养过程,让学生既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有综合的素质和能力;

有些导师以交叉学科招生的名义争取到更多的招生名额,而并非真正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

有的导师没有跨学科领域的“知音”,仅仅借用其它学科的名词和概念,结果是由于理解不深入,出现使用术语不准确,甚至犯概念错误的现象;

还有课题仅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内容的简单叠加,缺乏深入的融合和借鉴等。

这些不但不能产生创新成果,反而影响了研究水平以至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而也影响了交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4.学科交叉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缺乏学校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支持从教师方面来说,院、系的划分使得学科设置固化,教师要有确定的学科“归属”才具有所在学科的资源(包括经费和科研设施等)使用权,才能有招生名额,才能核算工作量等等。

从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入学考试内容以及培养方案都有一定的学科“归属”,否则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跨学科招生的困难和在培养方案认可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森严的学科界限使我们失去了解其它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直接影响了高水平的交叉学科联合研究项目的实施,抑制了导师开展跨学科科研以及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最终会限制学科的发展。

二、对激励和规范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在传统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已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方法可循。

然而,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既鼓励教师从事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建设一支在交叉学科领域培育创新人才的导师队伍,又有监控和质量保证的手段,保证高质量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是特别要仔细研究的问题。

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可以在推进交叉学科发展、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培养过程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1.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前提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有适应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学科环境,而交叉学科恰恰是这一环境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予以高度重视,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软环境”和“硬条件”。

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开放和自由的环境。

学科氛围的建立首先有赖于各学科的学者们对学科发展新动向的敏锐洞察力,对学科发展新趋势的含义以及学术价值的深刻理解和接纳。

勇于并善于突破传统的学科封闭体系,进行开放式的学术思想交流是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的动力。

其次,在学校层面上应努力营造有利于交叉学科发展的学术氛围,特别要注意对新的学科生长点加以保护并为其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努力创造条件使不同学科的学者能走到一起。

学校可以制定政策鼓励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申请交叉学科的研究项目,支持院与院之间、系与系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和联合,并开展与其它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学校还要关注学科发展的趋势,定期开展由多学科专家参加的学科发展动向的研讨,组织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

对涉及环境科学这样的复杂和综合性课题,必要时学校可以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宏观把握和指导这类大项目的开展。

在有了上述有利于交叉学科成长的“软环境”的基础上,交叉学科的发展还需要“硬条件”来支撑。

由于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相对齐全,各种层次、结构的人才齐备,因而具备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潜力。

首先,学校应统筹调配来自不同院、系和不同学科的教师以及各种教学科研设施等各种资源,使这些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

一个有效的措施是及时组织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联合研究体,这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学科重组和学科内涵调整的一个有效措施。

联合研究体一般按“虚体”设置,参加这些联合研究体的教师的“身份”仍归属于其原来所在学科(系),只不过为了共同的目标在联合研究体内与来自其它学科的教师一起从事交叉学科前沿课题的联合研究。

若交叉学科的发展没有前途,则在共同完成交叉研究项目后联合体自动解散,反之,如学科发展非常有生命力,最终一个新型“实体”学科(系)可以从该研究体中诞生。

其次,学校应协调处理学科建设经费,从用少量经费扶持由几个不同学科教师提出的交叉学科教学和研究项目,到对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加大经费投入,支持新的学科生长点的成长。

以上这些措施不但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有利于综合实力的发挥,还能使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使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2.严格导师选聘是保证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根本保证是一支高质量的导师队伍。

导师不但肩负着把学生尽快引向学科前沿的重任,还要为学生营造与同行以及相关领域学者交流的氛围。

只有导师自身有经常开展学术交流的意识,并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合作进行高水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才能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导师对学科前沿的敏锐洞察力、高超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对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定位和论文研究进展的把握至关重要。

由于学科的划分,导师一般是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导师的学术水平和资格可以通过同行评价来认定,而且有比较明确的标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最终要由所在学科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

但在出现交叉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情况下,如何评价导师的学术水平以及确认其指导研究生的资格呢?

第一类情况是导师的科研方向定位在自己所归属的学科,课题涉及其它学科的内容,学生最终要在本学科授学位。

在这种情况下,对导师学术水平的评价和对其指导研究生的资格认定可基本立足于本学科的专家,并在必要时参考其它学科有关专家的意见。

大部分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应属于该范畴。

第二类情况是导师的科研课题明显偏离所在学科的方向,即研究题目的交叉学科特征明显,研究生最后授予学位的学科甚至都可能成为不定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应由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共同来认定课题的水平和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特别是当课题的方向更偏向于跨学科领域,或者说学生将来更适合跨学科授予学位时,则该导师是否具备跨学科指导研究生的资格需要由跨学科的专家认可。

一旦导师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水平得到跨学科专家的认可,该导师即取得了在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资格,或者说导师具备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培养研究生的资格。

不论以上哪一类情况,均需要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项目的性质和内涵、科研条件以及指导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

这里的专家组由相关学科包括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在内的学术造诣深的教师组成,必要时,可以由学校成立专门的专家组来认定。

3.完善培养和管理工作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顺利进行的保证为促进交叉学科研究

生培养工作的开展,我们要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方面留有足够的空间,并完善

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

(1)招生工作。

高质量的生源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第一关。

为支持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调动导师在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学校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应采取特殊的政策。

一方面,对交叉学科的招生名额分配要有必要的倾斜政策,以支持交叉学科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导师跨学科招生。

如:

对具有明显交叉学科特征的研究方向应在相关学科的招生介绍中列出,以招收其它相关学科的学生;

学校保留部分名额优先录取优秀的跨学科学生。

为吸引有培养潜力的跨学科生源,学校还可以在招生方式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考生参加原所在学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合格后,参加报考学科的综合面试,后者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考察。

入学后学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补修和自学等方式学习欠缺的跨学科的知识。

跨学科招生不但能吸引一批来自其它学科、有从事交叉学科研究潜力的优秀学生,还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培养与管理工作。

研究生的培养固然应采取导师责任制,但对交叉学科研究生而言,由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导师指导小组应发挥相应的作用。

对于交叉程度较大的课题,特别是需要跨学科获取学位的课题,应设立跨学科联合指导教师小组。

来自相关学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