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146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

《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管理心理学3Word文件下载.doc

群体内有首领一成员关系,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构成一定的关系网和信息沟通网络。

 (4)群体内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强大的群体压力。

成员必须遵守这些规则。

 2.集体

  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成员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群体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从低到高称为松散群体、联合体、合作体和集体。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群体的功能

 1.生产性功能

  人们结成群体往往是要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执行特定的职能。

学校的教师队伍,这样一大的教师群体其主要职能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2.维持功能

  群体通过其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满足成员的诸如安全感、归属感和友谊、获得特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各种需要,而且密切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士气,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保持组织的有效运行。

学校和班级的维持功能体现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凝聚功能。

二、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群体规范并不是对成员的一言一行都作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划定了一个范围,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是一个可以容忍的范围。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规范形成是在正式群体中,由领导者倡导、明文规定、群体成员认同或遵守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而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约定俗成的过程,是群体在员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在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上产生类化,在行为活动上彼此接近,趋于一致,并导致模式化、固定化的规则与标准。

(三)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有以下几种心理功能:

 1.群体支柱的功能

  群体规范是一切群体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

一个群体的规范越标准化、越特征化,成员间的关系也越紧密,整个群体也越集中。

反之,一个群体的规范标准化程度越低,整个群体就越松散。

 2.评价标准的功能

  群体规范作为行为参照的标准,从而直接制约着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判断、态度和行为。

群体规范为成员提供了共同的心理参考原则,用以作为衡量成员言行的标准。

 3.行为导向的功能

  群体规范指示了人们需要满足的方式,指出了相应的行为目标。

告诉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4.惰性功能

  群体规范是一种多数人有意见,要求成员行为趋于一致,它约束人的行为,就是为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一个中等水平上。

针对群体规范的这种限制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消极作用,管理者应在发挥群体规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限制其消极作用。

(四)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正式规范是存在于正式群体中,并且往往是用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由上级群体中的其他成员监督执行的,如各种规章制度、守则等。

  非正式规范不是明文规定的,而是成员中约定俗成的、默契信守的行为标准,如同事见面时打招呼的方式、着装习惯、闲谈内容等。

非正式规范不仅存在于非正式群体中,而且也存在于正式群体中。

在实际生活中非正式规范比正式规范对人的行为具有更强大的约束力。

(五)群体规范的意义

  群体规范制约和限定了成中的活动方向和程度,使之符号社会的要求。

例如,一个学生因害怕受处分而服从学校不迟到、不早退的规定。

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内化,使他认识到迟到早退不好,应该遵守纪律。

  群体规范正是我们通过好的纪律、班风、校风来培训师生好思想、好品德的心理根据。

在一个群体中创建并维持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是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极为重要的事情。

(六)建立良好的群体规范

  管理者要认真地研究群体规范,研究建立积极规范和克服消极规范的措施和方法。

检查一个管理者是否得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创立和维持群体规范的能力如何。

  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的主要方法有,确定正确的远大目标;

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领导者以身作则;

培养健康的舆论。

三、从众和服从

  群体中的个人经常表现出符合他人或群体规范的行为,这种外部现象可能出自两种心理机制的作用,即从众和服从。

(一)从众

  在群体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从众产生的原因

 

(1)信息压力

  人们还认为,多数人的正确比率比较高,因此从众

 

(2)规范压力

 (3)从众的意义

  对于群体发展和个人发展来说,从众既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

 

(1)从众有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实现群体目标。

 

(2)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因此,好的群体环境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对后进者起到潜移默化的然而又是十分有力的教育转化作用。

有不良规范的群体也会使个人受到不良思想和作用的影响。

管理者要善于利用从众心理,用多数人的正确思想和好的行为方式来制约成员中可能存在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不健康的舆论和在多数人中形成不良的行为方式。

 (3)从众心理倾向于形成“舆论一致”,这种压力容易迫使人“人云亦云”,窒息成员的独创精神。

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时,特别要注意尽量解除或减少群体压力,以免压制正确的意见,以虚假的多数形式错误的决策。

  与从众同时存在的是独立和反从众。

独立就是在群体情绪中个人不受多数人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行为。

反从众是个人故意与群体中的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相反。

(二)服从

 1.服从的概念

  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行为。

  服从和从众虽然都是在压力下进行的,但从众是自愿地按照他人的意见或做法去行为。

服从是个人应外界的要求甚至是被迫去做的。

 2.两种服从

  服从可以分为两种,即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人物的服从。

  个体可能以两种方式自觉地或被迫地服从群体规范。

在群体尤其是在组织中大部分人是自觉服从规范的,只有少数人是被迫的。

  对权威人物的服从也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钦佩权威,认为权威是真理的化身,因此自觉服从,另一种是受到奖惩制约,是害怕遭受惩罚,给自己带来不利,因此被迫服从。

 3.不服从

  服从的反面是不服从。

外部压力不是万能的,而且有时增加压力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引起一种反抗性的行为。

不服从也有不同的形式。

 

(1)抗拒。

表现为行动上拒不执行,并且提出口头的或书面的抗议,主观上情绪敌对且激烈。

 

(2)消极抵制。

对群体规范或权威的指示不愿意执行,但不敢公开反对,口头上拥护,表面上顺从,实际行动上消极怠慢,不执行,仍然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服从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强调服从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强调对各种社会规范的服从,而不是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着重通过民主程序健全制度,强调对制度法规的服从,而不是领导者的个人集权,也不应要求教师对某个人绝对服从,领导者更不应利用手中的权力压制民主,打击他人。

第二节非正式群体及管理

一、非正式群体及其特点

 

(一)非正式群体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正式群体则是指那些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和喜爱为基础而结成的朋友、同伴等带有鲜明情绪色彩的关系。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兴趣爱好相同

 

(2)利益一致

 (3)态度一致

 (4)地理位置邻近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非正式群体有以下特点:

 

(1)凝聚力强。

非正式群体是自愿结合产生的。

成员之间有一定的思想或情感的基础,在活动中态度一致,相互的认同感,增强服从群体目标的自觉性。

 

(2)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

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很少有心理障碍,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反应迅速。

 (3)自然形成的首领人物受到成员的拥护,有威望,影响力大。

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安定的作用。

成员在情绪上得到满足,感到愉快。

  

 

(2)加强意见沟通。

成员之间的意见沟通畅通而快速。

 (3)舆论作用。

一切舆论起源于非正式群体,对个人有特别大的约束力。

 (4)解决困难。

成员之间交往密切,相互感情深,愿意主动帮助。

 (5)教育作用。

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在沟通上很少出现心理障碍,来自非正式群体内部的说服往往能事半功倍。

(二)消极作有

 

(1)抵触作用。

如果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在目标上有矛盾,成员会表现出对工作任务持消极甚至拒绝的态度和行为。

 

(2)影响工作效率。

如果安排不当,成员热衷于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就会影响工作气氛和任务的完成。

 (3)传播谣言:

谣言通常是在非正式群体中传播的,而且谣言也往往发源于非正式群体。

三、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一)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正常现象,任何人不可能不允许其存在。

(二)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

 

(1)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增进正式群体的团结。

利用非正式群体中的关系,可以广泛地团结全体教师,一般说来,如果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同时也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通过非正式群体的首领来完成一些工作任务。

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把某些工作任务交由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同时也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利用非正式群体传达信息。

了解情况,有利于做好思想工作。

(三)针对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1.鼓励并支持积极的非正式群体

  当非正式群体方向与正式群体方向一致时,它们之间便产生相互补充的关系。

可以补充正式群体的不足,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对待这样的非正式群体应给予支持。

 2.引导和改造消极的非正式群体

  有的非正式群体虽然不和正式群体对抗,有时却起消极作用。

对于这样的非正式群体,学校管理者应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当非正式群体的方向和正式群体的方向不一致时,它们之间会出现相互矛盾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重视做好这类群体的工作。

一方面,要查明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出现是否是由于正式群体本身的工作有严重的缺陷;

另一方面,要力争创造条件,使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很好地配合。

 

四、服从

  服从是指按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而行事的社会心理现象。

  3、服从与管理

  对于人的服从心理机制,学校管理者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任何群、团体组织、强调服从“是必要的,否则,群、团体行动难以一致。

 

(2)要提倡自觉服从、防止盲目服从。

 (3)学校领导人对一些事情、时时、处处对己“惟命是从”的下属人员,要作一点分析,甚至要有一定的警惕。

五、认同

  1、什么是认同

  认同是一种以认知机制为基础,个体将自己和另一对象视为“等同”、“一样”、“类似”感觉,从而形成成员之间整体性的心理体验。

真正视组织中群、团体为一个整体的认同,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因素的统一和谐调。

  2、认同在管理上的运用

  它要求管理者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