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2042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

《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实现协调发展1Word文档格式.doc

教育;

经济;

自然;

人;

环境;

资源

事物的联系时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也是普遍存在的。

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名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自身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对人类几千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反思。

而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它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我国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小农经济为主;

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

而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1%,但占全社会从业人员50%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仅仅提供15%的国民生产总值;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倍多;

农业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人。

这种状态既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我国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造成这种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城乡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教育投入等社会因素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

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速城镇化进程、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创新城乡治理体制。

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经济机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我国目前的教育也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一面,对此我觉得我们要树立教育协调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级各类各地区教育的发展。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从宏观上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最大教育效益。

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首先要解决以下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1)重视高等教育而相对忽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投入远远大于中等教育,这种重心倒置的投入偏向与教育投入的实际效益形成反差,因为事实上基础教育投入效益最大,这也是若干年来我国教育的不平衡的最主要的表现。

我们应该合理科学地分配教育资金、教育资源,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和中初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2)中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设施也不能得到保证。

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的基本经费,尤其是在财政非常困难的地区,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3)我国现在绝大部分省市仍然实行的是文理分科的教育制度,而文理分科,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

几乎全国的中学千篇一律地是理科学不下去的人在学习文科,学习文科不是出于兴趣、热爱,而是无奈的选择。

而这样做的后果便是让我们损失了一大批真正的自然科学家和真正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大师,同时还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效果,理科知识开始越来越难,考试的难度开始越来越大,因为这样才能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所有的理科学生都要开始学习那些他们一辈子根本派不上用场的东西,少数学生就成为绝大多数学生陪同学习的对象。

而一个不重视社会科学的国家,一个文科学生没有地位的国家,是不可能在科学决策、人文精神方面取得真正的成就的。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认识到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它必须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得相互联系之中,所以我们不能只掌握或者了解某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应该重视文科的学习,我们应该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的人文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促进自身地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十六大报告在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来的同时,紧接着就提出: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从古到今的文明的历史画卷中,我们始终可以看到两个相互伴随的影子:

经济增长与资源衰和环境破坏,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以开发廉价化石能源和工业技术装备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高速发展,但同时自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生态危机,又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破坏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沙尘暴侵袭、长江特大洪涝、伦敦的茫茫烟雾、日本的水侯病、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以及凶猛频繁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等等生态灾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污染环境,吞噬着“一味追求增长”的工业文明的恶果,全球生命支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而我们作为一个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全中国十几亿人民要富强,发展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如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牧场被茫茫沙漠所代替。

所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考虑人类的价值和利益,也考虑到自然的利益和价值,坚持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发展,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促进入与自然、人与社会、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和谐协调。

从而在二者之中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与自热的协调发展,从高能耗、高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而作为协调发展核心问题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促进人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做到“天人合一”,确立人与自然应当和睦相处的关系,但实现人与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我们不仅要关怀人类现实的利益和发展,也要关怀人类未来的利益和发展;

不仅仅关怀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还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做到“人际平等”和“代际平等”。

因此我们要克服种种困难,以合理地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环保和生存双赢的办法,比如说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

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自然,促进自身与自的协调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应掌握并坚持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正确处理与认识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真正实现可协调发展。

【 

参考 

文献 

【1 

】高德明.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协调发展【J】.天云教育,2008

【2】王丽梅.科学发展观与城乡协调发展【J】.中国论文联盟,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