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1724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

8.世界历史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9.英国1688年终于确立君主立宪制;

美国1776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法国1789年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10.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

1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⑴军事侵略: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③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⑤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⑵政治控制:

①控制中国内政②操纵中国外交③享有领事裁判权④把持中国海关⑤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⑥扶植、收买代理人⑶经济掠夺:

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③对华倾销商品④对华资本输出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⑷文化渗透:

①宗教的渗透和侵略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③大肆宣言“种族优劣论”

12.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与美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3.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于英、法、美、饿签订了《天津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两国缔结《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签订《辛丑条约》而结束

14.通过一系列的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与澎湖列岛给日本。

1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共9.82亿两。

17.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皇家园林中的“万园之园”。

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空前践踏.

18.《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援例进行,对华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19.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

是广学会

20.在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中华民族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社会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21.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②鸦片战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2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3.中国近代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动:

伴随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动。

①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②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占人口的大多数,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受剥削压迫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是中国农民由于是小生产者,具有保守、散漫和狭隘等阶级观念局限性,不可能单单凭自身的力量求的解放,更不可能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向胜利③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④在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4.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

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25.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

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革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6.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

①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②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③它主要是由破产的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7.在半殖民地本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矛盾的关系:

①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②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③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战线上,

28.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

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⑵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了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2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30.1841年2月,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龄在镇江战死疆场。

31.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取得关键性胜利,完全扭转了整个中发战局,史称镇南关大捷。

32.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

1899年,法国强租广州湾;

1898年2月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1898年,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188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33.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②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34.1840年—1919年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的原因)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35.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他组织翻译了《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篡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6.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此后,他翻译了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着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37.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前后坚持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②鸦片战争带来的恶果,使得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了。

3.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

5.《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

提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

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不过,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6.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是最早接受洪秀全信仰的少数人之一。

1859年,洪仁玕回到天京,被封为“干王”,参与朝政,提出《资政新篇》

7.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8.《资政新篇》主要内容:

①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②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

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

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③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

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④在外交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