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9.3)Word下载.doc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9.3)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9.3)Word下载.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课程改革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贴近工作实际,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服务于汽车后市场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汽车维修所需机械知识为切入点,提高学习兴趣。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汽车后市场各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学完机械学各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将一般机械学知识和汽车机械知识的融合,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明确本课程是按工作任务为主线来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的改革,力求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这些任务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考虑到高职层次的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多以辅助性设计为主,因此理论知识的选取根据基本够用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
在课程整体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同时考虑哪些任务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相对简单,从而对任务进行排序,在每个项目内容的编排上,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编排。
由于本课程涉及了机械学各方面的的知识,知识面较广。
教学内容分为4大项目,13个任务,到汽车后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及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按照精心讲授、精选习题、精选实验内容开展教学。
建议本课程在大一第二学期授课,总学时84,总学分6分。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查阅相关手册,选择标准参数的能力;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强化工程意识,职业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掌握金属与合金、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材料的选择,热处理方法。
(3)掌握互换性、标准化、公差与配合、常用量具和测量方法的基本知识;
(4)掌握零件和机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方法;
(5)掌握零件和机构失效形式的判定方法;
(6)掌握通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特点及维护方面的知识。
(7)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及应用场合;
典型机械结构静力平衡分析的方法;
典型机械承载能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特点、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及使用场合。
2.2.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读工程材料牌号,具有初步选用机械工程材料的能力。
(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和仪表,具有一定的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的检测能力;
(3)能够正确查阅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
具有将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4)具备一般的机械运动、受力、承载能力、选材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5)具备融会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归纳、推理与小结能力。
(6)具备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对方案可行性分析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总体方案。
(7)具备阅读和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8)具备查阅机械标准、规范、手册等有关资料的能力。
(9)具备合理选用材料和毛坯与成形种类,合理安排热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生产加工方法的能力。
2.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4)培养学生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和沟通能力;
(6)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学习目标与内容设计
表1项目与任务内容安排表
序号
学习任务
教学建议
参考学时
项目
任务
能力要求
教学内容
1
项目1: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任务1:
尺寸公差与配合
·
能够正确绘制孔和轴的公差带图;
能够绘制配合的公差带图;
能够根据技术要求选择公差等级;
能够正确识读国家标准关于尺寸公差部分的内容;
基本掌握合理选择配合的方式;
能够正确识读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互换性的定义及其作用;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的确定原则。
理
一
体
教
学
6
2
任务2:
形状与位置公差
能够正确地识读各种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的相关概念及其作用;
各种形位公差的作用及其符号;
形位公差的种类及其作用;
形位公差评定及判断原则;
各种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
4
3
任务3:
表面粗糙度
能够合理地选择表面粗糙度参数;
能够正确识读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意思和作用;
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大小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表面粗糙度标注的有关注意事项。
项目2:
汽车工程材料
任务4:
金属材料的性能
掌握金属材料中各种符号的含义;
掌握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种类、作用及各自的检测方法;
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种类、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5
任务5:
黑色金属
能够正确识读铁碳合金相图;
能够正确识读碳素钢、合金钢、铸铁的牌号。
能够根据金属材料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
黑色金属及合金的构造与结晶的相关理论、概念;
铁碳的基本组织、合金相图中相关组织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碳素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及主要用途;
合金钢的种类、牌号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铸铁的种类、性能、牌号及其应用;
热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
任务6:
有色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掌握汽车中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种类;
了解汽车中常用非金属材料的种类;
掌握汽车中常用材料的失效方式。
铝及铝合金的特点、性能,铜及铜合金的特点、性能,滑动轴承合金的特点、性能;
钛及钛合金的特点、性能,镁及镁合金的特点、性能;
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及各自性能特点;
汽车中常用零件所用材料、失效形式
7
项目3:
汽车机构分析
任务7:
机构的组成及汽车常用机构
能够绘制简单机构的运动简图;
能够识别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特点;
能够正确识别凸轮机构的类型;
能够正确识别间隙运动机构或螺旋机构的类型;
能够计算常见轮系传动比。
机构的组成,运动副及其分类,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铰链四杆机构的有关概念、基本类型、演化机构、基本性质;
凸轮机构的概念、组成及特点、分类、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间隙运动机构与螺旋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运动特点;
轮系的分类,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周转轮系的分类、传动比的计算。
16
8
任务8:
物体的受力分析
能够计算简单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能够计算力对点之矩及力偶;
能够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
能够正确识别摩擦的类型及其和特点。
力系的基本概念、类型,约束和反约束力,受力图的画法;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方法:
几何法、解析法;
力矩的计算法,力偶的计算法,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及其演变;
摩擦的种类、概念、性能特点、应用。
10
9
任务9: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与回转零件平衡
能够对常见平面机构运动进行分析;
能够对回转零件进行平衡处理。
平面运动的基本概念;
平面运动分解的方法和分解条件;
回转零件平衡的重要性、分类、概念、平衡方法;
项目4:
汽车常用传动机构及零件的强度计算
任务10:
物体受力变形及其应力分析
能够对轴向拉伸和压缩进行强度校核;
能够对剪切与挤压进行强度、刚度校核;
能够对扭转进行强度、刚度校核;
基本概念:
强度、刚度、稳定性,构件受力和变形的种类;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与应力,相应的力学性能,强度条件、计算方法;
剪切和挤压的计算方法、强度条件;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和扭矩的计算;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梁对称弯曲的特点和梁的基本类型,弯曲内力、应力的计算,弯曲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12
11
任务11:
带传动与齿轮传动
能够正确认识带传动及其用途;
能够对齿轮传动中的几何参数进行计算;
能够在机械传动中正确选用齿轮传动;
了解其他齿轮传动的用途。
V带传动的类型、特点,普通V带的与带轮的结构、型号;
带传动的弹性滑移及其传动比;
V带的安装与张紧装置;
齿轮传动的分类、特点、齿廓形状、齿轮结构、啮合传动的条件、齿轮加工时的根切现象;
齿轮传动中的失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