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1337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PPT资料.ppt

乳食内积用消乳丸、保和丸;

脾虚夹积用健脾丸。

其它疗法:

中成药如小儿健脾丸泄泻小儿泄泻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增多,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或夹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

轻证表现为泄泻病程短暂,大便次数不多,精神尚好;

重证则泻下急暴,次多量多,神委思睡,面色苍白或灰白。

诊断要点大便次数增多,3-5次/日或多达10次以上;

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

重者泄泻及呕吐较严重,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委,皮肤干瘪等;

大便镜检和大便病原体检查。

本病应与痢疾相鉴别。

辨证分型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有下列4种:

(1)感受外邪:

(2)内伤饮食:

(3)脾胃虚弱:

(4)脾肾阳虚:

转诊指征若出现泻下无度,次频量多,四肢乏力,眼眶、囟门凹陷,甚则腹凹如舟,皮肤干燥,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四肢厥冷,多汗,气息低微等气阴两伤,阴竭阳脱之危候,应急送上级医院抢救。

推广方法【临床症状】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

【治疗方法】1、推拿:

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补脾土,推大肠,按揉足三里。

大肠俞拔罐,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治疗方法2、方药:

山楂炭、鸡内金、炮姜炭等份研细末,每次12g,开水调服,每日2次。

铁苋菜苏木各1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淮山药研粉,每次30g,开水调成糊状服用,一天34次。

吴茱萸30g苍术30g丁香6g胡椒30粒研细末,凡士林调匀敷脐。

推拿治疗方法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医者用大鱼际逆时针摩腹5分钟。

(2)患儿俯卧位,医者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节骨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

随证加减

(1)伤食泻:

近期有伤食史,粪便稀搪,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伴有恶心、呕吐。

纳呆、口臭、腹胀,便前常有哭闹不安,舌苔厚腻。

常用手法加清大肠300次、揉板门200次。

按揉双侧天枢、足三里穴各1分钟。

随证加减

(2)热泻:

腹痛即泻,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夹有粘液,伴发热口渴,或渴不欲饮,肛门灼热,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加清脾经、清大肠各200次,清小肠100次。

推三关100次,退六腑200次。

按揉天枢穴2分钟。

随证加减(3)寒泻:

便稀色淡,带有泡沫,无臭味或臭味较轻,腹痛肠鸣,常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自腻。

常用手法加补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

揉龟尾300次。

按揉足三里穴3分钟。

随证加减(4)脾虚泻:

久泻不愈,或时泄时止,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水样,粪便中有食物残渣或夹有不消化的奶瓣,面色少华,神疲纳呆,舌质淡,苔薄腻。

常用手法加补脾经、补大肠各300次,推板门100次。

捏脊510遍。

按揉肾俞、足三里各2分钟。

小儿厌食厌食是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运化不健引起的以小儿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思,甚则厌恶进食为特征的小儿常见脾胃病症。

厌食不包括因外感时邪及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的食欲不振。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病程长者伴有精神委靡,面色萎黄,大便溏薄,或口干,舌红苔少,食少饮多,大便干燥等。

诊断标准

(1)以厌食为主症,无主动进食欲望,食量较同龄健康儿童明显减少。

(2)厌食病程在2个月以上。

(3)排除肝炎、慢性肠炎、菌痢、结核等其它慢性疾病。

诊断要点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它疾病者;

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等。

如脾胃不和者用调脾散;

脾胃气虚者用参苓白术散;

脾胃阴虚者用养胃增液汤。

如曲麦枳术丸、小儿健脾丸等。

推广方法【临床症状】食欲不振,甚至不思饮食,恶呕,面黄消瘦【治疗方法】1、针灸:

针四缝2、推拿:

摩腹,揉脐,捏脊。

【治疗方法】3、方药:

鸡内金30g,瓦片焙黄研为细末,开水冲服,每日10g苍白术各10g炒麦芽10g炒神曲10g焦山楂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陈皮10g法夏10g砂仁3g木香10g茯苓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其他推拿方法

(1)常规手法:

补脾经100-300次,揉中脘100-200次,摩腹5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50-100次。

(2)对症手法:

对脾运失健型加揉板门100300次,运内八卦100300次;

脾胃气虚型加揉外劳100300次,推三关100300次;

对胃阴不足型加清肝经100200次,补肾经100300次。

本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小儿咳嗽咳嗽是机体对抗侵入气道的病邪的保护性反应。

当风、寒、暑、湿、燥等外邪侵袭人体的时候,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孩子就会咳嗽。

同时会伴有发热、鼻塞、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精神疲惫等症状。

范围这里着重说以咳嗽为主的急、慢性支气管炎。

分型

(一)、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

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

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伴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苔薄白等;

风热咳嗽。

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咳嗽不爽,痰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等;

分型

(二)、内伤咳嗽:

痰湿咳嗽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苔白腻等;

痰热咳嗽咳嗽痰多,稠黏难咯,口渴,面红唇赤,烦躁,纳呆,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厚等;

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舌红少苔等;

推广疗法1、针灸耳针:

支气管肺肾上腺皮质下定喘风门2、推拿:

指压肺俞定喘合谷列缺丰隆拿大椎定喘肺俞推广疗法3、方药:

麻黄4g生石膏12g杏仁10g甘草5g桑白皮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莱菔子10g炙桑白皮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白芨10g百部10g炒杏仁15g核桃仁4个蜂蜜2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鲜桑叶10g鲜枇杷叶10g(去毛)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鱼腥草30g杏仁10g桔梗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

推广疗法4、外治法:

细辛、白芥子、炒莱菔子碾末,凡士林调匀,敷贴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黄芩、细辛、白芥子碾末,凡士林调匀,敷贴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小儿感冒发热【临床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微咳,咽痛或咽痒。

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方法】1、针灸:

毫针浅刺合谷列缺曲池2、推拿:

拿肩井,拿大椎走罐法拔背部【治疗方法】3、方药:

生姜10片红糖适量水煎或开水泡服。

豆豉15g葱白3寸生姜3片水煎热服,每日2次,避风取暖使微汗。

菊花10g桑叶10g芦根15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23次。

金银花10g连翘10g贯众15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23次。

常用穴位及操作法1、天门:

位于两眉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医者可以两拇指自患儿眉心起,轮流向上推至发际。

一般20-50次。

2、坎宫:

位于两眉之上,沿眉棱骨至眉梢,成一横线。

医者用两手扶患儿头,用拇指指面自眉头上沿眉棱骨分推至眉梢。

常用穴位及操作法3、太阳:

位于两眉梢后陷中,用双手拇指端在太阳穴作顺时针(泻法)运法。

一般20-60次。

4、风池:

位于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用两手拇指在穴位上对按之或单手拇、食指对拿之,一般10-30次。

常用穴位及操作法5、天河水:

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穴)起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医者用手大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总筋穴向上直推至肘横纹中点。

本穴性凉,一切虚寒证需慎用。

一般100-400次。

6、六腑:

位于前臂尺侧,自掌根(小指侧)向上直至肘弯尺侧横纹头,成一直线。

医者用手拇指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肘弯尺侧直推至腕部横纹。

本穴性大凉,一切虚寒证需慎用。

一般100-600次。

常用穴位及操作法7、三关:

位于前臂桡(ro)侧边缘,自腕部大横纹头直上至肘弯桡侧横纹头成一直线。

医者用手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腕部桡侧向上直推至肘弯桡侧横纹头。

本穴性温,一切实热证需慎用。

一般200-500次。

8、推脊法:

医者把食、中指并拢,自患儿脊背大椎起,循脊柱直推至第二腰椎,从上至下推100-500次。

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一、技术适应症13个月5岁患儿,性别不限。

2糊状便,蛋花样便,黄色水样便,每日不超过10次。

3或伴有呕吐,食欲不振。

4病程不超过2周。

二、禁忌症1感染性腹泻(肠炎、痢疾或霍乱)伴有脱水者。

2合并其他内脏疾病者(如病毒性心肌炎、肺部感染、肾炎等)。

3治疗部位皮肤破损者。

三、技术特色本技术投资少、安全、疗效好、见效快、取穴精、手法简、耗时少、患儿乐于接受。

四、治疗方法1揉腹患儿仰卧。

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治疗方法2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

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治疗方法3揉背俞穴患儿俯卧。

医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mm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治疗方法4捏脊患儿俯卧。

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

治疗方法5疗程以上方法,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五、技术关键环节治疗时,选准穴位,用力均匀,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做到手法灵活,柔和有力,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手随心动,法从手出。

六、注意事项1手法力量轻重要适宜。

2揉腹捏脊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