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9110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46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精品.docx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精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课题

负数的认识

课型

课时

目的

(或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步骤与授课内容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导入

谈话:

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

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

(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

(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

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

(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

(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

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

(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

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

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

 

学生观察

 

学生比较

(总第节)

教学步骤与授课内容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2、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3、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大家再想想:

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小结:

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小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

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2)电梯:

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读一读且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归纳

教师总结

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负数的认识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教学后记

课题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课型

课时

目的

(或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重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步骤与授课内容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

(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

 

(总第节)

教学步骤与授课内容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

从0起往左依次是?

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

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3、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4、总结: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5、练习:

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

 

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教学后记

第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年级班

优秀率

70%

及格率

97%

平均分

73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五年级下册学生学会了方向与路线,会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六年级上册学习了比例尺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本次测试紧扣教材,题型较全,难易适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题目为:

根据条件描出各点、看图填空、说一说,填一填、操作题共五道习题。

存在的问题

1、根据问题描出各点,这道题正确率100%,学生对行和列的知识掌握的较好。

2、看图填空,第一小题有7个同学做得较差,原因是学生对平移的知识掌握得较差,所以数对填错。

3、摩托车赛路线图,学生做得不够好,有些同学确定不了观察点,所以出错。

4、操作题,

(1)写出梯形各顶点的位置,全对,

(2)分别画出向左和向下平移6个单位后的图形。

学生审题不对,画出的是平移后的图形,没有注意到“分别”两个字。

所以应该加强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提高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认真检查的习惯,不要拿过题来就做,至少要读三遍题,弄明白题目要求再动笔。

做完卷子之后要逐题对照题目要求进行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2、对学困生进行平移,平行,和比例知识的补课。

3、利用优秀的学生辅导学困生,成立学习小组,优差搭配,各组进行比赛。

4、教师在进行新授课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衔接,做好过渡。

 

(总第节)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

(或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步骤与授课内容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

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

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

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演示:

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

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

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

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

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

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

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动手摸一下

 

学生观察

 

学生讨论

教学步骤与授课内容

学生活动

个性化建议

归纳小结并板书: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

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

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

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

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强调:

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三、巩固练习

1.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