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0736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学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反切;

20,马王堆帛书

21,叙录;

22,蝴蝶装;

23,对校;

24,辑证;

25,敦煌变文

26,甲骨文;

27,通典;

28定本,29,考信录;

30,集解

31,丛书;

32,方志;

33,写本;

34,行款;

35,简帛文献

36,句读;

37,工具书;

38,干支;

39,对校;

40,声训

41,古籍;

42,文献通考;

43,底本;

44,章句;

45,甲骨文字诂林

46,类序;

47,官修目录;

48,抄本;

49,经折装;

50,金石学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

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

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

最先出现于明代。

“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

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6,类书为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的工具书,多采辑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可分若干子目,供读书写作时查阅、征引。

类书搜集资料广泛,内容丰富,被成为中国古代之百科全书。

古代类书还可为科举考试之参考资料。

7,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8,讹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文献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漏一字或数字称为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原稿所无而传抄或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字。

倒指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9,文献学上的伪书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以及内容造假的古典文献。

10,理校即推理式校勘,是校勘的重要的补充方法。

当文献材料存在明显错误,而又缺乏足够资料可供比勘时,可采用推理之法加以合理改正。

11,别集为搜集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之著作。

刘向整理群书已有别集,当时有集之实而无集之名。

东汉以后,别集渐多,其名称亦繁多。

12,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类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13,唐杜佑所撰的《通典》;

南宋郑樵的《通志》;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乾隆年间编撰《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14、影印本指采用照像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制本。

有石印本、胶印本等。

影印本能保持文献原貌,出版成本相对亦较低。

但影印本的价值主要依赖其所依据的原本价值。

15,简称“蝶装”,从唐五代开始出现,宋元时期流行。

方法是将雕版印刷的每张版叶,从版心中缝线反折,有字的一面向里,对齐,然后逐叶用浆糊把中缝线一边粘连在用以作书面的厚纸上,阅读的时候,字对字的两面展开就像蝴蝶的双翅一样,因此叫“蝴蝶装”。

16,总集是汇合两人以上作品的合集,它可以为一个朝代或多个朝代作品,可以是一种文体或多种文体,可以为作家全部作品或部分作品。

一般以诗、文或诗文合集为多。

17,巾箱本指那些版式较小、便于携带的本子。

18,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19,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声母和后一个字韵母及声调,拼成被注音之字。

此法注音即反切法。

因古今字音变化,有时用现在的读音来拼读,并不能得出正确的读音。

20,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约29件12万字,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黄帝内经》、《周易》、《战国纵横家书》等。

21,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

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

叙录为古代图书目录中最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22,蝴蝶装简称蝶装,是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字对字地折齐。

然后集数叶为一叠,以折边居右戳齐成为脊,而后再在书脊处用浆糊或其他粘连剂逐叶彼此粘连。

再预备一张比书叶略长的硬浆湖的书脊上,作为前后封面,也叫书衣。

最后再把上下左三边余幅剪齐,一册蝴蝶装的书就算装帧完了。

这种装帧形式,打开时版心好像蝴蝶身躯居中,书叶恰似蝴蝶的两翼向两边张开,看去仿佛蝴蝶展翅飞翔,故称蝴蝶装。

23,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首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24,即辑证性辑佚。

校勘至精、注释至深即是考证。

古今辑佚为辑证性者少见,其需学识广博、造诣较深。

25,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学者泛称之为“变文”,变,有改编,改写的意思。

26,甲骨:

龟甲、兽骨的合称。

甲为龟甲的腹板;

骨为牛肩胛骨或胫骨(也包括猪、羊肩胛骨)。

甲骨文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

其内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27,唐杜佑在最早的政书、唐刘秩的《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

为重要之典章制度史著,列“十通”之首。

28,书籍经过校勘,分别异同,判断是非,然后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字记录下来,即成定本。

凡重新整理编排的文献常采用定本形式。

29,清崔述之辨伪名著。

但也同样迷信儒家经典,无法真正实事求是,以至有自相矛盾之处。

30,集解种类有二,名同实异。

一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略同于郑玄《毛诗笺》。

一如何晏《论语集解》,聚集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王肃等诸家解说。

孔颖达在疏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序》时曰:

“杜言集解,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

何晏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后世集解多为何晏《论语集解》体例。

而后世集注、集传、集说、集释均由此发展而来。

31,丛书为一种按照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其特点为仍保留各书原名和原有体例,而冠以一个总书名(如《四库全书》),一同抄刻或印行。

丛书便于利用,价值重大。

32,方志,又称地方志。

是专门记述一地地理历史人文之文献。

是历史学、地理学的新型结合,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33,写本亦称手写本,即成书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为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

唐以前的纸书均为手写本。

印刷术发明后以至明清时期,手写本仍然存在。

34,行款即行文款式,包括行格和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

各代刻书行款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

不同时代每行刻字多寡不一,横竖整齐度也不一,因此行款可作版本之重要参考。

35,简帛指古代的两种书写材料简牍和缣帛。

晋代纸张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以前,文字一般书写于竹片和木制长条上,前者为简,后者为牍,简牍用绳连缀成册。

36,古人著书一般不加标点断句,读书时须对如何停顿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古代称为“句读”。

37,工具书为搜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一定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主要供人查阅的知识型文献。

工具书与普通文献的界限是相对的,“查阅”的含义也是相对的。

38,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月、日、时。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9,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40,文献训诂中,以“之言、之为言”用来释字,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关系,或同音,或音近,或是双声叠韵。

此种称为声训或音训。

41,“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都可称为古籍。

42,元朝马端临积二十余年功力著成《文献通考》,为一部著名的典章制度通史。

与杜佑《通典》、郑樵《通志》并称为“三通”。

43,对校中,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首先需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底本选择为校勘之起点。

其选择标准,张之洞归纳为三:

一曰旧本,二曰足本,三曰精本(善本)。

44,文献的一种训释方式。

《后汉书·

桓谭传》:

“博学多通,遍习五经,解诂训大义,不为章句。

”李贤注:

“章句谓离章辨句,委曲枝派也。

”章句往往较传注为繁琐。

45,《甲骨文字诂林》为于省吾主编之汇集甲骨文考释资料的大型工具书,堪称集大成之作,书前列部首检字表,使用方便。

由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46,类序包括各大类(略、部)之序和小类(种、类)之序两种。

目录学有称大类之序为“大序”或“总序”,小类之序为“小序”。

47,国家图书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为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

西汉成帝、哀帝时期,令刘向等整理群书,最后编成《七略》,是为国家图书目录之始。

48,抄本为文献版本之一种,其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

或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

或为传抄,其价值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49,经折装是将卷轴改为折叠式,书纸仍由多张纸粘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一定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的折页,前后则用两块与折页相同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50,金文为各种镂刻和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石刻即刻于石头上的文字,含石经、碑版、墓志、石阙等。

对各种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进行的研究早在宋代就已形成一专门之学——金石学。

1.文献:

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或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又叫典籍,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上资料。

(按内容分为:

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民族文献、政治文献、方志文献、语言文字文献,科技文献。

村代上著,可分为古典文献[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

又:

文献包括古典文献、现代文献、多指古典文献。

包括清代及清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

2.类书:

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根据一定的意图(目的),辑录各门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类书是辑录古籍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加以编排,以供人们检索或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起源于三国魏文帝时的)《皇览》---类书始祖。

现存较早而又较完整的一部类书是唐虞世南的《北堂书钞》

3.帛书:

写在绢帛等丝织品上的书叫帛书。

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

4.古典文献:

所谓古典文献,主要是指先秦至辛亥革命期间所产生的各种不同载体、不同文字文献的总称。

在这众多的文献中,古籍图书数量最大,是古典文献的主体。

在古籍图书中,又以汉语言文字文献最多,所以,古典文献主要研究和讨论汉语言古籍文献的有关问题。

5.四部分类法:

是指我国历史上对文献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将文献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大部,每部再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