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9071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语文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有关惩治腐败的问题上,甲说:

“不用管腐败分子,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

”乙说:

“一定要依法惩罚腐败分子,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

“对腐败分子,要用‘德’‘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

“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下列与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学派是()

A.儒、墨、道、法B.道、法、儒、墨

C.道、墨、儒、法D.道、法、墨、儒

2、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长期周游列国,均遭冷遇,终其一生其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采用。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3、孟子曰: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这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

C.仁政D.兼爱

4、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5、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

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

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

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

“苛政猛于虎也!

”。

由此,他提倡(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库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这体现了董仲舒()

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主张民众一律平等接受教育D.强调学校传播儒学的作用

7、《汉书·董仲舒传》中“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8、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是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大一统”的主张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天人感应”学说D.“三纲五常”学说

9、董仲舒说:

“(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的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

D.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10、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是()

A.韩非子B.孟子

C.董仲舒D.朱熹

11、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

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葛洪的主张()

A.体现了三教合一趋势B.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C.反映下层民众的诉求D.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12、朱熹说: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这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13、有学者认为: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这说明程朱理学()

A.重在经世致用B.蔑视君主权威

C.追求普遍真理D.实质虚伪教条

14、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主张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15、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

C.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D.是对理学的彻底否定

16、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的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抑商政策的松动

17、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

“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

”这一主张()

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1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淸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其主张是(  )

A.淸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

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19、“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④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

20、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民生计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经世致用思想B.致良知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

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

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

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

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

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材料三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学说取得非凡成功”的原因。

(3)两位思想家在关于“人”和“道德”方面各有何名言,他们都重视什么问题?

22.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

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

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

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

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

——摘编自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摈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

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

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缘饰”。

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时。

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惑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

——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实学思潮适应明末清初社会的变迁而兴起,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社会领域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

明清实学的精神首先表现在经世思想上,乃是锐意于社会改革的经世济国。

与宋明理学家“凭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的避世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摘编自尚斌等《中国儒学发展史》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点?

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明清实学思潮与宋明理学的不同。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

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

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

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

书院讲学,由此酝酿。

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

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修身之要)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

(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

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批评的看法。

23.代中国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治理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

桀为天子,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