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Word文档格式.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读)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就是灾难的样子。
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
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再读。
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
(读)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
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
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点评:
开场不多的几句师生对话,教师的反馈仍让人眼前一亮。
一组数字,两个场景,巨大的反差,强烈的对比,教师的提示,既让学生了解了突如其来的地震的可怕,也让学生认识到作者遣词用句的功夫。
尽管我们心里清楚,这短短的精彩的串场语应该不是即兴的有感而发,但它却说明了教师备课时既关注“写什么”,也关注“怎样写”,说明了教师对语言保持着足够的关注与敏感,这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3、检查生词
周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这是洛杉矶大地震后拍下的照片。
高高的地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
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
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
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
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
“废墟”
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一词)
爆炸
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课件出示“瓦砾”一词)
“瓦砾”
这一课还有一个生字,我们要读准它的平舌音。
(课件出示“砸”)
砸
生字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件中的生字词语。
4、整体感知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然后就去一地废墟的儿子的学校救儿子。
结果呢?
结果他不仅救出了儿子,还救出了儿子的14个同学。
说得清楚明白。
周老师给你一个建议,如果能够再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就能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试一试。
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个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之后,就冲到了儿子的学校,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
父子俩终于又——
父子俩终于又团聚了。
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之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位了不起的父子。
是一位吗?
这是两位了不起的父与子。
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再来一遍。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
二、精读悟情
1、一句话,感受父爱
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
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
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
咱们来交流交流。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说说你的理由。
因为他坚持了很久,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我觉得这位父亲,他能为儿子付出一切,别人来劝说他,他的回答只是我一定要救出我的儿子。
不听别人的劝阻。
还有吗?
我还从第3自然段看出这位父亲了不起,因为他想起对儿子的承诺,所以他就去兑现他的承诺。
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咱们就一个一个地来交流。
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还有警察,他们都劝了父亲,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
消防队长怎么劝?
(读)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警察怎么劝?
(读)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而且最后两句话还——
一模一样。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
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第一次他说“谁愿意帮助我?
”有点恳求的心情。
从第一句话里,你读出了恳求。
第二句是: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
你是怎么体会的?
我是从他问消防队长的话中体会出再晚一点,儿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还有谁给他补充补充。
他很想救出他的儿子,心情非常急切。
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吗?
是负责救援工作的。
所以,见到消防队长—
他见到消防队长,以为是来帮助他救儿子的。
他以为儿子有希望了,所以,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他的心情是非常的——
急切。
还有谁愿意说?
还有就是警察的话: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可父亲的回答是:
”父亲的回答呀,有一点生气。
有点生气?
快给我们说说。
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
“我的儿子还在废墟里,你却让我回家?
”“你不是来帮我救儿子的吗?
”(学生的发言极富情感,引发热烈的掌声。
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
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突如其来,伤害巨大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
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能。
谁来说说?
父亲的坚持表现了他对自己儿子的爱。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周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读)谁愿意帮助我?
(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焦急地问——
(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
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震情这样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
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被压在废墟下面,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每个父亲都会这样做。
你也不会离开?
不会。
(走到另一生旁边问)你为什么不离开?
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而且我还曾经答应过儿子,说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他在一起。
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
承诺。
原来是这样。
我想问这位父亲(师又问另一学生),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
因为我怕他们不理解我救儿子的急切的心情。
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理解。
你为什么不去跟大家说清楚?
儿子还埋在废墟下,假如我去跟他们说清楚,就会耽误几分钟,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我没有时间,我要争取分分秒秒的时间去——
救儿子。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焦急地问——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了不起的父亲。
周明玉老师在这个时间段的教学,真的把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发挥到了极致,进入到教学的艺术境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不去跟大家说清楚?
”,通过老师步步为营的追问,通过老师排比式的导读,通过老师设身处地的模拟对话,学生进入到了这位父亲的生命状态中,学生终于体会到为什么在其他父亲的痛苦呐喊声中,在这么多并没有停止施救的专业人员的劝说下,在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更大灾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还要冲到废墟中去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丧失理智,是不是精神失常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一位特殊状态下的父亲。
不过,周老师最后为了呼应主干问题,强化告诉学生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我在想是不是一定要以道德的高度界定一位父亲的个体行为,就像我在想其他父亲选择无可奈何,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伟大的父爱”与他们无关。
2、一个场景,浓缩坚持的父爱
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课件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男生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
全班齐读。
哪句字让你感受到父亲的爱?
因为这句话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父亲完全是用手来挖的,而且这“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人感到他挖的时间很长,很漫长。
你读懂了这个“挖”字,请你读。
生读句子。
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
父亲当时没有任何工具,而且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他,这段描写,一是写出时间很漫长,二是写出父亲的辛苦劳累和坚持不懈。
体会很深刻,请你读。
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他可能会掏,会搬。
他可能还会挖,会刨。
我认为他可能还会扔。
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
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这个“挖”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辛苦劳累。
一个“挖”字坚持了36个小时,你看出了他的劳累。
透过“挖”字,我还看出了父亲是多么真心地想救出他自己的孩子。
透过这个“挖”字,我看到这位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他一直在挖,他一边挖一边想,儿子不会有事,他永远跟儿子在一起。
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
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
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
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他挖了——
他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