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9831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诉讼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融资骗局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一些金融骗子正是利用了企业的急切心理,用一些粗劣的伎俩诈骗钱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金融学院副教授蓝裕平曾亲身目睹,广东一家民营企业所遭遇到的以海外融资为名的骗局。

为方便称呼,暂且将该民营企业称为g公司,把骗子公司称为p公司。

  他告诫各位融资心切的民营企业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学会识破金融骗子的海外融资骗局,免得上当,轻者钱财损失,重者耽误企业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1、海外飘来2千万的融资馅饼?

  2004年的一天,g公司的老板给蓝裕平教授打电话,语调非常兴奋,说他到了北京,准备与一家外国投资机构签署融资意向性协议。

对方已经原则上同意提供2000万人民币的贷款,利率参照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约6%。

蓝裕平曾为该公司在上一年一笔500万元股权融资提供过意见,知道公司发展得很快,但资金始终是瓶颈。

接到这个电话后,蓝裕平心里觉得纳闷:

该公司产业是传统行业中的食品加工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

而且该公司规模偏小,缺乏对这么大额债务的抵押保障,目前外国投资者凭什么贷款给他呢?

  在经过对此事来龙去脉的仔细了解后,蓝裕平得出初步结论,这位民企老板很可能陷入了一起以融资为名的骗局。

因此,他叮嘱这位老板,千万不能在签订意向书时支付任何以“诚意金”等为名目的款项。

  2、g公司发展遭遇资金瓶颈

  先回头看看g公司的发展状况。

g公司是一个小型民营企业,原来靠食品贸易业务积累了约1000万元资金。

2002-2003年收购了一个倒闭的国有食品加工企业,开始了实业投资经营。

由于当地的工业比较落后,当地政府对这家民营企业非常重视,列为当地重点扶持的对象,同时以不到市价一半的价钱向该公司提供约5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冷库和加工场的发展。

这项土地的投资用去了企业过半的资金。

该公司2003年被一家韩国食品公司选中作为合作伙伴,并开始了代理加工业务。

由韩国公司提供资金在当地购买材料、加工,并以韩国公司的品牌出口到韩国及美国。

g公司在这项业务中基本上不需要流动资金,基本上没有风险,但利润也有限,只是赚加工费。

但由于设备、场地、冷库的限制,目前没法满足对方的订货量。

  g公司老板是从小贩起家的,很有市场意识和开拓能力,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企业家。

他通过长期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推广自己品牌的食品,并以自己的品牌直接出口到国外。

因此他急需实施如下两个投资计划:

(1)尽快启动新园区的建设,扩大产能,包括厂房、冷库和投资设备;

(2)向当地政府租赁土地(第一步租赁3000亩),建设原材料基地。

按照估算,该项计划需要超过3000万元的投资。

  g公司在2003年以出让部分股权的方式,吸引到一位香港商人500万元的股权投资。

原计划余下部分的资金缺口通过土地质押方式向银行贷款。

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银行进一步收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申请在2004年被拒绝。

  3、帮海外融资?

实则骗取“诚意金”

  正在g公司的老板到处找贷款的时候,有一位所谓北京国际某某投资集团(p公司)的广州业务代表找到了他,声称可以通过国外资金帮助解决贷款。

面对“及时雨”,g公司老板自然很开心,给对方提供了一些基本资料。

对方很快答复,表示经过初审,g公司的项目符合美国投资方的要求,需要提供中英文的“商业计划书”。

对方又声称,为了符合国际标准,容易被美国投资方接受,他们可以帮助编写并翻译“商业计划书”(当然收取费用)。

  提交了“商业计划书”以后不久,p公司即通知g公司上北京洽谈并签订“备忘录”,声称美国投资方已经同意按照人民币贷款利率,向g公司融资2000万元,一经实地考察后即可发放贷款。

不过,在准备签“备忘录”的时候,p公司提出要g公司支付10万元“诚意金”及实地考察差旅费用。

由于听了蓝裕平的劝阻,g公司老板拒绝了这个条件,但答应以实报实销负担对方到广东实地考察的费用。

备忘录没有签成,双方答应保持联系。

过了不久,《南方周末》记者披露同类公司“美国世行集团”以融资为名的诈骗内幕,p公司及其联系人都一夜之间消失了。

幸好,在这场海外融资骗局中,g公司没有上当受骗。

  4、如何识破海外融资骗局

  对这些所谓的海外融资,蓝裕平告诉记者,其实对国际融资有所了解都很容易识破。

他分析,首先所谓的外国投资公司的运作方式不合惯例。

国际投资者通常是专业化运作,非常理性。

在没有亲自对融资方进行尽职调查的情况下,不可能作出决定。

另外,正式的投资机构不可能收取什么“诚意金”,在签协议之前,双方都是平等的。

哪一方都没有理由预收费用。

  其次,在目前的资本市场条件下,美国投资方不可能以银行贷款利率,向一个缺乏足够信用担保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2004年国内的国债和公司债务的年回报率约4%左右,民间融资利率为12%—15%。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风险附加值达到8%—11%。

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接受风险附加值为1%的高风险投资回报吗?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外国商人可不是慈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