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说课稿Word下载.docx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说课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说课稿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
可以说,会运动是动物区别于植物的一项重要特征,动物怎样运动,又体现了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体现了动物的多样性。
在前面的观察和平时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注意到蜗牛的运动,而且会用“爬”“慢”等词描述蜗牛的运动,并已产生或提出有关蜗牛运动的一系列问题了。
在此基础上,教科书整理出三个问题及活动来展开观察蜗牛运动的活动。
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对学生来说,蜗牛是没有腿、脚之类的东西。
那么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呢?
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从没有“足”到有“足”,以足的外延的拓展,发展了学生对足的认识。
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动作。
活动回答的是这些问题:
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
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
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一样吗?
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表示的是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体,平面的和棍状的物体以及线状的物体。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学生有可能想出更多的观察内容。
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教科书明确提出饲养蜗牛,并且提供了饲养的方法和两种养殖环境。
只要参照教科书中提供的方法,学生一般都能养好蜗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学生对它们的观察停留在只注意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知道怎么样从整体到局部地去观察一个小动物。
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建构自己对蜗牛的认识。
同时,培养并保持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
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活动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5、教学准备
(1)、分组: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经历了第一单元《植物》一系列有系统的观察活动,学生们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较浓厚,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通过一次次的亲历活动,学生的科学态度得以端正,科学探究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
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等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熟悉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
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的身体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
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学生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小组合作:
观察活动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和讨论,对所观察的事物有更好的收获。
教师要组织好四人小组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师生合作: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时,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3、学生主导:
这堂课教师应该把时间充分的给予学生,经历一个观察、记录、汇报、补充、再观察、再汇报的过程。
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来解答。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小动物们有的会飞,有的会爬,有的会游泳,真是可爱极了,你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想)好,这节课老师首先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小动物朋友,它的名字叫蜗牛(出示蜗牛),你们了解它吗?
希望同学们要仔细地观察它,看看它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生活在哪里?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存下来?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做好记录。
(板书课题:
2、蜗牛
(一))
(上课一开始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蜗牛,以出示的形式呈现,也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及主动探究蜗牛的欲望。
这使学生的兴趣具有可控性,使兴趣“有”而不过度,为下面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埋下伏笔。
)
(二)自主学习
1、蜗牛的生活环境
(1)哪里能找到蜗牛?
(草丛中),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阴暗潮湿的地方)
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
能说说蜗牛是什么颜色的吗?
(有的青绿色,我的红褐色)
(2)、教师提醒学生照片上,展示了两个壳上的螺线旋转方向不同的蜗牛,其中右边的一个是从里向外逆时针旋转的,这在我国非常少见。
2、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观察时要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2)放大镜的使用。
师:
手握放大镜的把柄,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蜗牛,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
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小组中间去。
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
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的理念。
(4)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的观察活动,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它可分为几个部分?
(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
(5)小组派代表进行上台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当学生不能有条理有顺序的描述时,教师给予指引。
(6)学生画蜗牛。
让学生把自己的蜗牛画在作业本上,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7)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蜗牛的身体会缩进壳里)
3、观察蜗牛的运动。
(1)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并进行观察。
问:
蜗牛有脚吗?
蜗牛的脚是怎样的?
(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2)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动作。
(蜗牛在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体,平面的和棍状的物体以及线状的物体上爬行。
(3)描述并模仿蜗牛的爬行。
(4)学生记录蜗牛的运动。
(5)蜗牛爬行的时候,会留下蜗牛爬行的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4、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
(2)饲养蜗牛注意事项。
(每天傍晚给蜗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
(3)蜗牛的食物:
菜叶、青瓜等绿色食物
(四)课外延伸
1、学生课外饲养蜗牛。
2、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写观察日记。
(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生活。
从而使四十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
五、课后反思
上课开始,我拿着一盒蜗牛进入教室,准备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各部分。
但一拿出蜗牛,就听到一片欢呼声。
生:
“老师,给我们组一只蜗牛。
”(由于第一次把动物带到课堂上,学生兴奋不已,嘴里不停地喊)看到这一情景,我只好把提前准备好的导课搁置一边。
把蜗牛按小组发给了大家。
“大家拿到蜗牛后要仔细观察,看哪个组发现的秘密最多,小组长作好记录。
”
学生拿到蜗牛后,问题出现了,原来身子舒展的蜗牛,不知怎么地全都缩到壳里,学生看着缩回去的蜗牛,束手无策。
看到这一情景,我心里很着急。
突然灵机一动,说:
“同学们,如果蜗牛不出来,我们可以先观察它的外壳。
”话音落了,学生还是老样子,似乎我的提示并没起多大作用,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不在蜗牛的壳上,而是在它的身体上,他们正在想怎样才能让蜗牛出来。
过了一会儿,办法被他们想出来了,有的组的同学认为蜗牛喜欢潮湿,就拿出自己带来的凉开水浇在蜗牛身上,有的小组认为蜗牛怕光,就用手捂住蜗牛。
有的不敢大声说话,担心会把正在往外伸展的蜗牛吓回去,还有的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这样的活动持续了几分钟,蜗牛在同学们的关心下,接二连三地把身体露出来。
同学们高兴地扯着我的衣服,让我到他们组里去看。
下课了,但我还在思考。
如果刚开始学生不停地喊时,就批评他们,让他们安静下来,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进行教学,先观察蜗牛的身体、壳,再观察它怎样运动,那么,这一节课还能这样生机盎然吗?
如果不是我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许我将会不断地重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教材”的那种传统课堂教学,这一切都真实地证明了,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悟较为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上课时,教师应勇于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和旁听者”。
教师要敢于把课堂学习时间充分交给学生,并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他们的意愿,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此时,学生会自主地观察、实践或讨论,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上课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中,学生的兴趣占了整个观察活动的主线,我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有序的观察过程(也就是按照头腹尾的顺序观察)在这方面与原教材有出入,基于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观察是以序为主?
还是以兴趣为主?
很显然,以兴趣为主,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更好,虽然这一过程与教材不同,但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能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有何不可?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但他们的自主学习并不一定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
在课堂中,学生看不到蜗牛的腹足,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解决的。
因此,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
促成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自主学习,走向科学的自主学习。
3、实践是科学的魅力“怎样才能让蜗牛从壳里出来呢?
”一个简单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短短几分钟学生已经解决了问题,而且方法真不少。
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出现新问题。
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培养他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