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9363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Word下载.docx

且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p,且 

,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函数单调性:

增函数:

(1)文字描述是: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

设f(x)在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都有 

成立, 

则就叫 

在上是增函数。

D则就是f(x)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

(1)、文字描述是: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

设f(x)在x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成立,则就叫f(x)在上是减函数。

D则就是f(x)的递减区间。

单调性性质:

(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

(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

      (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

(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

注:

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等价关系:

(1)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则 

为增函数;

如果 

,则为减函数. 

8、函数的奇偶性:

(注:

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

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奇函数定义:

在前提条件下,若有 

, 则f(x)就是奇函数。

性质:

(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奇函数在x>

0和x<

0上具有相同的单调区间;

   (3)、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有f(0)=0.

偶函数定义:

在前提条件下,若有f(—x)=f(x),则f(x)就是偶函数。

(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偶函数在x>

0上具有相反的单调区间;

奇偶函数间的关系:

  

(1)、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

(2)、奇函数·

奇函数=偶函数;

  (3)、偶奇函数·

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

奇函数=奇函数(也有例外得偶函数的)

  (5)、偶函数±

(6)、奇函数±

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

对函数f(x),若存在 

,使得f(x+T)=f(x),则就叫f(x)是周期函数,

其中,T是f(x)的一个周期。

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

 

(1)、f(x+T)=-f(x),此时周期为2T;

(2)、f(x+m)=f(x+n),此时周期为 

(3)、 

此时期为2m。

10、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对于函数 

恒成立,则函数的对称轴是 

;

两个函数f=(x+a)与y=(b-x)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12、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指数性质:

  

指数函数:

  

(1)、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

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

 对数性质:

对数函数:

   

(1)、 

   

(2)、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

   

(4)、 

14、 

对数的换底公式:

   对数恒等式 

   推论 

1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

16、平均增长率的问题(负增长时):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时间的总产值,

有 

.

17、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1) 

,其中 

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为末项。

       

(2)推广:

       (3) 

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

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为末项。

       

(2) 

       (4) 

 常用性质:

(1)、若m+n=p+q,则有 

         注:

若 

的等差中项,则有 

n、m、p成等差。

      

(2)、若 

、为等差数列,则 

为等差数列。

      (3)、 

为等差数列,为其前n项和,则 

也成等差数列。

      (4)、 

      (5)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

       

(2)推广 

     

(2) 

 常用性质:

           注:

的等比中项,则有 

成等比。

       

(2)、若、 

为等比数列,则 

为等比数列。

18、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元(贷款元,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19、三角不等式:

  

(1)若 

   

(2)若 

   (3). 

20、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2、和角与差角公式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a,b)的象限决定 

). 

23、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 

  .

24、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及函数 

),x∈R(A,ω,为常数,且A≠0)的周期 

函数,(A,ω,为常数,且A≠0)的周期 

三角函数的图像:

25、正弦定理:

(R为 

外接圆的半径).

26、余弦定理:

27、面积定理:

   

(1)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2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30、与的数量积(或内积):

·

3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2、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3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4、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则:

(交叉相乘差为零)

     

(对应相乘和为零)

35、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 

,是线段 

的分点,是 

实数,

且 

,则

36、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则的重心的坐标是 

37、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角所对边长分别为,则

38、常用不等式:

39、极值定理:

已知都是正数,则有

   

(1)若xy积是定值P,则当x=y时和有最小值 

   

(2)若x+y和是定值S,则当x=y时积有xy最大值 

   (3)已知 

,若 

则有 

    

   (4)已知 

,若则有 

40、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a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

如果a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

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即:

4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42、斜率公式:

43、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

   

(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两点式的推广:

(无任何限制条件!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直线的 

法向量:

,方向向量 

44、夹角公式:

   

     

45、到的角公式:

46、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

).

47、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0).

   (3)圆的参数方程: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4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 

与圆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4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与 

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5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则:

51、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离心率 

   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 

,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52、 

椭圆 

焦半径公式及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53、椭圆的的内外部:

54、椭圆的切线方程:

55、双曲线的 

离心率 

,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 

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焦半径公式 

   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56、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

(2)若渐近线方程为 

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 

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4)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总是b。

57、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58、抛物线 

的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 

焦半径 

   过焦点弦长 

59、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

   

(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6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为直线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61、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