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8924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

《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科学上 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docx

五科学上一二单元整理题剖析

第一单元1生物与环境

一.科学概念。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在做“种子发芽需要水”的实验时,实验组是(有水的),对照组是(无水的)。

3.种子在(受光照)时发芽快。

4.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条件下,(水分充足)发芽快。

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B.种子发芽一定要水C.种子发芽要在土壤中

三.实验题。

研究问题:

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实验器材:

两个漏水的盒子.纸巾.大粒绿豆.水。

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

2.在盒子内垫纸,并按三个洞,给盒子编号。

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

4.往一个纸巾上滴水,一个不滴。

实验现象:

纸巾上滴水的种子发芽了,没有滴水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四.判断。

1.种子发芽和水没有关系。

(╳)

2.种子发芽只需要水和阳关。

(╳)

3.准备实验材料时,每组各准备一粒种子就可以了。

(╳)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

(二)

一、填空.

1.要想证明种子在常温中发芽比在低温中快,做实验时要改变条件是(温度).

2.种子在受到阳光时比放在黑暗环境中发芽速度要(快).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

4.种子发芽又叫(萌发).

二、简答题.

1.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一般先要出现种子膨大,接着种子破裂后长出根,最后慢慢长出叶.

2.花草树木的种子落到土壤里,在寒冷的冬季不萌发,要到温暖的春季才会萌发.这说明什么?

答:

说明种子在萌发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三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要设立两种比较,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对照组).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应把实验组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对照组放在(黑暗的地方).

 

第3课绿豆芽的生长

一.填空

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

2.绿豆种子的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是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时,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简答

举例说说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芭蕉、松树、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

他们的叶子的有什么不同?

).

答:

芭蕉的叶非常大,这样的叶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生长在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

松树的叶细长,呈针形,这样的叶需要较多的水分,所以生长在降水较多的地方。

仙人掌的叶已经变成非常小的刺,它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也能生长,所以生长在干旱多的沙漠地区。

三实验

研究问题:

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的猜想: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方法:

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要改变的条件:

阳光

不变的条件:

温度,水,土壤,空间。

实验现象: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一盆绿豆芽生长的快,放在黑暗的地方的一盆绿豆芽生长的慢。

实验结论: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4.蚯蚓的选择

一.填空。

1.各种动物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2.蚯蚓生活在(地下),喜欢(黑暗)的环境。

3.在干旱的沙漠中生活着(骆驼),在海洋中生活着(海豚),在寒冷的北极生活着(企鹅),在炎热的丛林中生活着(大象)。

总之,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4.动物在(形态)、(结构)、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5.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企鹅喜欢(冰天雪地)的环境,仙人掌喜欢(干旱)的环境,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二.实验题。

1.实验名称:

蚯蚓喜欢在明亮处还是黑暗处

实验器材:

吸水纸、蚯蚓5条、黑色笔、长方形的盒子、盖子。

实验过程: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

(2)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3)反复做几次,和同学交流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果:

蚯蚓会待在黑暗处的一边。

2.实验名称:

蚯蚓适宜于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

实验器材:

盒子、蚯蚓10条、泥土。

实验过程:

(1)找一个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做好记录。

(3)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

(4)发现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

5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填空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6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7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6、做一个生态瓶

一、填空

1、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2、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3、池塘里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4、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

5、生态瓶里应先放植物,在放动物。

其中,放入瓶中的小动物要少一些。

6、建造生态瓶就是建造一个生态群落。

二、问答:

制作一个生态瓶的步骤是什么?

答:

(1)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小石子这时就可以放几块),再装入大半瓶自然水域中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在水上放一些浮萍。

(4)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动物。

 

7改变生态瓶

一、填空。

1、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2、生态瓶里必须有足够的(氧气)。

3、生态瓶底装入的应该是(干净的沙子)。

4、生态瓶中鱼儿存活依靠(植物制造的氧气)。

5、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植物)。

二、问答。

1、什么影响动物的生活?

答:

动物的生活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如其它动物、植物、水、光、空气、避难的地方是生活的空间,栖息地是能够满足动物生活需要的地方。

2、说说改变生态瓶中任何一个条件可以吗?

结果会怎样?

答:

不行,因为只要改变任何一个条件,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

3、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

生态瓶里的生活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改须有足够的氧气、水和充足的阳光。

4、是不是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答:

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2.自然界里某一个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3.生物群落中的任何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5.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

(1)自然界鸟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我们捕杀一些是没有关系的。

(×)

(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及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

(3)老鼠是有害的,因此我们最好把老鼠消灭光。

(×)

(4)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

(5)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

三、简答题。

1、草原上的牧民为了增加收入,饲养的牛羊的数量增加了5倍。

照这样下去,草原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答:

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

2、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

答:

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资料库

一、填空。

1、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

如果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2、食物链对(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3、世界上第一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二、回答。

1、我国的几个主要自然保护区都有哪些?

答:

①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②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

③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④卧龙自然保护区。

⑤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光

一.科学概念。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生活中(日光灯)(太阳)(手电筒)(蜡烛)等都是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4.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5.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包括(光源)(遮挡物)(屏)。

6.光与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遮阴纳凉)。

7.(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长。

8.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9.连线,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太阳光灯光激光极光闪电光萤火虫蜡烛光

二.问答题:

1.想想光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答:

光是人类生活的依据,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

2.说说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答:

夏季正午物体影子比冬季短。

 

2.阳光下的影子

一、填空.

1.(太阳)是光的主要来源,(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

2.当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在物体(相反)的方向会出现影子.

3.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4.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早上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二、我会辨.

1.利用太阳高度测量仪,可以更方便地测量太阳高度.()

2.不同时间同一物体影子不同.()

3.测量影子长度时可以放在不同时间.()

 

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填空

1.光是直线传播的。

2.影子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3.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妙约(30万)千米。

太阳发出的光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二.简答

1.为什么会有影子?

答:

光是直线传播的。

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不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