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长钢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首钢长钢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钢长钢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0年,铁、钢、材产量分别为328万吨、314万吨、23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4%、51.5%、25.3%,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84.6%,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资源拓展工作取得新进展。
继长沁煤田之后,又与三元煤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石灰石资源的开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是通过借鉴总公司管理经验,实行了二维管理,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和KPI考核体系,提升了长钢的管理水平。
四是通过开展三创和五对活动,降成本、堵漏洞,加大价格监督评价和督察力度,全年降本5个多亿,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
五是通过借助首钢总公司技术、设计大平台,使长钢的设计规划、技术研发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六是企业精神风貌发生巨大变化。
大家都有一个快速发展、快速翻身、改变面貌的想法。
现在的长钢,工作节奏快了、时间观念强了、大家笑容多了、厂容厂景美了、政治地位高了。
2015年,全国大钢团委书记会第30次会将由长钢承办。
当前,长钢积极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
第一步,通过夯实管理、填平补齐,2011年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步,2015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行业前10名;
第三步,2020年和首钢总公司一道向国内国际一流钢铁企业目标冲刺。
长钢通过三步走战略,建设世界一流的精品长材生产制造基地。
二、主要做法
2008年9月长钢新班子成立后,抓住国家鼓励钢铁行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机遇,确立了走与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之路的战略思路。
借助首钢的综合优势,长钢消除和缓解了政策、资金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营生产和技改建设等迈入了正常有序轨道。
具体作法如下:
一是总公司领导及长钢领导高度重视以思想理念、发展目标为重组接合点,以价值理念为引导,加快首钢与长钢融合进程。
2009年总公司领导朱继民到长钢考察时说:
首钢和长钢的重组,得益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时,得益于山西省改革开放的步伐、胸怀,以及全省钢铁行业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地利,得益于首钢与长钢干部职工共同的文化、理念以及愿景的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得到了长钢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同。
在广大干部职工的一再要求下,电视台将播放朱继民讲话实况由计划的两天改为一周,大家反复听、认真议,使首钢声音在短时间内达到家喻户晓,从思想认识上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
重组一年后,朱继民再到长钢调研时指出:
长钢要发展,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当务之急,是要对旧区实行淘汰落后升级改造,在原有的土地上进行建设,既不违反国家政策,又可解决装备水平低的难题。
总公司领导身体力行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加深了干部职工对首钢一贯倡导的看准的事快定,定下的事快干,干就干出一流工作作风的认识,加快了长钢向计划目标迈进的进程。
从长钢方面,领导班子也高度重视思想引路。
长钢董事长郭士强亲自为中层领导授课,分析形势、讲任务,召集有关领导及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认真研究、周密安排,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以统一思想聚人心,上下同欲谋发展为主题的形势目标任务教育活动。
长钢的形势教育活动声势大,影响深,形式多,受众广。
二是与总公司企业文化实质内容实现全方位对接。
首先是理念文化对接。
重组协议签订后,长钢派专人到总公司学习交流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使长钢在重组第一时间受到总公司先进理念和品牌文化的影响。
他们充分吸收总公司企业理念,如创新、创优、创业的三创精神,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没什么不能没魂的文化理念;
学习、工作、生活一体化的学习理念;
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创新理念等,并把这些内容融入长钢企业文化建设中。
第二是视觉文化对接。
重组后,首钢下发了《首钢长钢公司过渡期管理意见》,长钢对贯彻落实情况高度重视,积极与总公司各对口单位交流对接。
在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双方进行了积极和有成效的交流。
为充分吸收总公司的视觉元素,长钢改变了原有的部分视觉标准,将总公司的企业标志、企业标牌、企业旗帜、企业名片、产品商标、产品挂牌、报告/请示上呈格式、企业着色要求等,纳入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
在一年多时间里,长钢从办公区到家属区,从办公用品、招待用品到幼儿园墙壁,随处可见首钢SG标识,强大的视觉效果将首钢长钢是一家的内容传遍千家万户。
第三是行为文化对接。
重组后,长钢宣传部门立刻与总公司党委宣传部联系,订阅了百余份《首钢日报》,发至公司领导和各单位,同时在《长钢报》、长钢电视开辟了来自总公司的报道首钢大家庭等栏目,及时将总公司及兄弟单位的信息动态传达至千家万户,并在长钢网上设立了与总公司网站的链接系统,职工家属随时可以看到总公司的大政方针和管理教育信息,同时,基本做到了《首钢日报》期期有长钢动态,首钢电视台周周有长钢音像。
通过媒介互动,提高长钢职工对首钢的认同度,还通过举办首钢职工培训经验交流现场会,加快行为文化的对接。
三是重视人在融合中的主动作用,通过人的思想行为传播优秀企业文化,促进融合发展。
总公司派到长钢的领导干部和技术服务团始终以尊重对方、帮助发展为前提,工作高效、严谨求实,不但将首钢的技术、管理理念带到长钢,更将首钢优秀企业文化带到长钢,将创新、创优、创业的发展理念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传达给长钢职工。
长钢先后派出近百批、计1000多人次干部职工赴迁钢、京唐等钢厂对口学习、培训、参观。
通过双方多种方式的交流,长钢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和转化。
四是在对接中有所保留,在融合中有所创新,满足职工思想文化及感情上的需要,保证融合质量。
长钢积极吸收和应用总公司的品牌文化,同时根据企业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保留和创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品牌文化。
长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努力打造红色长钢、低碳长钢、科技长钢、实力长钢、和谐长钢。
长钢董事长郭士强一再强调红色文化不能丢,要敬畏先人,尊重历史,将太行精神、抗大精神与红色长钢的创业精神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教科书。
三、成功原因
一是一把手积极推进文化融合。
2008年9月25日郭士强到长钢后的两句话打动了人:
我来长钢工作,主要是依靠长钢的广大干部和职工,我不带一个人来;
尽管不会让企业一下子创奇迹,但是,不会让企业在我手里走下坡路。
继而,郭士强董事长亲自启动长钢与首钢积极、主动、全面的文化对接进程,并赢得长钢人支持。
二是两家企业同根同宗同思变。
两家企业都有着强烈的红色文化,都是国有企业,都有着求生、求变的强烈意识。
首钢在搬迁调整中寻求突围、做强、做大;
长钢在国家产业布局中谋求生存、发展。
首钢对长钢精品长材基地的定位,既能够保留首钢的长材优势,又给长钢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共同的传统、文化、追求,使两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三是长钢对首钢高度认同、全面对接。
首钢主体文化,首钢派驻长钢的高层、中层领导以及技术服务团的一言一行,长钢与首钢大批量、全方位、深层次、零距离的对口交流,都赢得长钢人的高度认同。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长钢在价值体系、行为体系、制度体系、识别体系四个方面积极主动与首钢实现全面对接。
四是首钢对长钢全方位支持。
首钢总公司领导多次到长钢指导工作,对推进文化融合非常有益。
在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首钢总公司让长钢人时时感受到热情、毫无保留以及高效率。
长钢人反映,首钢的师傅们手把手、口对口,教不会,我不走。
不管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甚至不需要动腿跑,点一点鼠标、通过电子邮箱就可以得到及时帮助。
五是长钢为全面融合打好组织基础。
郭士强到长钢后,首先,制定了任前公示等八个制度。
根据有关制度,2010年后半年,长钢调整了100多名干部,提拔了52人。
其次,总公司高层、中层干部的输入,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理念都带到了长钢,也是融合成功的关键。
再次,长钢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并对首钢高度认同。
四、几点启示
长钢企业文化建设推动长钢快速起步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文化管理是企业的灵魂。
灵魂高于一切。
人管人,累死人;
制度管人,限制死人;
只有文化管人,才能管住心。
长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人一步,是因为文化领先;
世纪转换时期掉了队,是因为观念落后。
首钢长钢重组后,有着90年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承包经营和搬迁调整中体现出来的首钢优秀文化,给长钢注入新的生命力。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长钢人深刻感受到:
一年企业靠打拼,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强企靠文化。
顶层设计是企业的骨架。
骨架支撑整体。
人既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又是实践者,顶层设计更是企业的骨架。
一是首钢总公司对长钢公司在股权比例设置、高管人员安排、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定位清晰;
二是长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士强亲自启动、推动首钢长钢文化融合进程;
三是善于利用社会资源等,以及开放、包容、创新的企业哲学,既与首钢一脉相通,又调动了长钢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积极主动是起步的钥匙。
态度决定成败。
登上首钢大船,长钢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积极主动的源动力。
为了全面对接,长钢炼铁厂的做法很有代表性。
高雪生厂长一是及时让大家学习《首钢日报》上的有关重要文章,二是及时传达、学习总公司重要会议精神,三是炼铁厂以融入总公司,与企业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我眼中的炼铁文化征文,收到62篇文章。
长钢积极主动实现融合的做法,引起其他兄弟单位的关注。
有人讲,一进长钢的大院,就有首钢的感觉;
一踏进长钢,就感觉到了首钢大家庭的温暖。
首钢品牌是嬗变的中枢。
无形资产倍增有形资产。
长钢职工反映,过去是要关门了,加入首钢后,底气足了,说话硬了,人才引进容易了,政治地位高了,所以提出,融合、标志必须统一。
现在,长钢小到报表,大到广告牌,都执行首钢的视觉系统。
首钢这两个字,是让人挺起腰杆儿的一种感觉,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视觉文化的冲击力,千万不能小看。
双向融合是共识的渠道。
夯实核心价值。
一方面,首钢选派的高管、中层管理者及技术服务团,一言一行让长钢职工全面感受母体文化的精髓,首钢人性化做法在长钢非常成功。
社区的家属,都愿意把房子租给首钢技术服务团。
另一方面,集团选派人员也从长钢人那里充分感知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等长钢特色文化的重要影响。
良好环境是成功的土壤。
沃土培育良田。
首钢长钢公司发展环境空前优越。
一是有首钢总公司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
总公司明确了长钢建设世界一流精品长材生产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为长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公司领导朱继民亲自提出旧区淘汰落后升级改造,为长钢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
总公司其他领导也都非常关心长钢的发展,使长钢深刻感受到了首钢大家庭的温暖,也极大地鼓舞了公司的干部职工。
加入首钢之后,长钢质量、效益、产量等都有很大改进。
二是有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