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Word文档格式.docx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四时六气有别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
嗜烟好酒,熏灼肺胃;
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
111
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
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
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肝与肺的关系:
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
同时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肝主升,肺主降,肝气上逆,易致肺气肃降不及;
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均可影响肺的功能。
脾与肺的关系:
脾为肺之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同时,运化水湿。
脾的特点为喜燥恶湿,脾运不健,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痰浊内生,上渍犯肺。
肾与肺的关系: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对于维持呼吸的深度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肾气虚弱,易致久咳虚喘。
同时,肺肾金水相生,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气逆犯肺,为咳、为喘。
(二)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但可发生演变转化。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因于风寒者,肺气失宣,津液凝滞。
因于风热者,热蒸液聚为痰;
因于风燥者,燥邪灼津生痰,痰邪壅阻肺气,则发为咳嗽。
若外邪未能及时解散,还可发生演变转化。
如风寒久郁化热;
风热灼津化燥;
肺热蒸液成痰等。
(三)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先后主次的不同。
1Ji
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
如肝火犯肺者,每见气火炼液为痰,灼伤肺津。
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
甚则病及于肾,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致喘。
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则易耗伤肺阴。
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
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甚则痰从寒化为饮。
(四)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
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五)咳嗽的转归及预后。
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
因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
燥伤肺津,久则肺阴亏耗,成为内伤阴虚肺燥之咳嗽。
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
痰湿咳嗽之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反复病久,肺脾两伤,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病延及肾的转归,表现为“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证候,成为痰饮,咳喘。
至于肺阴亏虚咳嗽,虽然初起轻微,但如延误失治,则往往逐渐加重,成为劳损。
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血淤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
【诊断】
一、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兼证。
1.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2.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脏腑失调的症状。
3.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罗音。
4.血常规化验,痰培养,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二、病证鉴别
1.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临床表证的诊断主要以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苔薄白,脉浮为主。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证。
2、辨寒热虚实
(1)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燥、风热为主,内伤咳嗽以痰湿、痰热、肝火为主,多为实证;
内伤咳嗽以肺病日久或他病日久者,多主虚证或虚实夹杂。
(2)寒咳:
恶寒、痰涕清稀色白。
(3)热咳:
恶风、痰涕粘稠色黄。
(4)实证: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
(5)虚证:
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
3、辨咳嗽时间
(1)咳嗽白天多于夜间,病势急、病程短,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
(2)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声重浊,痰出咳减,多属痰湿或痰热。
(3)午后或黄昏咳重,或夜间时咳嗽,咳轻少痰,多肺燥阴虚。
(4)夜卧咳嗽较剧,甚则久咳致喘,多为虚寒证。
4、辨痰量色味
量:
痰少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
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
色:
痰白而稀薄的属风、属寒;
痰黄而稠者属热。
痰白质粘者属阴虚、
燥热;
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状的属虚、属寒。
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
脓血相兼痰,为痰热瘀结成痈之候;
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者为心肺阳虚,气不主血。
味:
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
味甜属痰湿,味咸属肾虚。
二、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
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
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同时,须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三、证治分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1)症状:
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
兼症:
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苔脉: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3)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主方:
三拗汤和止嗽散加减。
两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但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麻黄宣发肺气,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顺应了肺的生理功能,回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平喘之功,属中药配伍相使为用。
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
方义分析:
三拗汤中麻、杏、甘草重在宣肺散寒。
止嗽散中荆芥疏风解表,桔梗、白前升降肺气;
紫菀、百部润肺止咳;
桔梗、陈皮、甘草宣肺化痰利咽。
两方合用,尤适于风寒外束肌表,内郁肺气之咳嗽。
加减:
胸闷、气急等肺气闭实之象不著,而外有表证者,可去麻黄之辛散,加荆芥、苏叶、生姜以疏风解表;
若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半夏、川朴、茯苓以燥湿化痰;
咳嗽迁延不已,加紫菀、百部温润降逆,避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
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加生石膏、桑皮、黄苓以解表清里或用麻杏石甘汤。
麻黄:
石膏之比为1:
2,首先石膏麻黄相配,既有相辅相成,又有相制相成。
原方石膏麻黄用量比例是二比一。
相辅相成指的它是分工,一个宣肺散表,一个清热(就是解肌透热),而麻黄又能宣肺,有表邪那透表,这是相辅相成。
相制相成,麻黄得到石膏使全方不至于过分温散,不会散之太过了。
得到石膏也可以不会助热,石膏得到麻黄不会过份凉遏,凉遏气机,这是它相制相成。
素有寒饮伏肺,除风寒表证外,尚有咳痰清稀、胸闷气促、舌苔白滑等,治宜疏散风寒,温化寒饮,小青龙汤加减。
小青龙汤分析:
IjI
外寒里饮
君
麻黄发散风寒
桂枝/宣肺平喘化饮
臣
干姜温肺化饮
细辛/助君药散寒
佐
白芍:
和营养血,制
约麻桂,以防发汗太
过
五味子敛肺,防肺气
耗散
半夏,和胃止呕,止
咳化痰
佐使
甘草:
理气和中,调和诸药
中成药包括:
桂龙咳喘宁胶囊、杏苏止咳糖浆、通宣理肺丸等都是针对风寒咳嗽治疗的。
2、风热犯肺证
(1)症状: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
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
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粘,咽干,微有身热者。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而清风热。
杏仁、桔梗、芦根、甘草——宣肺止咳,清热生津。
针对风热咳嗽,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轻重,避免滥用苦寒,以免冰伏邪气,损伤阳气,故治疗外感风热,宜辛扬宣散,清轻宣达,体现“治上焦如羽”的配方法度。
肺热内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喜饮,加黄苓、知母清肺泄热;
热邪上壅,咽痛,加射干、山豆根、挂金灯、赤芍清热利咽;
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加南沙参、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中成药:
桑菊饮冲剂、麻杏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枇杷露。
3、风燥伤肺证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
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4)方药:
桑杏汤加减。
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