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871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

历史试题

2017.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在答题卡上涂黑。

1.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周实行君主制度,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通过“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可得出古代中国的周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古代希腊则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故B项正确;古代西方文明与古代中国文化在形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故C项错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地理环境限制了古代中西方的交流,故D项错误。

【答案】B

2.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

【解析】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应的时空为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焚书坑儒发生在秦统一后的秦朝,故B项错误;迁都洛邑发生在东周开始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历史事件陈桥兵变发生在北宋之初,故D项错误。

【答案】A

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A.商朝甲骨文出土于殷墟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D.中古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解析】史实即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即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史观即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商朝甲骨文出土于殷墟”是叙述一件事情,属于史实,故A项错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属于历史叙述,故B项错误;“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历史史实,故C项错误;“国家合则利分则弊”属于对历史发展的一种认识,属于史观,故D项正确。

【答案】D

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可知应是汉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设置位卑权重机构进行监察”为汉武时期的刺史制度,“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化”为汉赋,可知应为汉朝,故B项正确;唐朝已经完整使用造纸术,没有重大改进一说,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采用机构相互制约的办法来强化君主专制,造成大量冗官,故D项错误。

【答案】B

5.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的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确立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解析】材料指出“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可以推测当时已经有了土地买卖,但不能说明其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可以得出古代已经有了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故B项正确;耕者有其田强调按劳动力分配土地,材料只有土地所有权的证明,不能证明劳动力均有土地,故C项错误;地契是个人所有土地的依据,故D项错误。

【答案】B

6.下列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B

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禁绝了中外通商贸易

【解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后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学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政治和文化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主要是指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开明政策,故B项错误;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可见行省制度加强了对方的有效管理,故C项正确;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多次实行海禁,但始终没有完全中断中外贸易,故D项错误。

【答案】C

7.图2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

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

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解析】唐代欧亚文化的中心唐都长安,故A错误;唐代的丝织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没有到“世界各地”,故B项错误,从“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中外文化的素材都在实物上体现出来,故C项正确;纹锦上内容不全是宗教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C

8.下列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有(  )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整顿太学⑤将兵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解析】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与民生相关,故①正确;募役法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为农民赢得农时,故②项正确;农田水利法保障农田水利,减少天灾损失,故③项正确;整顿太学主要涉及读书人,故④项错误;将兵法用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故⑤项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9.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

“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弘扬传统文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

【解析】根据“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可见影响的是艺术创作,故A项错误;通过“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此内容可以看出强调对三纲五常的遵守,以及弘扬符合传统文化的内容,故B项正确;通过内容可判断其弘扬是传统儒家文化,可以体现君主专制加强,不能证明其反动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市民文化的危害性,强调政府对价值观的控制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10.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经过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收复台湾④册封达赖、班禅。

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  )

【解析】②平定噶尔丹叛乱发生在中国的西北方向,故A项错误;③收复台湾发生在中国的东南方向,故B项错误;①两次雅克萨之战在东北,②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北,③收复台湾在东南,④册封达赖、班禅在西南,故C项正确;②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西北,故D项错误。

【答案】C

11.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国家

礼    单

英国

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一架、奇巧椅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差异是(  )

①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②中国的手工业繁荣

③英国产生了近代科技④英国军事工业发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根据中国赠送的物品,主要来自官方生活,无法反应市民的情况,故①错误;所赠物品种类繁多,可以体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繁荣,故②正确;通过英国的物品“望远镜;座钟一架、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可以推测近代科技已经产生,故③正确;英国的物品中,用于军事的物品占大多数,可以推测英国非常注重军事工业,其物品是当时世界上领先的武器,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2.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

“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

”造成这一转折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造成近代中西关系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只是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使半殖半封的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结果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不是中西关系的转折,故D项错误。

【答案】A

13.某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它的主要影响是(  )

A.扰乱了地方的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解析】根据“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是《马关条约》规定的允许外国开工设厂的决定,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不是主要的,故A项错误;这种行为对清政府的财政没有直接影响,故B项错误;由于允许外国办厂,具有特权,对国民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阻碍作用,故C项正确;此规定对中国商品的出口没有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直达天听。

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

”这段材料可以看出(  )

A.充分肯定赞扬戊戌变法B.变法的影响非常深远

C.变法内容符合现实需要D.变法有广泛群众基础

【解析】根据“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直达天听”可见如果成功了,将会是一种政通人和的景象,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了理想的政治变法后情形,没有论述其影响,故B项错误;从政治运行的情况无法判断与现实是否吻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群众广泛参与的情况,材料中的“人人”主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全体人民大众,故D项错误。

【答案】A

15.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叫《平民政治》,但是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材料可以验证(  )

A.政治观念被人们所接受B.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认识逐渐深入D.民主宪政理念基本实现

【解析】根据材料《平民》变《共和》,《国粹》变《共和》后得到大家认可,可理解为共和政治为大众所认可,故A项正确;共和强调政体,无法体现自由平等,故B项错误;共和不能体现科学,故C项错误;共和观念得到认同不能证明民主宪政理念已经完全实现,在现实中这一过程最终没有达成,故D项错误。

【答案】A

16.近代实业救国的领袖张謇指出:

“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

”“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

”这一认识(  )

A.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B.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

C.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D.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

【解析】根据“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