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 外科护理学 第六章 重症病人的监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主管护师 外科护理学 第六章 重症病人的监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管护师 外科护理学 第六章 重症病人的监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心脏指数(CI)
(9)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
(10)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
(11)左室做功指数(LVSWI)
(12)右室做功指数(RVSWI)
(1)平均动脉压(MAP):
心动周期的平均血压。
MAP=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评估左心室泵血功能、器官和组织血流情况。
(2)平均肺动脉压(MPAP):
◆升高——肺血流量增加、肺血管阻力升高、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
◆降低——肺动脉瓣狭窄。
(3)中心静脉压(CVP):
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正常值5~12cmH20。
◆过低——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应给予补液。
◆过高——输入液体量过多或心功能不全。
【注意】
使用呼吸机时,胸腔内压力增高,可影响CVP,故在测CVP时,应暂停使用呼吸机。
(4)肺动脉楔压(PAWP):
判定左心室功能,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
◆PAWP>2.40kPa——血容量增加、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PAWP<2.40kPa——诊断急性肺损伤和ARDS。
(5)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反映左心房平均压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PCWP<0.8kPa——心脏前负荷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应补液;
◆若PCWP>2.40kPa——心脏前负荷升高,应用利尿药或血管扩张药。
(6)心排血量(CO)=心脏每搏排出量×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的射血量。
是监测左心功能的最重要指标,正常值4~6L/min。
◆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流出道阻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弱;
◆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心脏流出道阻力减少、心肌收缩力增强。
(7)每搏排血量(SV):
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正常值:
60~90ml/beat。
(8)心脏指数(CI):
指每分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血量,正常值为2.8~4.2L/(min·
m2)。
◆CI<2.5L/(min·
m2)——心力衰竭;
◆CI<1.8L/(min·
m2)——心源性休克。
(9)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
监测左心室后负荷。
(10)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
监测右心室后负荷。
【小结TANG】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2.监测血流动力学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
(1)中心静脉导管:
不用于输血、静脉取血。
(2)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压期间严防因气体进入而引起气栓。
(3)拔管后局部加压固定后敷料覆盖,必要时用沙袋压迫。
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压
二、呼吸功能的监护
1.潮气量(VT):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容量,正常值为400~500ml。
2.肺活量(VC)
平静呼气末吸气至不能吸为止,然后呼气至不能呼出时所能呼出的所有气体容量,正常值为65~75ml/kg。
意义:
判断肺和胸廓的膨胀度。
3.无效腔气量/潮气量(VD/VT)
判断肺泡的无效腔通气,即换气功能的指标,正常值为0.25~O.40。
VD/VT增加,提示肺泡通气/血流比率失调,无效通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
4.肺内分流量(QS/QT)
插入右心飘浮导管后,吸纯氧15~20分钟,同时抽取肺动脉和周围动脉血测定氧含量,正常值为3%~5%,ARDS病人可高达20%以上。
5.常用血气分析指标
(1)血pH:
7.35~7.45。
pH<7.35为酸中毒;
pH>7.45为碱中毒;
pH正常并不完全说明无酸碱平衡紊乱。
(2)动脉血氧分压(PaO2):
10.7~13.3kPa(80~100mmHg)。
常以PaO2降低程度作为低氧血症的分级依据。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4.53~6kPa(34~45mmHg)。
增高——呼酸,或代碱时呼吸代偿;
降低——呼碱,或代酸时呼吸代偿。
(4)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96%±
3%(96%~100%)。
高低取决于血红蛋白的质量。
(5)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
正常值均为22~27mmol/L。
AB增高表示代碱,或代偿性呼酸;
AB降低表示代酸,或代偿性呼碱。
若AB>SB,即PaCO2>5.33kPa(40mmHg)——CO2潴留;
若AB<SB,即PaCO2<5.33kPa(40mmHg)——过度换气。
(6)缓冲碱(BB):
增高——代碱或呼酸肾脏代偿;
降低——代酸或呼碱肾脏代偿。
(7)剩余碱(BE):
正常值为±
3mmol/L。
BE负值增加——代酸;
BE正值增加——代碱。
(8)阴离子间隙(AG):
增高提示体内有酸性物质堆积。
三、其他系统及脏器功能的监护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护
重在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反射及肢体活动等变化。
颅脑损伤或手术后病人,还应监测脑血流图、脑电图或诱发电位、颅内压等变化。
2.肝功能监护
观察神志改变、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外,还应监测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因子。
若出现嗜睡、烦噪、神志恍惚,甚至昏迷,或皮肤、巩膜黄染、腹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应警惕病人有肝脏功能障碍或肝性昏迷。
3.肾功能监护
(1)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尿色及性状。
创伤后尿液多为鲜红色,且逐渐变浅;
若尿色呈深茶色,常提示病人有溶血现象;
若尿液浑浊且有泡沫,多提示尿路感染或尿中含有多量蛋白。
(2)血尿生化指标
若血尿素氮、肌酐持续增高、血肌酐清除率下降、血钾>5.5mmol/L,尿钠下降——急性肾衰竭?
高钾血症,应立即处理。
第二节 氧治疗
通过吸入不同浓度的氧,使吸入氧浓度(FiO2)和肺泡气的氧分压升高,以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
【方法与护理要点】
1.氧治疗方法
(1)控制性氧疗:
文图里(Venturi)面罩、呼吸机——气体流速高,可以稳定地控制并调节FiO2。
(2)非控制性氧疗:
鼻导管、面罩、带贮气囊面罩。
FiO2不稳定,也不易控制,适用于不需要精确控制FiO2的病人。
2.护理要点
治疗后——
若PaCO2增高大于1.33kPa(10mmHg)——降低氧流量并改善通气量;
若PaCO2增高小于0.7kPa(5mmHg),PaO2改善不明显——加大氧流量。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1.人工气道的护理
(1)气管插管的护理:
①病人头部稍后仰,头部位置每1~2小时转动变换一次,避免头皮压伤及导管压迫咽喉部。
②气管套囊每隔4~6小时放气3~5分钟,防止对气管黏膜的长时间压迫。
(2)气管切开的护理:
①固定导管的纱布带要松紧适宜,以容纳一指为宜。
②若使用金属带套管导管,其内套管每日至少取出消毒2次。
【临床应用】
1.临床应用
◆通气功能衰竭——由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PaCO2>50mmHg,pH<7.30,合并低氧血症者——机械通气可纠正。
◆换气功能衰竭——肺部病变使气体交换障碍,经面罩吸氧、PaO2<70mmHg、PaCO2正常或偏低——综合疗法:
包括原发病治疗、氧治疗、机械通气和呼吸末正压(PEEP)治疗。
(1)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略。
(2)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证包括:
①气胸;
②因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③伴有肺大疱的呼吸衰竭;
④支气管内异物;
⑤严重心力衰竭继发呼吸衰竭。
(3)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
1)控制通气(CMV):
不允许病人自主呼吸,呼吸做功完全由呼吸机承担。
2)辅助/控制通气(AMV/CMV):
病人的吸气力量可触发呼吸机产生同步正压通气。
3)间歇指令通气(IMV):
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相结合,在两次正压通气之间允许病人自主呼吸。
4)压力支持通气(PSV):
病人自主呼吸的吸气力可触发呼吸机送气,使气道压迅速上升到预置值。
当吸气流速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则由吸气转为呼气。
5)呼气末正压(PEEP):
呼吸机使呼气末的气道压及肺泡内压维持高于大气压的水平,可使小的开放肺泡膨大,萎陷肺泡再膨胀。
目的是降低肺内分流量,纠正低氧血症。
(4)呼吸机的撤离:
1)临床情况:
吸氧浓度逐渐降至40%以下而无明显呼吸困难或发绀。
2)撤机生理参数:
①自主呼吸频率<25~30/min;
②每分通气量<10L/min;
③PaCO2、pH达正常水平;
④顺应性(静态)≥25~30ml/cmH2O;
⑤PaO2>60mmHg;
⑥PEEP≤5cmH2O。
(1)监测血气分析:
每0.5~1小时做一次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
(2)监测气道峰值压(PAP):
①增高——“堵住了!
TANG”——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管道阻塞或扭曲等、气管插管的斜面贴壁或滑向一侧支气管。
②下降——“漏气了!
TANG”——某连接处漏气。
(3)观察呼吸机与病人呼吸的同步性——若不同步,处理:
①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使用吗啡、地西泮、芬太尼及肌松药;
②除去贮水杯内的蒸馏水,防止蒸馏水进入气道;
③气囊应定时放气,以防气管壁黏膜受压、缺血、坏死,每次30分钟,每4~6小时一次。
【实战演习·
自己做题】
【答案解析】
ICU的收治对象不包括
A.休克病人
B.大手术病人
C.急性肾衰病人
D.器官移植病人
E.终末期肿瘤病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ICU收治目的是为改善和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或进行生命支持治疗,以便争取时间治疗原发病,终末期肿瘤病人不包括。
测定中心静脉压,测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