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6019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

《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轮复习语文专题五 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新闻与报告 讲义Word格式.docx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

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

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语义夸大。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

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D项“主要原因”说法错误,语义夸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

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选AE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属臆测,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

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不矛盾,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

D项,“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另外,选项张冠李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只是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是各地政府应当做的事。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答: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

比如,从材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

从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

参考答案: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聚焦考情]

文本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以多则材料组成的新闻阅读文本。

材料呈现既可以是文字阐释,也可以是图表展示。

每则材料一般各侧重一个报道重点,而合起来共同表达一个新闻主题。

题型特点

2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

一道为“四选一”式选择题,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的形式;

一道为“五选二”式选择题,选出“正确的两项”的形式。

考查特点

(1)选择题重在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概括理解内容的能力。

选项或重在对内容的概括理解,或重在对内容的分析推断。

(2)主观题主要考查概括理解内容的能力。

概括的区域涉及多则材料,一般要多角度地概括理解主要内容的要点。

第一讲 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选择题“定位→分析”解题2关键

通过上面试做高考真题可知:

鉴于非连续性新闻文本材料构成的特殊性以及实用类文本重在考查其“实用性”的命题要求,新闻阅读中“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成为高考考查重点。

而对于前两道选择题而言,如何准确定位信息和分析比对信息是准确快速解题的2大关键。

因非连续性新闻文本前2道选择题命题意图和命题角度不同,故下面我们分别予以研究。

题型一 单选题解题“2步骤”

[解题技法]

第一步:

读题干和选项,确定解题信息区间

(1)读题干,定材料归属

命题者对单选题的设题方向非常明确,考生可以通过审读题干,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快速确定答题的指向,把握题目要求,可准确判断答题涉及的是哪则材料。

(2)读选项,定对应语句(或图表)

逐字逐句仔细阅读选项,根据选项内容,在材料中找到选项信息对应的语句或图表,并标画出来。

第二步:

将选项与材料细比对,判断正误

题目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不是个别字词的正误比对,而是理解性的比对,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重点理解圈定的关键词句,涉及图表的选项,要先结合读图、析图、转换图表信息的方法,再充分理解原文和图表的意思,进行细心地比对。

因非连续性新闻文本的材料特点,关键是叙述的真实性,基于此,还要学会分析辨别选项叙述是否符合材料内容,然后做出正确判断,确定答案。

[典例示范]

[例1] (2017·

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

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

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注: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

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

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解题指导]

(1)读题干,定材料归属。

题干要求是“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可以确定本题解题信息区间为“材料二”。

(2)读选项,定对应语句(或图表)。

通过阅读四个选项可知,内容主要涉及“材料二”的“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图表阅读。

首先阅读图表的横向(年份)、纵向(柱状增加值,且增加值有两种:

按当年价格计算和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

A项,观察图表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