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Word下载.docx
《校本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求乙棉田的产量比按平均亩产量计算的产量少的千克数,即甲棉田的产量比按平均亩产计算的产量多的千克量,需要知道甲棉田的质量比按平均计算产量多的千克数。
根据分析得出下面的解答:
[(101.5-92.5)×
5]÷
(92.5-85)
=[9×
5]÷
7.5
=45÷
=6(亩)
所以,乙棉田有6亩。
【习题1】雪容读一本科技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37.5%,第三天从第69页开始读,第三天要读多少页,才能把这本书读完?
思考途径:
想到用“分析法”的思路来探究。
从问题想起,要求的问题是:
“第三天要读多少页才能把书读完?
”现在已经知道前两天一共读了68页(因为第三天是从69页开始读的),只要先求出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就能求出要求的问题。
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的思路去想问题。
已经前两天读了68页,因此,只要知道前两天所读页数占全书页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就可以求出第三天读的页数。
用+37.5%得,这是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读页数占全书页数的对应分率,用68÷
得96,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
用96-68的28页,是第三天要读的页数。
因此得出下面解答:
1.分步列式解答:
(1)前两天读的数的页数占全书的几分之几?
+37.5%=+=
(2)全书共多少页?
68÷
=68×
=96(页)
(3)第三天读了多少页?
96-68=28(页)
2.列综合算式解答:
(+37.5%)-68
=68÷
-68
=96-68
=28(页)
所以,第三天读了28页。
【习题2】快、中、慢三辆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追赶前面的同一个骑车人。
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
现在知道快车每小时行走24千米,中午每小时行走20千米,那么,慢车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慢车用12分钟追上骑车人,要求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只需要知道慢车每小时行走多少千米,只需要知道慢车在这段时间里所走的路程;
(分析)要求慢车从发车到追上骑车人所走的路程,需要知道中车追上骑车人所走的路程,和骑车人最后2分钟所走的路程;
(综合)已知中车每小时行20千米,用10分钟追上骑车人,可以求出中车追上骑车人时所走的路程(20×
=千米)。
(分析)要求骑车人最后2分钟所走的路程,需要知道骑车人的车速;
(分析)一直骑车人从被快车追上到被中车追上相隔4分钟(10-6=4),要求骑车人的车速只需要知道在这段时间内他所行的路程;
(综合)已知快车每小时行24千米,可求出快车6分钟所行的路程;
(综合)算出了中中车10分钟行的路程和快车6分钟行的路程(24×
千米),可以求出骑车人相继被快车和中车追上相隔的2分钟内所行的路程。
于是得出下面解答:
(1)快车6分钟行了多少米?
24×
(千米)
(2)中车10分钟走了多少千米?
20×
=(千米)
(3)骑车人在4分钟内(10-6=4)走了多少千米?
(千米)
(4)骑车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从被中车追上相隔的2分钟()在这段时间内,他走了多少千米?
(6)慢车追上骑车人时,共走了多少千米?
(7)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综合算式:
=
=(千米)
所以,。
慢车每小时行19千米。
课时二:
列举法
当题目所给的条件或所求的问题比较多时,我们可以考虑按一定的步骤顺序或分成有限的类别,把每一个对象逐一地排列起来,然后再进行分析,这种解题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列举法往往采取列表的形式,把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一一列举出来,做到一目了然,然后再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这样,能很快的把题目解答出来。
有时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整理,分类排列,对应地表示相应的情况,也可根据题目要求,把可能答案一一列举出来,再进一步根据题目的条件逐步排除非解,或缩小范围,进而筛选出题目的答案。
【例题】营业员有2分和5分两种硬币,他要找给客户5角钱,有几种找零的方法?
写出找零的方法。
分析数量关系,如果用凑数的方法,想好一种方法就写一个,很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现象。
想到遵循一定的顺序,先排5分的,再排2分的,就比较科学。
因此,为了不出现遗漏或重复,用“列举法”求解。
可以很快的得出几种不同的找法。
如下表所示:
方法
5分币(个)
2分币(个)
1
10
0
2
8
5
3
6
4
15
20
0
25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有6中不同的找零方法。
【习题1】一个数是5个2、3个3、2个5、1个7的连乘积,这个数当然约数是两位数,在这些两位数约数中,最大的是几?
从条件中想到要求的这两个数等于99,或小于99.由于99(99=11×
3×
3)的质因数有11,所以不是已知数的约数;
98(98=7×
7×
2),所以它不是所求的两位数的约数;
97是质数,不是已知数的约数。
96(96=)是这个数的最大两位数的约数。
【习题2】一直蟋蟀有6只脚,蜘蛛有8只脚,一个盒子里的蟋蟀与蜘蛛共有46只脚。
那么,这个盒子里的蟋蟀与蜘蛛个有多少只?
从条件想起:
用“列举法”来思考:
由于蟋蟀与蜘蛛共有46只脚,所以蜘蛛的只数不能超过5只,因为有6只蜘蛛就应该有48只脚(8×
6=48)。
如果有1只蟋蟀,应有8只脚(8×
1=8),46-8=38,“38÷
6”不能整除(不符合题意)。
如果有2只蜘蛛,应有16只脚(8×
2=16),46-16=30,“30÷
6=5”,应有5只蟋蟀(符合题意)
如果有3只蟋蟀,应有24只蟋蟀,(8×
3=24),46-24=22,“22÷
6”不能整除(不符合题意)
如果有4只蟋蟀,应有32只蟋蟀,(8×
4=32),46-32=14,“14÷
如果有5只蟋蟀,应有40只蟋蟀,(8×
5=40),46-40=6,“6÷
6=1”,有1只蟋蟀(符合题意)
从列举的几种解答方案中,可以得出下面的两种答案:
(1)5只蜘蛛和1只蟋蟀。
(2)2只蜘蛛和5只蟋蟀。
课时三:
归纳递推法
归纳推理或称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法一般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类。
不完全归纳法。
从事物的一个或几个特殊情况作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的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
比如,从等几个特殊算式,得出乘法交换律,从等几个特殊分数相等的情况,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都是利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
比如63能被3整除,243能被3整除,363能被3整除这三个特殊情况,得出“个位上是3的数都是能被3整除”的结论,就是错误的,所以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还必须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尽管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是它能为人们探索真理、发现规律提出设想和提供线索,因此,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仍有重要价值。
完全归纳法,针对列举对象的一切特殊情况,进行一一考察后,得出关于全部对象的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完全归纳法。
由于完全归纳法考虑了全部对象的一切情况,所以,它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所考察对象比较少的情况,如果所考察的对象很多时,用这种方法就比较繁复,甚至不能应用。
某些与自然数有关问题的解答,常要依据自然数有小到大的顺序,列出的问题的几个特殊情况进行试探,并逐一观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的递推关系,由此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根据发现的规律求出问题答案。
这种解法我们称为“归纳递推法”。
【例题】若干个同样的盒子排成一排,小明把五十多个棋子分装在盒中,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没有装棋子。
然后他外出了。
小光从每个棋子的盒子里各拿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内,再把盒子重新排一下。
小明回来仔细检查一番,他认为没有人动过这些棋子和盒子。
问共有多少个盒子?
思考途径:
根据题意可进行如下推理:
小光从每个盒子各拿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子里,而小明却认为没有人动过这些盒子和棋子。
由此可见现在又出现一个空盒子,这个空盒子里是原来装一个棋子的盒子。
显然,经小光的操作后,原来是装2个棋子的盒子,现在变成装一个棋子的盒子,原来装有3个棋子的盒子,现在变成装2个棋子的盒子,同理,原来装4个棋子的盒子,现在变成3个棋子的盒子......以此类推,小明原来在各个盒子里装的棋子从少到多,依次的情况是:
0,1,2,3,4,5......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试着算它们的和。
试算是如下:
题中指明棋子总数有“五十几个”,所以第
(2)种情况符合题意,即11个盒子,应是本题的解。
课时四:
类比法
“类比法”又叫“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属性相类似,从而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相类似的思维过程。
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比如,由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法则推出多位数加法的法则,就是应用了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不是证明,由类比推理得出结论,只能作为猜想或假设,它的真实性还要用其它方法论证。
但是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一样,可以为探索真理提供线索,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人们从锯齿草得到启发,进行类比,发明了锯子。
【例题】一个两位数,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位置后所得的数与原来数的比是5:
6,求原数?
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类比联想已求过的熟悉的题型: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数的比,求这两个数”。
这道题没有提供两个数的和的条件,但已知原两位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