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词汇总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词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词汇总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
进谗言,说坏话。
11.害:
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
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
指斥,指责,驳斥。
14.让:
①责备,责怪;
②谦让,辞让。
15.党:
偏袒,伙同,包庇。
16.矫:
假托,假传。
17.质:
作人质;
抵押。
18.次:
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
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
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
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
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②牵连,定罪。
因为。
22.多:
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
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
案件,案情。
监狱:
监管案件。
2.脱:
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
“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
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
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
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
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
辞官。
3.用事:
掌权,主管。
4.视事:
在任,在职;
办公。
5.听事:
办公的地方。
6.逆旅:
旅馆。
7.部曲:
私家军队。
8.祖道:
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
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
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
发怒。
12.从子:
侄子。
从,堂房亲属;
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
“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
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
“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
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
项羽本纪》)。
4.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
5.禽,通“擒”:
“禽灭六王”(《史记·
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史记·
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孙膑列传》)。
“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
陈涉世家》)。
8.内,通“纳”:
接纳,让……近来;
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
高祖本纪》)。
9.郤,通“隙”:
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
10.责,通“债”: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
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
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
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
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
俄、俄而、俄顷;
顷、顷之、顷刻、有顷;
旋、寻、无何。
2.表过去:
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nǎng从前)、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
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
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
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
选拔。
⑤起:
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
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
提升;
⑧主、秉、典:
主管;
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
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
降职。
②左迁:
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
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
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
驱逐,流放。
⑥出:
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
①迁: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如:
迁东郡太守。
(《汉书·
王尊传》)
②徙:
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
③调:
调动官职。
调为陇西都尉。
袁盎传》)
④转: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
⑤补:
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
王尊传》
⑥改:
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
王济传》
⑦出:
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4.表示兼职:
①兼:
兼任。
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②领:
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
袁乔传》)
③判:
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
韩琦传》)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④署:
代理官职。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后汉书·
范雎传》)
⑤权:
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
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
(李翱《李文公集·
韩吏部行状》)
摄、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七、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僭(jià
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孤(幼年失去父亲)
阪(山坡)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
与(赞扬)
多(赞扬)
勤(辛劳)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树(种植)
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主持)
令(美好、县令)
执(捉拿)
延(延请)
省(减免)
雅(平时)
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甫(才、刚刚)
寻(不久)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造(造访、到)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容(宽容、或许、许可)
遽(急速、就、恐惧)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
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国语·
越语上》)
主:
掌管。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
(《文心雕龙·
史传》)
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有“案(追究查办)、狱具(判罪定案)、系狱、收、牵累、录(逮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