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4362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遥感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等。

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遥感可分为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3.航天遥感、航空遥感与近地遥感的比较

航天遥感

航空遥感

近地遥感

运载工具及遥感平台高度

地球资源、海洋、气象等专题卫星,以及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

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距地面600~25000米

距地面几十米以内

主要优点及应用范围

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定期重复观测等

机动性强,可以根据研究主题选择适当的传感器、适当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

主要用于城市遥感、海面污染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中高分辨率的遥感任务中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与实地测绘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答案 监测的范围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受地面的限制较小。

2.遥感为什么能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监测?

答案 农作物如果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植被的表现形式就会不同,不同性状的植被所辐射的电磁波也会不同,遥感的传感器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电磁波。

3.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案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人眼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很高的光谱分辨率,但在可见光之外则是“睁眼瞎”。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传感器的功能比人眼有了很大提高,例如感应的波谱范围更宽,从紫外线到可见光、红外线,并延伸到微波,提高了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在夜晚或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使用,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等。

微波遥感,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又能全天候工作。

可见,遥感不仅仅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知识点拨 遥感技术

(1)工作环节

(2)优点

①探测的范围大:

每幅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围达3万平方千米。

②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

陆地卫星遥感每18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并且是连续观测。

③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

遥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和任务,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还能探测到一定深度的海底和冰层。

④用途广泛: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防灾救灾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

关于遥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遥感感知地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

B.现代遥感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C.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也不同

D.遥感对地面不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物体无法感知

答案 D

解析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由于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也不同,人们就能根据遥感记录到的目标物电磁波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的差异,区分地球上不同的物体。

A、B两项是对遥感定义、特点的正确描述,C项是对遥感原理的表述,D项表述错误。

二、遥感与资源普查

1.遥感可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2.在对资源的调查中,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务。

阅读教材P91~92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多存在于哪些构造带之中?

(2)人们是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来划定矿产资源分布的?

(3)人们是借助遥感的哪种技术方式来提取植被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信息的?

答案 

(1)矿产多存在于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中。

(2)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3)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1~2题。

1.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2.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图示显示,三角洲面积减小,故泥沙含量减少;

三角洲故道南岸侵蚀作用增强;

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南改向东北。

故D项正确。

第2题,河口三角洲附近泥沙沉积作用强,河流水量小,不适宜建设大型港口、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旅游。

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合理利用方式是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拓展提升 遥感与资源普查

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领域,如下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意义

勘探矿

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借助遥感技术较容易“发现”矿产的存在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大大缩短探矿时间

调查生

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调查水资源

遥感在流域和水资源、农业节水灌溉以及水质监测和预警、水土保持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很大影响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供信息支撑

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1.遥感在洪涝灾害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2.提供高分辨率的实时准确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人们及时了解环境及灾害变化,为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我国有多颗在轨卫星用于科学实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完成1~2题。

1.遥感技术应用于我国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可包括(  )

①监测西南旱情 ②监测吉林洪灾水情 ③监测甘南山区滑坡情形 ④预测青海地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遥感技术还可直接(  )

①判断农作物是否成熟 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预估森林火灾后的经济损失 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预测。

第2题,预估森林火灾后的经济损失是GIS的功能。

拓展提升 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备注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方法技巧

由于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因此遥感影像图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或者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

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

河流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

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

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较深

湖泊

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

常为均匀的深色调

城市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

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规则;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

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

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

道路

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

色调从浅灰到深灰。

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

农业

用地

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的长方形

林地

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

专项提能13 遥感影像图的判读

(1)找主题:

要明确遥感影像图的主题内容,这是准确判断的前提。

如上图主题是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变化图。

(2)找变化:

通过不同年份两幅图的对比,找出图示地理事物的变化,主要是面积大小的变化。

(1)析影像:

掌握遥感影像图的基本解译标志、解译过程及注意事项,从而了解影像图片中的各种地物的差别及特征。

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等。

如上图中我们可以抓住色调和形状两个要素进行判读,依据色调可确定图中的白色区域为冰原部分。

(2)析变化:

依据其形状的变化可确定冰原面积的变化。

对主题地物进行分析、推理,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

如对比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可以发现格陵兰岛的冰原面积大大减少了,说明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其冰原面积的减少必然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据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

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答案 A

解析 要对某地理事物的变化进行监测需要利用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定位和导航;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教材P91 活动探究

提示 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也不同,由此导致其波谱特征不同,根据地物波谱曲线就可以区分和识别地表物体。

教材P92 活动探究

提示 1.在特定的卫星图像上,健康的植被往往呈鲜红色,而长势比较弱的植被颜色比较浅。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卫星图像上植被颜色的差异判定植物的生长状况。

2.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监测森林火灾、调查生物资源、估算农作物产量、勘探矿产资源等领域。

3.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草地、荒地、撂荒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它们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波特性转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地物和地物的状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普查。

教材P93~94 活动探究

提示 1.首先对三幅图的主要地物进行判读,比较相同地物在面积、数量、密度、长度等方面的变化,然后运用相关原理进行解释。

从三幅图的主要对比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在扩大,主要是泥沙沉积作用造成的;

植被覆盖区的范围增加,是由植树造林产生的;

黄河水的泥沙增多,原因是水土流失的加剧;

居住区和水产业、建筑区的面积增加。

2.我国的环境问题与灾害问题有: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水旱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