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4295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控制命令要求,对信号进行变换、调控和功率放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转矩、速度及位置都能灵活方便的控制。

1.1.2伺服系统的组成

伺服系统是具有反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

它由检测部分、误差放大部分、部分及被控对象组成。

1.1.3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精度高。

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输出量能复现出输入量的精确程度。

2)稳定性好。

稳定是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的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3)快速响应。

响应速度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4)调速范围宽。

调速范围是指生产机械要求电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

5)低速大转矩。

在伺服控制系统中,通常要求在低速时为恒转矩控制,电机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转矩;

在高速时为恒功率控制,具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6)能够频繁的启动、制动以及正反转切换。

1.1.4伺服系统的种类

伺服系统按照伺服驱动机的不同可分为电气式、液压式和气动式三种;

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计量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模拟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位置伺服、速度伺服和加速度伺服系统等。

电器伺服系统根据电气信号可分为直流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两大类。

交流伺服系统又有感应电机伺服系统和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两种。

1.2伺服系统的发展过程

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液压到电气的过程,电器伺服系统的发展则与伺服电机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紧密的联系,伺服电机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

此阶段是以步进电动机驱动的液压伺服马达或以功率步进电动机直接驱动为中心的时代,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多为开环控制。

这一时期是液压伺服系统系统的全盛期。

液压伺服系统能够传递巨大的转矩,控制简单,可靠性高,在整个速度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转矩输出,主要应用在重型设备和一些关键场合,比如机场设备。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发热大、效率低、易污染环境、不易维修等。

第二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

这一阶段是直流伺服电机的诞生和全胜发展时代,由于直流电机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很多高性能驱动装置采用了直流电机,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也由开环控制系统发展成为闭环系统。

但是,直流伺服电机存在机械结构复杂、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在运行过程中转子容易发热,影响了与其连接的其他机械设备的精度,难以应用到高速及大容量的场合,换向器成为直流伺服驱动技术发展的瓶颈。

由于人们通过材料和工艺的改进来尽量提高直流伺服的生命力,因此直流伺服电机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应用,只是市场份额预计会持续下降。

第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是以机电一体化时代作为时代背景的。

由于伺服电机结构及永磁材料、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控制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出现了无刷直流伺服电机(方波驱动)、交流伺服电机(正弦波驱动)、矢量控制的感应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等新型电机。

尤其是80年代以来,矢量控制技术的不断成熟,极大地推动了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的发展,是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性能可以与直流伺服系统媲美。

伺服驱动装置经历了模拟式——数字模拟混合式——全数字化的发展。

伺服系统控制器的实现方式在数字控制中也在由硬件方式向着软件方式发展;

在软件方式中也是从伺服系统的外环向内环、进而向接近电动机环路的更深层发展。

交流伺服电机克服了直流伺服电机存在的电刷、换向器等机械部件所带来的各种缺点,过载能力强和转动惯量低体现出了交流伺服系统的优越性。

交流伺服系统采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系统芯片和智能化功率器件,很好的克服了伺服系统中模型参数变化和非线性等不确定因素,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成功实现了高精度伺服控制。

特别是控制理论的新发展及智能控制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加之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先进控制策略和基于传统控制理论的传统控制策略完美结合,为交流伺服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元件选择

1.3.1功率变换器

交流伺服系统功率变换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控制电路的指令,将电源单元提供的直流电能转变为伺服电机电枢绕组中的三相交流电流,以产生所需要的电磁转矩。

功率变换器主要包括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功率变换主电路等。

功率变换主电路主要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逆变电路三部分组成。

为了保证逆变电路的功率开关器件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对于高压、大功率的交流伺服系统,有时需要有压抑电压、电流尖峰的“缓冲电路”。

另外,对于频繁运行于快速正反转状态的伺服系统,还需要有消耗多余再生能量的“制动电路”。

控制电路主要由运算电路、PWM生成电路、检测信号处理电路、输入输出电路、保护电路等构成,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对功率变换主电路的控制和实现各种保护功能等。

驱动电路的作用是根据控制信号对功率半导体开关进行驱动,并为器件提供保护,主要包括开关器件的前级驱动电路和辅助开关电源电路等。

1.3.2传感器

在伺服系统中,需要对伺服电机的绕组电流及转子速度、位置进行检测,以构成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因此需要相应的传感器及其信号变换电路。

电流检测通常采用电阻隔离检测或霍尔电流传感器。

直流伺服电机只需一个电流环,而交流伺服电机(两相交流伺服电机除外)则需要两个或三个。

其构成方法也有两种:

一种是交流电流直接闭环;

另一种是把三相交流变换为旋转正交双轴上的矢量之后再闭环,这就需要把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坐标变换的接口电路。

速度检测可采用无刷测速发电机、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磁编码器或无刷旋转变压器。

位置检测通常采用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或无刷旋转变压器,也可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检测。

由于无刷旋转变压器具有既能进行转速检测又能进行绝对位置检测的优点,且抗机械冲击性能好,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3.3控制器

在交流电机伺服系统中,控制器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伺服电机的运行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交流电机伺服系统通常有两类,一类是速度伺服系统;

另一类为位置伺服系统。

前者的伺服控制器主要包括电流(转矩)控制器和速度控制器,后者还要增加位置控制器。

其中电流(转矩)控制器是关键的环节,因为无论是速度控制还是位置控制,最终都将转换为对电机的电流(转矩)控制。

电流环的响应速度要远远大于速度环和位置环。

为了保证电机定子电流相应的快速性,电流控制器的实现不应太复杂,这就要求其设计方案必须恰当,使其有效的发挥作用。

对于速度和位置控制,由于其时间常数较大,因此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许多复杂的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策略,从而提高伺服系统的性能。

1.电流控制器

电流环由电流控制器和逆变器组成,其作用是使电机绕组电流实时、准确地跟踪电流指令信号。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控制伺服电机的电磁转矩,在交流伺服系统中,需要分别对永磁同步电机(或感应电机)的d、q轴电流进行控制。

2.速度控制器

速度环的作用是保证电机的转速与速度指令值一致,消除负载转矩扰动等因素对电机转速的影响。

速度指令与反馈的电机实际转速相比较,其差值通过速度控制器直接产生Q轴指令电流,并进一步用d轴电流指令共同作用,控制电机加速、减速或匀速旋转,使电机的实际转速与指令值保持一致。

速度控制器通常采用的是PI控制方式。

3.位置控制器

位置环的作用是产生电机的速度指令并使电机准确定位和跟踪。

通过比较设定的目标位置与电机的世纪位置,利用其偏差通过位置控制器来产生电机的速度指令当电机启动后在大偏差区域,产生最大速度指令,使电机加速运行后以最大速度恒速运行;

在小偏差区域,产生逐次递减的速度指令,使电机减速运行直至最终定位。

 

第二章喷绘机原理

2.1喷绘机原理单元介绍

2.1.1熔断器

熔断器是根据电流超过规定值一定时间后,以其自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化,从而使电路断开的原理制成的一种电流保护器。

熔断器作为短路和过流保护是应用最普遍的保护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及用电设备中。

熔断器是一种过电流保护电器。

熔断器主要由熔体和熔管两个部分及外加填料等组成。

使用时,将熔断器串联于被保护电路中,当被保护电路的电流超过规定值,并经过一定时间后,由熔体自身产生的热量熔断熔体,使电路断开,起到保护的作用。

2.1.2运动控制卡

运动控制卡是一种上位控制单元,可以控制伺服电机,是基于PC总线,利用高性能微处理器(如DSP)及大规模可编程器件实现多个伺服电机的多轴协调控制的一种高性能的步进/伺服电机运动控制卡包括脉冲输出、脉冲计数、数字输入、数字输出、D/A输出等功能,它可以发出连续的、高频率的脉冲串,通过改变发出脉冲的频率来控制电机的速度,改变发出脉冲的数量来控制电机的位置,它的脉冲输出模式包括脉冲/方向、脉冲/脉冲方式。

脉冲计数可用于编码器的位置反馈,提供机器准确的位置,纠正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数字输入/输出点可用于语限位、原点开关等。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需要精确定位、定长的位置控制系统和基于PC的NC控制系统。

具体就是将实现运动控制的底层软件和硬件集成在一起,使其具有伺服电机控制所需的各种速度、位置控制功能。

这些功能能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调用。

运动控制卡不仅要发送脉冲给电机驱动器,同时接受伺服电机编码器反馈的脉冲数,还接受光栅尺反馈信号,进而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

伺服驱动器既要与运动控制卡有数据线连接,其本身还要连接插座电源。

如果你的运动控制卡时比较好的卡,伺服刷新率可以达到要求,可以把编码器反馈直接接到运动控制卡,形成一个整体的闭环。

若对对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可以用双闭环,运动控制卡就是根据要求x-y平台运行的位置,控制电机运动到准确的位置。

2.1.3PC总线

现有的放开式数控系统实现方案主要采用PC机和数控系统结合的方法,PC机作为上位机实现较为复杂的网络通信,人机交互等功能,数控系统作为下位机将上位机输入的运行参数经过处理交给执行部件执行,同时将检测系统的反馈信息上传给上位机实现实时监控,各个模块之间协调工作互不干扰,给系统升级带来了方便。

放开式系统动态控制器的核心是DSP,它具有运算速度快,支持复杂运动算法的特点,可以满足高精度运动控制的要求,因此,以DSP为核心的多轴动态控制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运动控制系统中,将多轴动态控制卡插在PC机扩展槽上,就可以组成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位置反馈信号的采集、闭环控制计算及控制量的输出均由动态控制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运算速度和控制响应速度,将工控机的资源从烦琐的数据采集和计算中解决出来,从而可以更好的实施整个控制系统的管理。

2.1.4驱动器

伺服驱动器是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一种控制器,其作用类似于变频器作用于普通交流马达。

目前主流的伺服驱动器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