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3835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

故选B。

3、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A、第斯多惠

B、瓦?

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解析】范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

学方法。

范例教学法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造的。

4、《神童诗》有云: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的特点。

A、专制性

B、象征性

C、刻板性

D、等级性

【答案】D

【解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反映,表明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具有一定消极影响。

故选D。

5、马克思主义关于提高一切个人修养的根本观点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B、道德修养的阶级属性

C、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D、道德修养的公益属性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社会实践。

故选C。

6、()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

的知识。

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此类知识。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

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7、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纪的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

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

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实施。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

A、国防教育

B、纪律教育

C、纪律和法制教育

D、法制教育

【解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

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

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

D、注重启发诱导

【解析】朱熹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解释为: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预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

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

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10、在课程评价领域,()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解析】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贯

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

11、班集体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前班集体阶段、班集体阶段。

A、聚合阶段

B、形成阶段

C、孤立探索阶段

D、水平分化阶段

【解析】班集体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聚合阶段、前班集体阶段、班集体阶段。

12、反映了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的测验是()。

A、学能测验

B、成就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解析】常模参照测验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例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

平”。

常模参照性测验反映了考生在群体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和其他考生相比,这个考生考的怎么样。

故选

C。

13、得出学习即强化的观点的实验是()。

A、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B、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C、榜样学习实验

D、顿悟学习实验

【解析】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后白鼠的行为反应,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学习即强化。

14、()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A、热爱教育事业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解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

泉。

15、()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班杜拉

【解析】1903年,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此后,

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

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6、()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

A、文化模式

B、文化传承

C、文化变迁

D、文化多元

【解析】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和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亦即文化与文化

之间的传播或文化自身的创造。

17、()是调整教师劳动和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A、依法执教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解析】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

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关爱学生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

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会承担研究者、管理者、朋友、榜样

等角色。

1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20、教师中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在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实质训练说

【解析】going,playing,coming都存在共同成分“ing”,因此,题干中的现象可以用共同要素说加以解

释。

21、谈虎色变属于()。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逻辑记忆

【解析】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对过去曾受过的一次惊吓的记忆即属于情绪

记忆。

“谈虎色变”是一种对恐惧的记忆。

22、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体现了()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科学性与思想性

C、直观性

D、以上都不是

【解析】没有听说过不如听说过,而听说过不如见到过,强调学生直观感知知识,故选择直观性。

量力性是

为了调节教学内容高于或低于学生水平而提出的。

科学性与思想性指既要传递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均与题干无关。

23、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拒绝或者妨碍学校卫生监督员依照本条例实施卫生监督,情节严重

的,可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以()以下的罚款。

A、100元

B、200元

C、300元

D、400元

【解析】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拒绝或者妨碍学校卫生监督员依照本条例实施卫生监督,情节严

重的,可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24、学者们一般认为,()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外

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

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

D、显性课程

【解析】学者们一般认为,“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美国的科学、数

学和外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

B。

25、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解析】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说明教育是随着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体现了教育的永恒

性。

26、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三育论思想的学者是()。

A、严复

B、王国维

C、梁启超

D、蔡元培

【解析】严复在19世纪末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救国论不仅在中国首倡“德智体”三育

并举的新教育,而且对民国初年兴起的公民教育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27、根据政策内容和层次的不同,可将教育政策分为()。

A、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B、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C、政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政策

D、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解析】根据制定政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根据

政策内容与层次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8、小明是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为此总是受批评。

有一天,他表现很安静,就没受到批评。

从那以后,他好

像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了。

老师的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解析】负强化是指撤销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表明行为

发生频率增加,属于强化,“没受到批评”说明是撤销厌恶刺激,因此为负强化。

29、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疏导

B、因材施教

C、导向性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解析】“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表现。

3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范式转向认知范式是在心理学发展的()阶段。

A、开创

B、发展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