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古诗与朗诵社团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四年级古诗与朗诵社团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四年级古诗与朗诵社团优秀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咏鹅——唐-骆宾王
3敕勒歌——北朝民歌(斛律金)
4风——唐-李峤
5咏柳——唐-贺知章
6凉州词——唐-王之涣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8春晓——唐-孟浩然
9凉州词——唐-王翰
10出塞——唐-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2鹿柴——唐-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15静夜思——唐-李白
16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8赠汪伦——唐-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教学内容
1、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学要求
1会熟读江南,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江南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3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重点
教学
难点
会熟读江南,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引导解释诗题,并简单介绍一下诗的作者。
2.学生自读古诗,大体理解诗句翟峰意思,读懂古诗的基本内容。
3检查自读情况。
三、精读感悟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运用图片,引发想象,促使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①田田:
莲叶浮水之貌。
②这四句是明写鱼游,隐喻青年男女在劳动过程中的友好嬉戏。
前三句是诗的主体,后四句只是敷演第三句“鱼戏莲叶间”,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主体部分的三句,描绘江南采莲风光,实际着重于表现采莲人的快乐。
开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首先把读者引入一个碧叶鲜丽、小舟穿行的画面。
“何田田”流露出感叹、赞美的语气,本身是带有情绪的。
虽然没有写人,人已在其中。
它令我们想到:
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风光,采莲的人们自然免不了一场嬉闹。
然而诗在这里逗了一逗,却不再写下去,转笔落到“鱼戏莲叶间”。
“戏”是嬉戏取乐。
开头两句之后,本该有人的“戏”,作者却将它转嫁为鱼的“戏”。
这就是移情的表现。
但虽是写鱼,“戏”的情绪却是从上二句流贯而来的。
采莲人本是快乐的,看到成群的鱼儿倏忽往来,潜沉浮跃,似乎自己也同鱼一样,轻松活泼,自由自在,无挂无碍。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2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会熟读敕勒歌,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敕勒歌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会熟读敕勒歌,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1.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
3.理解注词释义川:
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
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
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
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
同“现”,这里不读jià
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四课堂小结
3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会熟读咏鹅,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咏鹅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会熟读咏鹅,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3.理解《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4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会熟读风,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风,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会熟读风,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3.理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朝诗人李峤的《风》。
全诗是: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的意思是:
能使叶在晚秋时节掉落,能在早春二月时使百花盛开。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风有了感性认识:
秋风能扫落叶,春风能开鲜花,风能使水生波,风能使竹竿倒伏。
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则谜语,这是该诗另一妙处
5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会熟读咏柳,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咏柳,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会熟读咏柳,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3.理解⑴柳:
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妆成:
装饰,打扮。
一树:
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⑶绦(tāo):
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
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⑷裁:
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⑸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似:
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四课堂小结
6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会熟读凉亭词,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凉亭词,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会熟读凉亭词,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3.理解注释凉州词:
又名《凉州歌》。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
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羌笛:
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杨柳:
《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
度:
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玉门关:
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7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会熟读登鹳雀楼,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诵登鹳雀楼,感受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会熟读登鹳雀楼,并感悟古诗的意蕴。
2.学生自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