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3680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牧兽医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力争到2010年,全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5%以上,培训农牧民100万人次。

据2006年度的统计,青海牲畜存栏总数为2320.75万头(只),其中草食家畜2215.2万头(只)。根据每5千头(只)牲畜需1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测算,全省共需畜牧兽医技术人员4430名。而目前我省124万畜牧业从业人员中,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仅为2957名,畜牧业人才极度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高素质劳动者极其短缺。在东部农区,很多从事畜牧业养殖的人员都是由农民转型而来的,专业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发展现代畜牧业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青海要走发展畜牧业之路,解决好畜牧兽医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是关键。

目前,以“畜牧兽医”冠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国仅有4所,我院就是其中的一所。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学院的一个品牌专业,早在1996年就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的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又被青海省教育厅立为省级示范专业进行建设,积淀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过丰硕的教学成果,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全国高职高专同类院校中被广泛认可,一直起着引领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青海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但畜牧兽医技术人才极度匮乏,而全国其它三所专门的畜牧兽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到青海的又极少。在这种情况下,学院肩负着培养能常年扎根奋斗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缺氧等艰苦条件下,为青海畜牧业发展无私奉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学院的一个主导专业、品牌专业,责无旁贷,更应担负起这一重任。如果把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国家重点专业、示范专业进行建设,不仅可在青藏高原竖起一面旗帜,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加速青海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也可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共同发展。

三、现有基础和优势

1、具有良好的办学历程和丰硕的成果

——1958年,学院前身—青海湟源畜牧学校设立畜牧兽医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正式招生。

——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997年农业部组织召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认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大,已走在了全国同类专业模块式教学改革试点的前列。

——1998年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2003年再次被确定为“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试点院校,学院继续总结、推广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

——2004年《高职牧医专业能力教育体系改革试验》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被确定为青海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

——2004年《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获农业部特等奖。

——2004年《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

——编写了《养羊与羊病防治》等5门能力教育体系教材及配套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6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较为完善的实训条件

畜牧兽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具有两年以上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和累计三年以上实践工作经历,熟悉一线畜牧兽医生产岗位的教师14人,占93%;

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7人。兼职教师资源库8人(其中客座教授1人,行业专家3人,企业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4人)。建有10个专业实训室、3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0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与本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

3、创新了工学结合的“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

“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学制均为两年,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按饲养管理、繁育、疾病防治三大技术岗位设置。教学中做到了理论和生产需要相结合,综合技能训练与生产季节相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生产季节,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在真实的环境中,参加生产实践;

生产淡季则通过教师到企业或学生到学校两种方式,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和岗位要求进行授课。经过不断的培养,学生能力由单一发展到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全部在上述两个企业就业,有些学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4、引领了青海职业教育及全国牧医专业的教学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改革试点专业,目前也是省级示范专业。其教学改革工作开展早,一直引领着青海职业教育及全国牧医专业的教学改革。农业部在学院组织召开全国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时认为:

“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大,已走在了全国同类专业模块式教学改革试点的前列”。

5、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加强了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学生顶岗实习放在了省内较有影响的企业中,部分学生到山东、广东、浙江、河北、甘肃等省外著名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对该专业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方面的表现格外赞赏,很多学生最后直接在顶岗实习的企业中就业。2006年,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3.6%。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畜牧兽医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中已取得的成果,并以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以该专业为主体,以动物生产、兽医和农畜特产品加工专业为支撑,以养殖、加工、疾病诊疗为主线的专业群协同发展格局。在推广工学结合的“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化“2+0.5+0.5”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与之相适宜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共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将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成省级实训实习基地;

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2、具体目标

(1)完善工学结合的“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群内的动物生产、兽医2个专业进行推广;

进一步深化“2+0.5+0.5”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使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内70%以上的学生受益。

(2)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生产》、《动物繁育》、《动物普通病》和《动物侵袭病》5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建成工学结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生产》和《动物侵袭病》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繁育》和《动物普通病》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3)加强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建立一套校企双重管理,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

(4)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3名,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用兼职教师15名,其中客座教授4名、行业专家及能工巧匠11名,使兼职教师数量由原来的8人增加到23人,专兼职比例达到1:

1。

(5)每年有计划地组织10人次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践论,选派1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派2名教师到教育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

支持6名教师在职读研,选派1名教师出国研修,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大学进修学习。通过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动物生产、饲料分析中心、动物繁殖、畜产品加工、畜牧机械5个校内实训室添置更新一批仪器设备;

扩建养殖实训、兽医院2个校内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生产性实训的质量和比例,并将养殖实训基地建成青海省养殖示范与技术服务的窗口;

建成6个省级示范性校外实习及就业基地,确保全部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机制,加快实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研发专业技术岗位群实训项目和实习标准,编写《动物生产》等主干课程实习指导手册。

(7)以畜牧兽医专业为核心带动内在联系紧密的动物生产、兽医2个专业建设,形成专业群,整体提升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辐射带动青藏高原职业教育及周边地区的甘肃、西藏、宁夏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

五、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

①进一步推广工学结合“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分析研究职业能力和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企业生产需要,综合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季节,人才培养规格紧密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教学时间和地点因企业生产季节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充分利用真实的企业环境,边干边学,实现了工作与学习的统一。

在继续完善工学结合“三角城羊场班”、“大通牛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形成理论体系,在专业群内的动物生产、兽医2个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借鉴推广。

②进一步深化“2+0.5+0.5”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在校班级绝大部分采用“2+0.5+0.5”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2年完成所有在校学习任务(包括课程教学和校内教学实训);

第五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同时完成职业资格鉴定;

最后一个学期,根据择业的方向,选择到相应的企业、相应的技术岗位顶岗实习,完成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③进一步深化订单式“江河源班”“贵南班”“兴海班”“河南班”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订单办学机制和课程体系建设。

项目建设期间,将继续深化这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培养适应人才市场、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终端“产品”,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2)课程体系构建

①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依照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畜牧兽医专业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

专业面向养殖技术人员、繁殖改良技术人员、疫病防治技术人员以及畜牧兽医类其它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层次的职业岗位。

表4.1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

畜牧兽医

专业职业目标

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专门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

繁殖改良技术

疾病防治技术

工作领域

(职业

能力

要求)

专门

技术能力

1、操作饲草料加工机械的能力

2、饲料调配的能力

3、动物各生产阶段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

4、牧场规划的能力

1、发情鉴定的能力

2、精液采集及品质检查的能力

3、人工授精的能力

4、母畜早期妊娠诊断的能力

5、不孕症诊治的能力

1、动物疾病诊疗的能力

2、动物防疫与检疫的能力

关键能力学习能力

工作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1、获取动物科学饲养、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的能力;

2、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

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