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3245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至六年级年级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暗河等地方。

水污染主要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13如羊毛、木材、石料等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如纸、布、剪刀等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的材料是人工材料。

14常见的天然材料有:

木材、石料、棉花、蚕丝、麻、陶土等。

常见的人造材料有:

塑料、玻璃、尼龙、油漆、合金等。

15尼龙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

16棉是天然材料,棉布柔软透气、保暖、吸汗性好,不耐磨,可做内衣、内裤。

燃烧有焦肉味,成灰。

尼龙是人造材料,不透气、耐磨、吸汗性差,可做外衣、外裤,燃烧有焦味,成黑色固体。

17金属的性质:

金属有金属光泽、能导电、易传热,延展性好,易改变形状。

18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可看到金属表面有光泽、传热好、易变形等。

19大多数纸张的主要原料来自木材,废纸、稻草、旧棉布也可用来造纸。

20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发明者是东汉的蔡伦。

21塑料的最大特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是不易分解(即:

不易腐烂)。

22不同颜色,同样大小的纸,牢固程度、毛边、吸水性、透明度等各不相同。

23纸的用途:

纸可以用来包装、印刷、装饰、书写、擦拭、盛装等。

24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问题从哪里来?

(1)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2)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问题。

(3)在科学制作中提出问题。

25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26法布尔的著作是《昆虫记》。

27寻找问题的方法有:

查资料、观察和实验。

28我们选择探究的问题时,应多提:

(1)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找到答案的问题。

(2)与科学知识有观点问题(3)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三年级下册:

1土壤中有水分、气体、腐殖质。

2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3沙粒含量多的为沙土,黏粒含量多的为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为壤土。

4沙土吸水性差,渗水性好。

黏土渗水性差,吸水性好。

壤土渗水性比黏土好,比沙土差,吸水性比沙土好,比黏土差。

5腐殖质是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

6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有:

种植緑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7蚯蚓是“土壤天然的梨”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8在普通森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生物。

9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

10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毁林开山等人类行为都会破坏土壤。

要保护土壤,就要植树造林,大力加强环保宣传。

11实验:

研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有水的杯中

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

土壤中含有空气

2.用玻璃棒搅拌放入水中的土

块,然后静置。

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

上层颗粒较小,下层颗粒较大。

上层的物质是黏土

下层的物质是沙粒

3.把土壤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

加热,加热时盖上一片玻璃片。

过一会儿会看到玻璃片上有水珠

凝结

土壤中含有水分。

4.取走玻璃片给土壤继续加热。

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

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土壤由空气、黏土、沙粒、水分、腐殖质等物质组成。

12.种子内部有子叶和胚。

种子萌发需要阳光、空气和适当的温度。

13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

在4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分别标上1、2、3、4号,将1号瓶拧紧盖子,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将4号瓶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然后把1、3、4号瓶放入碗柜,2号瓶放入冰箱,五、六天后观察4个瓶子。

结果3号瓶发芽,其余瓶内的种子没发牙。

说明:

14根有直根和须根两类。

直根如胡萝卜、大树等,须根如豆子、葱、蒜、兰草等。

15茎有直立茎(玉米、竹、树)、缠绕茎(牵牛花、菜豆)、攀缘茎(葡萄、黄瓜)、匍匐茎(甘薯、草莓)四类。

根有固定、支撑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

16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功能。

茎把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养料和水分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又把叶子制造的营养物质运到植物的其它部分。

17叶都有叶脉和叶柄。

18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中制造食物。

这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19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一朵完整的花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其中,花萼有保护未开的花的作用,花瓣有吸引昆虫的作用,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

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叫授粉。

20植物传粉借助昆虫和风。

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依靠人工授粉的方法能弥补自然状态传粉的不足。

21一棵完整的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22固体的共同特征是:

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有重量和不会流动等。

23不同体积的固体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少,总重量不变。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轻的在上,重的在下,总体积和总重量不变。

如食用油、蜂蜜和水混合,食用油在上,油在下,水在中间。

24液体的共同特征是:

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会流动,有重量等特点。

25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必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26物体沉浮的条件是: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就上浮,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就下沉。

27模拟小潜艇沉浮的实验中,抽干小潜艇内的空气,小潜艇上浮,在小潜艇内注入空气,小潜艇下沉。

28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署表。

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

风力标测风向,风力计测风力大小。

29我们可以从气温、温度、降水量、风力、风向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30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7℃读作37摄氏度4℃读作4摄氏度-10℃读作零下10摄氏度

12摄氏度写作12℃0摄氏度写作0℃80摄氏度写作80℃零下5摄氏度写作-5℃

31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32平时,我们主要用眼睛去观察周围世界,而鼻子、嘴巴、耳朵、手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四年级上册:

(一)1空气的性质: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有质量、会流动,压缩空气会产生弹力等性质。

2空气受热上升,易冷下降。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3大自然中风的成因:

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最后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形成风。

4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5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占78﹪。

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略重的透明气体,易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能做灭火剂,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8空气中除正常成分外,还增加其它许多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9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10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造成铅中毒等伤害。

11把带有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往漏斗里倒水,水不能流进瓶子里。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12用冰块冷却食物,应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遇冷会很快下沉。

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食物,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二)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

③要等温度记内的液柱不再上升和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热的传递方式有:

传导、对流、辐射。

5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方式称为传导。

6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7不靠空气、水或其它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8在火炉上烧水,火炉与茶壶之间的传热方式为传导,茶壶内水的传热方式为对流,人烤火的传热方式是辐射。

9正确使用酒精等的方法: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灯帽,把灯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加热的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而斜向盖灭火焰。

10糖受热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成固体。

水降温结成冰体积反而膨胀。

11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1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干冰的固体,干冰在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3不同物质吸热快慢不同。

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14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15液体形态的水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16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固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17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的大小、温度的高低、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表面积大、温度高、表面空气流动快蒸发快,表面积小、温度低、表面空气流动慢蒸发慢。

18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海洋中的水受热,形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遇冷形成云和雨,雨降落在海面,云飘到陆地上,与陆地上的水蒸气一起遇冷形成雨降落在陆地上,一部分流回海洋,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形成云。

水就是这样循环的。

(三)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伏罂而听”就是利用了声音传播的原理。

3耳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耳神经组成。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听神经把信号报告给大脑。

4声源发出的声波传到耳廓,耳廓把收集到的声波传给外耳道,再由外耳道把声波传递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鼓膜把震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