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2746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而且能使孩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而收获更多。

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地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使其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有效途径。

从培养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入手,以达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目的。

3.农村小学生作业现状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都来自于农民家庭,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家庭教育引导性不强,正因为如此,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存在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

根据调查,近几年来学生出现不良作业现象已日趋普遍,各校各班均出现了一批令人头疼的作业习惯不良的学生,如作业拖拉、页面不整洁、字迹潦草、错误率高等等,且呈现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到一部分中间生,乃至优秀生,且有不可抑制的趋势。

众所周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内外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应该是无可厚非,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作业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

但班级总有部分同学完成各类作业不够自觉,甚至有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经常出现作业不做,迟交,漏做,或者来不及完成,有的语数英三门功课作业一天下来一样都没完成,非得到放学后留下来做,可也完不成,要到第二天,但第二天又有新的作业,又是来不及,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和巩固。

我们对假期间三、四、五年级,六个班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书面作业完成人数(占全班率)

口头作业完成人数(占全班率)

规范、整洁(占全班率)

正确率

301

81.5%

55.6%

37%

302

84%

56%

40%

401

71.4%

50%

82.1%

39.3%

402

72%

52%

76%

48%

501

83.8%

54.1%

67.6%

43.2%

502

80%

42.5%

55%

37.5%

据上表数据统计来看,我们发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普遍存在不良的现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书面作业的同学人数普遍低于85%以下,口头作业完成人数更少,作业的整洁度和正确率也较差。

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差。

这些问题如果在小学阶段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延续下去,以后就难以改正。

因此,矫正学生不良的作业习惯刻不容缓。

二.概念界定

农村小学生:

是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小学就读的小学生。

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闭塞,见识不广,缺乏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

习惯:

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能独立思考、认真书写、正确率高并能准时完成,做好作业后能自我检查,做错之后能及时订正的行为习惯。

反之,就是不良的作业习惯。

它的形成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制能力,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对策:

教师改变学生不能及时完成校内外语文学科的所有反馈练习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通过行为指导使其能够养成及时、有效完成相应练习的习惯,并成为自觉行为。

三.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但针对于小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的却很少,特别是对农村小学,我组准备对现在存在的不良作业习惯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符合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和创新。

四.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通过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和文献资料,使教师明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作业习惯的相关要求。

2.调查和分析小学生在现阶段的作业习惯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3.调查和分析学校在现阶段培养学生作业习惯的实施策略。

4.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校协作等四个层面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学校德育工作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促进作用。

(2)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作业习惯。

(3)在各项学科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加强家校协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提出不良作业习惯的矫正方案,从多个层面探讨培养符合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

2.紧密结合新课标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生活旨趣,通过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合作、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使初步养成的良好作业习惯得以稳定和发展。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和理论研究水平,使参与教师与课题同成长。

(三)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

就本课题而言,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作业的习惯和习惯矫正的成效,老师注重观察学生,发现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3)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在全面考察、研究分析学生作业现状,探索培养符合农村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

2.拟定研究论文;

3.展示学生作品,汇集成功个案。

五.研究的操作措施

1.对当前学生作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主要是调查学生作业情况,以及在家写作业表现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作业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根据中、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作业习惯培养目标。

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方式,预习、复习、书写、订正、作业质量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们试图通过建立《作业习惯要求及评价体系》来督促学生改正不良的作业习惯。

如建立“两查三一”的评价措施:

两查:

对课堂练习,分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长负责检查,并督促小组成员改正错误,每天一查,并做好记录;

一展:

对优秀的书写作业(或试卷)进行展览,以此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逐步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一反馈:

利用每周的班会的时间,班主任进行汇总总结,并与家长建立联系表。

一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是一月一阶段性评价,学期末各班评出优秀作业标兵。

3.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策略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

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良好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特别是在语文、品德与社会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

在校园环境布置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

同时,通过各类有关作业或书法的评比活动、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重视作业书写规范、整洁、端正等,并且逐步规范作业,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作业设计的形式应变简明,灵活,开放,可以拓展延伸,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大的弹性,同时注意分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

(4)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

先自己审题,搞清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与提出的问题,明确问题的要求,没有人做任何提示的完成作业。

并鼓励学生自己检查作业,有错时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5)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一方面,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和做法,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

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6)加强个体指导,帮助矫正不良的作业习惯。

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作业情况也会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的作业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选题讨论申报立项设计方案论证修改组织学习有关理论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将课题实施方案落实到人,实行具体操作,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做好个案的跟踪调查,统计分析数据。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汇总研究资料并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将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集,召开结题会,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老师课题研究工作,并能给予科学有效指导,学校教师也能给予大力支持,平时能在一起研讨相关问题,也将为本人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我们相信,有上级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有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课题组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按课题研究计划,不断积累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成功的完成实验。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3-44页《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