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我国建筑业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建筑业资源、能源耗费大,技术进步缓慢,国际竞争力不强,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发达,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工程建设监管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
(三)建筑业发展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今后五年,我国建筑业总量将会持续稳定增长,建设工程产品也将面临升级换代的新需求。
具体表现在:
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得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量增大;
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建筑需求旺盛;
奥运、世博、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将形成更大的发展规模;
新农村建设将成为重要的潜在市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将是建筑业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和大有作为的时期。
(四)建筑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
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业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今后一个时期,建筑业企业将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受行业内过度竞争和收益水平偏低的影响,在市场竞争加剧、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建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大环境下,市场淘汰将进一步加速。
同时,WTO过渡期结束后,具备技术、管理、人才、资金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境外承包商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与国内企业争夺大型工业、能源项目和土木工程的总承包市场,以及大型标志性建筑的设计市场,人才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市场竞争方式开始由国内的、区域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
由工程能力的竞争,转向承建能力加上融资能力的竞争;
由单一的设计或施工的竞争,转向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的竞争;
建筑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也将由单纯追求产值、规模,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影响性及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十一五"
建筑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形势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加快建筑业企业制度创新,重塑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建筑业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
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效益;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引导建筑业从粗放型的传统行业向管理科学、技术创新、资源节约、本质安全的现代产业转型,并通过制度创新在行业内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转型的动力,更好地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促进我国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
建立现代建筑市场体系。
培育和发展建筑业生产要素市场和中介服务市场。
培育建筑业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劳务企业,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
培育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社会化、市场化程度;
培育工程技术咨询和中介服务市场,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新技术、新工艺;
培育竞争有序的建筑材料流通市场。
通过培育发展上述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
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交易规则。
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制度,调整强制性招标的范围,逐步实现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业主自主决定是否招标.及时修订各类合同示范文本,积极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形成“统一工程计量,政府间接调控,市场形成价格,主体依法结算”的机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及时统计并发布各类施工企业的社会平均成本、工程造价指数等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标准和价格信息,加大对计价行为的引导力度,提高工程造价市场化水平。
继续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二)积极调整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
发展体现产业集中度的“龙头”企业。
要打破部门、行业、地区、所有制的界限,按照市场需求、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为“龙头"
,联合、兼并科研、设计、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使之成为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导力量;
特别要根据资源密集型工业,如煤炭开采、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石油化工、火力发电、建筑材料、造纸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积极发展对应上述领域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试车考核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构建完善的建筑市场供应链体系.大力推进建筑业社会化和专业化分工,推进“龙头"
企业外部的专业化分工,培育发展区域专业承包企业集群和建筑部件生产制造企业集群,大力发展劳务企业,构筑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基础,层次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配套协作、整体优势明显的供应链体系。
同时应积极推进建材等其他制造业与建筑业的融合。
大力发展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
要大力发展包括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技术服务及管理咨询、市场调查和分析、信息服务、会计和法律服务、商务服务等技术与知识密集的咨询服务机构,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降低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管理成本.应鼓励有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改制、联合和重组,向能提供多方面服务的大型咨询服务公司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小而专、小而精的服务机构,建立市场化、网络化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由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工程师牵头的专业设计事务所,促进建筑个性化创造的发展,繁荣设计创作。
(三)大力促进建筑业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的工艺研发优势,高等院校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优势,勘察设计企业的工程化能力优势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深化设计优势,建立和完善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基础研究开发系统,以建筑施工企业和勘察设计企业为主体的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系统,以相关教育、培训、咨询机构为主体的中介服务系统,以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支持协调系统,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以法律规范、经济杠杆和政策引导为主要调控手段,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咨询、中介服务紧密结合的建筑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以专利、专有技术权属保护和有偿转让为动力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建筑技术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保护勘察、设计、施工企业的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设计方案、勘察设计成果等知识产权,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自己的专有技术和工法.企业自身要加强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信息平台。
鼓励骨干企业加强技术积累与总结,积极制定企业标准。
切实发挥工程设计咨询在建筑业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工程设计咨询是建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发挥工程设计咨询在建筑业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工业设计企业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在工业项目设计中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升工业装备和工艺水平贯穿于工程设计全过程,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原材料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
建筑设计企业要不断开发新型建筑体系,在建筑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结构安全、建筑外观、使用功能,又要充分考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
加强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建筑业企业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市场需求加大科技投入,设立实验室和中试基地,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技术研究,作好技术储备。
要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建立并完善协同工作模式、流程和技术标准.建筑业企业要积极发展成套技术,提高工程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减少手工作业,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建筑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
在企业资质标准中,应进一步体现企业管理技术、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企业效益等内容,引导企业加强管理,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应重点扶持具有工程核心技术或专有技术的国内企业参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应成为建筑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平台。
(四)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
要在以工艺为主导的专业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上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将过去分阶段分别管理的模式变为对所有阶段进行系统化考虑的管理模式,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设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改革现行的设计施工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逐步改变设计与施工脱节的状况,实现设计与施工环节的互相渗透,提高工程建设整体效益和技术水平。
大型工程设计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方案设计和扩初设计能力,大型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施工图深化设计能力,发展各类专业施工详图的集成设计能力.大力发展各类兼具设计施工能力的专业承包企业,促进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结合与发展。
改革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式。
要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并积极推行以优化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设计咨询,提高投资效益。
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应当通过招标选择具有项目管理能力的企业负责组织实施,采用含施工图设计的工程总承包方式,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
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要进一步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积极采取工程总承包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式组织项目建设。
建立并完善工程质量市场保障机制。
积极引导各地大力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社会资源,克服质量责任主体多变性和工程质量责任长期性之间的矛盾,提高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能力,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证机制。
积极培育和规范工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