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2458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

(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

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

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

(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

思考:

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

解惑:

课件出示人口分布格局不同的两个地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

人口密度=总人口数÷

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

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

右图人口分布均匀。

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指导学生读图《世界人口分布示意(2016年)》,找出人口稠密区

设问:

这些地区分别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些人口分布稠密?

点拨: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范围内。

随着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人口分布还趋向于城镇地区。

【分组探究】出示中国人口分布图,设问:

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1.东多西少;

2.平原多,山地、高原少

3.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

4.汉族集中区多,少数民族区少

活动:

阅读下面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等降水量线图,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说出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分布?

学生思考回答。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

气候:

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

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

水资源和土壤: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因素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思维发散:

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

世界人口分布格局:

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大陆沿海的平原丘陵地区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我们主要了解了世界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的人口分布,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估计方法等。

我们应重点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板书设计】

1.1人口分布

1.衡量标准:

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城镇指向

*我国的人口分布

1.现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特点

自然环境因素

1.地形

2.气候

3.水资源和土壤

4.矿产资源

5.社会经济因素

6.政治文化因素

 

人口迁移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掌握人口迁移的原因;

3.理解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根据图表等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程序设计

环节一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大家有没有看电视剧“闯关东”呢?

为什么大批的山东人到东北谋生?

这里面呢就涉及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时间为5分钟:

①什么是人口迁移?

它有什么特点?

分成几类?

②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检查自学效果:

1、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

特点表现在:

(1)空间位移(行政区变化)

(2)定居地的变更(3)时间限度(较长,大约1年以上)

2、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

分成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分成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化)、城市→农村(逆城市化也叫郊区化)、城市→城市

③按迁移原因划分:

分成组织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和自发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3、不是。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不属于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

(备注:

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指导学生读图:

时间

原因

特点

具体流向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表现

表现

实例

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明显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

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迁入地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

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东德与西德的统一;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非洲国家独立,原殖民者返回迁出国。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迁出人口减少;

美国作为人口迁入国,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源地。

形式多样化

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

通过几张图片简单介绍一下知识窗部分“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

辨析:

1.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三峡工程的建设引发了环境难民

解析:

1、错误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人口迁移的现象存在

2.错误我国三峡工程的移民,政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可靠的保障,不属于难民。

属于环境移民。

是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节四当堂检测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000千米以上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年龄与迁移有密切关系,青年人口具有较大的迁移需求

B.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数量大为减少

C.加拿大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和人才都缺乏,所以成为移民迁入国

D.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文化程度越高,迁移距离越远

3.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李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某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4.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

哪些是国际迁移(  )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参考答案:

CBBCDABCD

(二)人口流动

自学指导二阅读案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什么是人口流动?

受哪些因素影响?

2比较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检查自学成果

1.概念:

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强度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主要分成国际人口流动(主要为外籍劳工)和国内人口流动(例如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2、

类型

概念

区别

联系

人口流动

1“十一”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东南部劳动力充足

③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④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

A.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

DDA

一、人口迁移

1、概念2、特点3、分类

二、人口流动

1、概念:

2、分类

三、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人口合理容量

1.能够区别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解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能够结合实例,说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