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82236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

《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Word格式.docx

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它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形式、结构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反映,帮助人们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

信息必然是数据,但数据未必是信息,信息仅是数据的一个子集,经过加工后有用的数据才成为信息。

尽管数据和信息存在着差别,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数据和信息并无严格的界限,因此二者经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

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信息,往往又成为后续处理的数据。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般来讲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独立性:

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它与周围环境具有明确的界限,但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整体性:

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目标性:

系统是为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组织建立起来的。

尽管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分工不同,但目标却是共同的。

●层次性:

一个系统由若干部分组成,称为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又可分成更小的子系统,因此系统是可分的,相互之间有机结合具有结构上的层次性。

●运动性:

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特性以及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系统还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处理,处于不断运动状态。

2.会计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以收集、处理和提供信息为目标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收集、输入、处理数据;

存储、管理、控制信息;

向信息的使用者报告信息,使其达到预定的目标。

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功能是指将待处理的原始数据集中起来,转换为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形式,输入到系统中。

●信息的存储:

数据进入信息系统后,经过加工或整理,得到了对管理者有用的信息。

信息系统负责把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存储、保管起来。

●信息的传输:

为了让信息的使用者方便地使用信息,信息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将信息传送到各个使用部门。

●信息的加工:

信息系统对进入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查询、计算、排序、归并等。

●信息的输出:

信息输出的目的是将信息系统处理的结果以各种形式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

(2)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并输出大量会计信息的系统。

它通过输入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运用本身特有的一套方法,从价值方面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定量描述,并将账簿、报表、计划分析等输出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活动提供帮助,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以便更加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现有资金。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使用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这就是说,在特定时期开发出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结构与功能必须要适应特定时期的企业管理体制。

与此同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手工业务处理流程,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使企业管理进入一个更高层次。

企业管理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后又会反过来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做进一步发展,以适应企业更高层次管理模式的需要。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的发展是既相互适应又相互推动的。

(3)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有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之别,这里分别以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说明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以比较不同处理手段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区别。

①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数据量大:

会计信息系统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

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具体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收支增减变动。

具体品种规格的材料物资和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的增减变动,都要归入会计信息系统,经过加工处理,最后得出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性数据。

会计数据核算详细,存储时间长,数据量大,占整个企业管理信息量的70%左右。

●数据结构复杂:

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企业的整体的经济活动,主要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和损益5个方面进行,核算时表现为5大分支体系。

这些数据不仅结构层次较多,而且数据处理流程也比较复杂,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可能引起各个方面的变化,数据处理比其他信息处理系统都要错综复杂。

●数据加工处理方法要求严格:

会计信息系统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必须遵守一套严格的准则和方法,如存货计价、成本计算等从内容到范围、方法,在会计法规和财经制度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全面性等要求严格: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对经济活动有效核算和监督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及个人提供数据,及时将有关资金运动、成本消耗的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以利于管理者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为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会计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必须齐全,不允许有疏漏,保证资料的连续、完整;

数据加工的过程要有高度的准确性,不能有任何差错。

只有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地处理会计数据,才能正确反映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准确处理国家、企业及个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关资料包含了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部信息,是重要的历史档案材料,不能随意泄露、破坏和丢失。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

②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方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具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共性,而且具有以下几个自身特征。

●及时性与准确性: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更及时、准确。

计算机运算速度决定了对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及报告等处理几乎是在瞬时完成的,并且计算机运用正确的处理程序可以避免手工处理出现的错误。

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易采用或无法采用的复杂的、精确的计算方法,如材料收发的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更细、更深,能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集中化与自动化: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各种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集中处理。

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分享,数据处理更具有集中化的特点。

对于大的系统如大型集团或企业,规模越大,数据越复杂,数据处理就要求更集中。

由于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只能作为一个用户完成特定的任务,使数据处理又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人工干预较少,由程序按照指令进行管理,具有自动化的特点。

集中化与自动化将会取得更好的效益。

●人机结合的系统:

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不仅要进行日常的业务处理还要进行计算机软件、硬件故障的排除。

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及输出是手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两方面的结合。

有关原始资料的收集是计算机化的关键性环节,原始数据必须经过手工收集、处理后才能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指令进行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将处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存入磁盘,打印在纸张上,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内部控制更加严格: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有了明显地变化,新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强调手工与计算机结合的控制形式,控制要求更严,控制内容更广泛。

第二节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1.发展过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代表项目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直接参与的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

1981年8月在财政部、一机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以总结这一工作的经验和成果。

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统称为“会计电算化”。

以此开始,随着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

概括起来,我国二十多年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3年以前)

这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少数企、事业单位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狭窄,涉及到的业务内容十分单一,最为普遍的是工资核算的电算化。

在这个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缺乏,计算机硬件比较昂贵,软件汉化不理想,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使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缓慢。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6年)

这个阶段,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的热潮,加上微型机在国内市场上大量出现,企业也有了开展电算化工作的愿望,纷纷组织力量开发财务软件。

但是这一时期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宏观上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之我国计算机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同样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和会计软件的开发,多是单位各自为政,盲目自行组织和开发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适用性差。

财务软件一家一户地自已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针对这种情况,开始了对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开始培养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3)稳步发展阶段(1987年—1996年)

在这一阶段,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全国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并加强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

各地区财政部门以及企业管理部门也逐步开始对会计电算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商品化财务软件市场从幼年已走向成熟,初步形成了财务软件市场和财务软件产业;

一部分企事业单位逐步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纷纷购买商品化财务软件或自行开发财务软件,甩掉了手工操作,实现了会计核算业务的电算化处理;

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面,许多中等或专科院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会计学及相关专业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对在职财会人员的培训中,加大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力度;

与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发相配套的各种组织管理制度及其控制措施逐步建立和成熟起来;

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工作开始取得成效。

(4)竞争提高阶段(1996年至今)

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财政部及各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推广下,财务软件市场进一步成熟,并出现激烈竞争的势态,各类财务软件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拓展功能,各专业软件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国外一些优秀的财务软件进入并开始在国内市场立足;

国内老牌专业财务软件公司迅速壮大发展,如用友软件年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并迅速发展壮大一批后起之秀,如深圳金蝶、山东国强、杭州新中大等专业的财务软件公司。

管理型财务软件的成功开发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财务软件的功能,提高了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中作用的发挥程度;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快步伐,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使会计电算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进一步增加,并开始在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