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819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课件ppt.ppt

坚定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谐,2009.10,第一节中华民族概况及民族区域自治成就,一、中华民族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由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个。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典上,天安门广场将点缀56根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团结柱。

图案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

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与民族区域自治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地位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1、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地位2、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到2003年底,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制县(旗)。

3、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组成,4,(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3、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4、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5、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6、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四)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持和帮助,1、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位置2、优先合理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持力度4、重视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5、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事业6、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7、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事业的投入8、扶持民族自治地方扩大对外开放9、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对口支援10、照顾少数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需要,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1.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是各民族血脉相连的融合史2.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是各民族并肩御侮的斗争史3.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是各民族同舟共济的发展史,“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邓小平1984年,

(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

鼎,国之重器。

古时,盛世铸鼎,昭示国泰民安,国强民富。

而今,中国民族自治地区团结和睦,民族关系和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论固国安邦或是增进团结,都值得铸鼎记之。

由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亲自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是中央人民政府为庆祝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平解放或成立50或60周年赠送给各族人民的贺礼。

(三)新中国民族政策指引民族团结发展,1.在民族观上,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联袂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在政治文明建设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如西藏自治区自1965年9月成立以来,先后由阿沛阿旺晋美、天宝、多杰才旦、多吉才让、江村罗布、列确、拉巴平措担任自治区政府主席一职,清一色的藏族公民。

阿沛-阿旺晋美,天宝,多杰才旦,多吉才让,江村罗布,列确,拉巴平措,3.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着力帮助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边疆少数民族加快发展。

宁夏青铜峡水电站,青藏公路干线,4.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坚持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为了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帮助壮、布依、苗、纳西、傈僳、哈尼、佤、侗、景颇、土等十多个民族改进和创制了13种文字。

人民币上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各少数民族每当本民族的节日到来,都自由地按照本民族的传统习惯欢度,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傣族泼水节,曾经湮没于民间,几近失传的维吾尔族“音乐之母”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重新焕发出艺术活力,(四)民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当代中国,我国各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农奴制社会或封建社会跨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1.民族自治地方普遍建立,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2.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经济社会显著进步特色经济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3.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拉萨哲蚌寺,拉萨色拉寺,青海塔尔寺,新疆克孜尔千佛洞,3.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4.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西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3、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新疆老人乐开怀,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1、西藏人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2、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3、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4、文化教育科技已今非昔比5、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6、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一、使西藏人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民主改革后,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旧西藏的法典被废除。

新中国宪法和法律保障了西藏人民人人享有生命与人身安全的权利。

民主改革结束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实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二、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1、生产总值自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生产总值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年均增长13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现代工业已建立起包括能源、轻工、纺织、机械、森工、采矿、建材、化工、制药、印刷、食品加工等多个门类,目前已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的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培育出拉萨啤酒、奇正藏药、珠峰摩托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品牌。

二、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民主改革前相比更是翻天覆地。

第三产业已成为西藏第一大产业。

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在旧西藏闻所未闻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三、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1、能源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点多面广的能源体系逐步建成。

1959年至2008年,西藏发电量年均增长16.8%,目前已有近210万人用上了电,占总人口的73%。

在农村推广清洁能源,4.3万户农牧民用上了沼气。

2、交通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如今,以公路建设为重点,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3、通讯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

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6.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55部。

四、使西藏文化教育科技已今非昔比,1、文化

(1)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国家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谚语集成、曲艺集成、民族民间歌曲集成、戏曲音乐集成、民间故事集成等十大文艺集成志书西藏卷,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了西藏大量重要文化遗产。

(2)宗教信仰自由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求。

活佛转世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国家的尊重。

西藏的宗教活动多种多样,宗教节日频繁举行。

(3)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

西藏实行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

藏文于1984年实现了信息化处理,并开发出与汉英兼容的藏文软件操作系统。

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得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

2、教育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高达95%。

5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西藏教育事业,使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从1985年开始,在农牧区实行以寄宿制为主的中小学校办学模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

3、科技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逐步建立了个科研院所,现有专业科技人员万人,学科领域涉及历史、经济、人口、语言、宗教和农业、畜牧、林业、生态、生物、藏医药、盐湖、地热、太阳能等数十个门类。

其中,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产生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学术成果。

五、使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民主改革前,西藏农牧民没有生产资料,几乎终身负债,根本谈不上纯收入,200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0.1%,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达到13.1%。

2008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2元,比1978年的565元增长21倍。

2、农牧民住房民主改革前,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农牧民居住条件极差,城镇居民人均不足3平方米。

而今,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已有20万户、百万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新房。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8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3.00平方米。

3、医疗卫生方面和平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后,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疾病,很快就使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基本得到控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藏消灭了天花,各类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现在,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并逐步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人均达到140元。

西藏人口平均寿命由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35.5岁提高到67岁。

4、人口和社会保障目前,从城市到农村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2008年西藏“五保户”的供养标准达到1600元。

2006年西藏人均收入低于800元的农牧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制定和实施了环境保护条例、地质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以及与国家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相配套的实施办法和细则,形成了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体制,使全区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水、气环境质量保持了比较良好的状态。

第三节新疆、西藏问题的本质,一、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情况与本质铁的事实证明,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一)“75”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严重暴力犯罪,2009年7月5日20时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发生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下简称“75事件”)。

这起事件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新疆发生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