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1829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

目前,全县境内招商引资涉农项目200万元以上规模148个,引进资金规模17499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66389.5万元。

其中:

省外项目300万元以上规模12个,到位资金13828万元,县外省内项目200万元以上134个,到位资金52001.5万元。

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茶招商,促进茶业产业化

1、引入茶叶种植加工项目,以“企业+基地”、“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以茶引资超过9500万元,目前该县的茶叶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

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已达到50多个,2007年干茶总量达2000吨,茶叶产值达2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茶叶的收入就有200多元,通过发展茶产业,使农民得到实惠。

2、引资发展茶叶深加工企业,促进茶产业化升级。

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投资总额1600万元的安徽舒绿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绿茶、有机茶、特种茶、名优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公司拥有“兰草”和“舒绿园”牌注册商标,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出口欧盟、非洲、日本、美国,年产销干茶1000吨,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创利税近百万元。

公司下设舒绿茶业精制厂和六个茶叶初制厂,在舒城县茶叶主产区建立2万亩的茶叶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和6万亩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是

六安市最大、安徽省较大的集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

3、发展茶叶贸易,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该县还计划引进资金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的晓天、河棚等茶叶专业市场,为农民发展和壮大茶产业提供产、供、销全方位发展服务;

4、大力开展“兰花茶”招商宣传推介,打响“兰花茶”品牌。

通过举办茶叶能手比赛,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全国一些大都市举办茶叶推介会、参加国际茶文化节等形式对茶叶进行推介,随着品牌的打响,茶业招商的成功推进,招商引资将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发挥资源优势,引进工业项目

该县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引进林板、林化等林产品工业和粮食加工业,推动区域经济良性循环。

全县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拉动了市场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产量提高反过来又促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

在粮价走高预期下,全县农民在市场驱动下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优质大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全县2007年优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0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农民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粮食加工业的引进和发展,首先破解了卖粮难问题,2005年以来,没有出现卖粮难问题,彻底摆脱了粮食卖不了、储不下、运不走、补不起的难题。

加工业发展还带动了种粮效益的提高。

过去多年粮食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在粮食加工业的拉动下,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粮价稳中有升,种粮效益明显提高。

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也拓宽了农民转移就业的空间。

全县青云、友勇、大海等2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1.2万人,同时还壮大了地方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

2006年成功引进台湾佳易木制品公司、东信林板加工等10多个投资9000万元的林板一体化项目,带动速丰林发展基地近10万亩。

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引进、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后将惠及全县人民,农民将实现增收500元以上,这些项目正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直接拉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三、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千人桥、杭埠等乡镇交通便宜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近年来该县成功从江浙引进夏星、帅旺等食品生产企业带动了全县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夏星集团通过从欧洲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聘请国内知名的食品专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独特的生产工艺,生产各种西式冷冻肉制品(汉堡)、面包糠、鸡精等产品,远销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年创产值超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

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力1000多人就业,带动10000多个农户增收,实现了“企业发展壮大,农户养殖致富”的双赢目的。

2、该县将引资发展服装产业作为今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盘子中关键的一只棋子。

已成功引进的浩缘朋集团有限公司,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品牌经营制衣企业。

公司成立于1996年,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下设安徽浩缘朋制衣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浙江平湖分公司、天津分公司等四个子公司。

公司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固定资产达1亿多元,员工近2000人,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劳动密集型项目的成功引进,将基本解决该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依托水电资源,吸引客商投资兴建水电项目

近年来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利霖电站、润乡电站、金源电站、三湾水电站、西河电站等,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总装机容量超过10万千瓦。

通过引资兴建水电站,在发展电力经济的同时,更加有力地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促进项目辐射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上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改善,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迫切要求解决的水利基础设施问题。

二是兴建水电项目许多附属工程如码头、便民路桥、以及库区形成后险滩恶滩的消除,交通条件也随之改善,直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通过新农村建设,舒城县经济及人民素质得以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篇二: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颜莲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班级:

机096姓名:

陈瑞学号:

0910012171

调查地点:

江苏省泗洪县颜莲村

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采访村委干部走访村民网站收索图书查阅法调查时间:

2012年8月10日—2012年8月20日

报告正文:

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人利用暑期时间对家乡颜莲村进行了一番调查,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颜莲村位于宿迁市泗洪县陈圩乡,距乡中心三公里,全村全部是农业人口。

青临线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

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

1.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我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

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上,西瓜,黄豆,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资料显示,10年我村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为72%,11年为68%,12年则下降到了64.3%。

我村实行黄豆、玉米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高了产量。

我村的养殖业也蓬勃发展,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

不仅如此,由于颜莲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外村村民也来到我村建立养殖场,使得颜莲村养殖业初具规模。

2.精神文明建设

自2006年国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颜莲村村民参合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

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自2006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我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以上。

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现代化,教师的学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村委会还不定期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用电安全、防火防灾等。

3.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发现,颜莲村村委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颜莲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10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

11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1.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

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80%。

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农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11年该村新建桥梁一座,修葺桥梁两座,使村民的出行更为便利。

4.生活水平的改善

颜莲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余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

资料显示,09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120元,10年则升高到1568元,11年增至2578元。

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2/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

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

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由于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生产难以实现大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生产方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

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不高。

2.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虽然村里有小学,但由于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师责任心等问题,导致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资料显示,75%以上的农村小学,68%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土地日益减少

由于村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部分村民们都在自家土地上建新房或养殖场,侵占了大量土地。

另外,由于各种公路的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因此,农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6.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

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

抓好粮食、果业、养殖业基地的集约化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引导返乡创业

加大转移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由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转变。

一方面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