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12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

《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大学研究生中特.docx

一.请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从理论和实践上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请结合“十八大报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国情的特殊性、理论的特殊性、实践的特殊性、目标的特殊性、历史地位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基于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创造,不是对经典论述的照抄,也不是对他国道路的照搬,这是它的国情基础。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之路,一条希望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来自实践。

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无法预料的。

经过不懈的实践,我们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因为实践和创新均无止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背离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必须践行“三个有利于”;必须同人类文明的发展相融相合,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关键要看它是不是在总体上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不是有利于维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利于复兴。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华”,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

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由贫弱到强盛、由落后到进步的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饱受了凌辱之苦。

西方列强凭借其船坚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使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重新崛起的重大契机,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社会主义

制度下,从经济上看,国家代表人民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能够对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进行支配。

从政治制上看,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这些两方面的结合,就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集中力量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在世界上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多极化的世界中成为重要的一极。

可以预计,只要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中叶,即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富裕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把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发挥好了中央的积极性,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发挥好了地方积极性。

在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全国经济蓬勃发展,同时各个区域经济、省域经济、县域经济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局面,到2011年底,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达到74000多亿美元),中国除台湾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之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已有2/3以上迈过了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的门槛[9]。

利用这一优势,30年来,我们先后建成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电信网络等举世瞩目的建设项目[10];办高科技方面的大事,我们能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20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包括神舟飞船数次飞天、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在内载人航天工程以及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等高科技项目;办应急救灾方面的大事,我们能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10年来,我们先后战胜了非典、汶川大地震以及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等各种灾害;办民生方面的大事,我们能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

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10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制度。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是以建立共产主义这一最进步、最合理、最美

好的社会制度为终极目标、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

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不断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2]因此,它一走上政治舞台就始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是牢固的,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

同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而制定的,它能顾及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利益,能让我国每一个公民都能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使劳动成果的分配尽量做到公平合理。

三.目前为什么要突出的强调国情的问题?

阐述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期?

1.什么是国情?

国情最主要的是指什么?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

具体包括国土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历史经历、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国际环境等。

一个国家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2.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强调国情这一问题?

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结束了?

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邓小平有一个判断,就是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届时中国将达到中国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

而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

其二,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大国。

一时间,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模式、中国崛起”这些词也应运而生。

你认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国是人口大国,并非人才强国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

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资源占有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

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3.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

和平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大战很难打起来。

国内学者认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意图是要守住既有势力范围,美国现在也在逐渐接受中国崛起这一事实,美国也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充满激烈冲突的亚洲。

第二,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未来十年,适逢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全球技术革命关键时期,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均把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以期尽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一轮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中,哪个国家率先抢占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哪个国家就能取得全球经济发展的先导优势,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第三,“后危机时代”发达世界自顾不暇。

全球经济的大萧条还将持续5到10年,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财政危机、失业、反恐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在今日欧洲,债务危机阴霾依然笼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的反恐战争仍在艰难中继续;在中东和北非,突然间的政权更迭让欧美和以色列焦虑难安……在许多专家看来,在“后危机时代”,从政治到经济、军事的多重挑战,使得西方国家自顾不暇,这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战略机遇期。

第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结构调整思路日益明晰和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社会主义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