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1051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制造强国行动框架对中国的借鉴启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制造业主要领域占显著优势,中国制造业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

《中国制造2025》将建设制造强国确定为国家战略,是中国政府应对德国“工业4.0”、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而作出的再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历史性抉择。

  《中国制造2025》分析了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国际国内背景,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确定了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十大突破重点,设计了制造强国的战略支撑与保障体系,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对中国建设制造强国,迎战制造业国际竞争有重要的意义,其公布迅速引发了全球关注,也激发了学者的研究热情。

怎样使《中国制造2025》落地实施?

怎样建设制造强国?

政策上如何支持制造强国的建设?

如何借鉴世界制造强国的先进经验?

这些问题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

如王红茹提出了制造强国的测度指标,指出中国制造与制造强国的差距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落后,工业制造品质量和附加值相对偏低造成的。

①葛树荣、陈俊飞从德国制造产品的特性、德国制造文化的内涵及核心元素等方面,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德国制造业文化的特点,提出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再造中国制造文化。

②郑志来分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抢占制造业新制高点,不断推出高端制造业和“再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状态,研究了这一现实对中国传统制造业比较优势所形成的倒逼之势,认为中国应做好高端制造业发展基础工程,开展多部门跨界合作,引导鼓励中小微企业在高端制造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郑志来:

《欧美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影响与应对》,《经济纵横》2015年第4期。

  德国“工业4.0”出台后,一些学者更是关注其实质内容,分析其对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借鉴意义。

韩硕剖析了德国“工业4.0”的基本内涵,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积极应对德国“工业4.0”,创造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对策、措施及路径。

韩硕:

《探索中国制造业的新未来――德国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6期。

黄阳华分析了德国“工业4.0”的背景、核心内容、工作重点,研究了其对中国制造强国的借鉴意义,提出了完善中国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内涵,及对中小企业的政策调整思路。

黄阳华:

《德国工业4.0计划及其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启示》,《社会经济体制比较》2015年第2期。

柴忠东、刘厚俊则通过分析美国回归制造业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动因,指出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的回归,而是先进制造业兴起的序曲。

柴忠东、刘厚俊:

《剖析美国回归制造业的新动向》,《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

以上这些学者的成果对研究分析中国制造强国的建设路径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而本文则从更宽域的角度,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制造强国美、日、德的行动框架,在更深层次上讨论其对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所论及的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动框架,主要指制造强国所颁布的战略与纲领,出台实施的重大项目和工程,推行的政策支持等。

后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

  二、战略与纲领的比较分析

  建设制造强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政府确定战略规划,制定行动纲领,进行顶层设计。

美、德、日经过工业革命或战后的恢复重建,工业发展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德、日为确保或恢复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均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和提升制造业水平的战略规划。

由表1可列示如下:

  由表1可以看出,制造业一直是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重心,制造强国都出台过发展先进或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规划。

中国也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出台过多个发展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

  第一,制造业长期都是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进入新世纪,世界主要制造强国都把制造业作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元素,都依据本国国情发布过振兴或恢复制造业的战略、规划。

其中,最为有影响的是2015年的《美国创新战略》和2013年的德国“工业4.0”。

  美国是反思“五大湖工业区”由兴盛到衰败,一度忽视制造业发展而引致美国经济衰退的教训后作出重振制造业决策的。

从2009年12月发布《重振制造业框架》起,美国先后发布多个有关制造业的战略法案。

特别是2015年10月21日,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最新版的《美国创新战略》,这是美国政府励志创新,发展制造业,赢得美国未来竞争的纲领性文献。

这一文献确定基础研究、一流的21世纪基础设施、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是美国创新的基础要素,提出要建设美国创新生态系统,实行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

将通过移民途径,使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受雇于美国;

将通过制作、众包以及公民科学教育的形式,挖掘创新人才,帮助更多的美国人成为创新者,激发和利用美国人民的创造力,将美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者的国度。

同时,该战略还提出了美国要优先发展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九大领域:

“精准医学”,“大脑计划”和新型神经技术,卫生保健技术,先进汽车制造,建设智慧城市,清洁能源技术,先进教育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新领域。

到2030年,将利用创新消灭全球的极端贫困。

  德国是世界老牌制造强国,一直把制造业视作发展战略的核心。

2010年7月,德国政府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提出未来要重点发展气候和能源、保健和营养、交通、安全、通信等5个领域,并且在每一领域都确定了若干“未来项目”等。

其中,德国“工业4.0”2013年4月,在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召开的全球国际工业博览会(hannovermesse2013)上,德国政府公布了一个由企业家、官员、专家学者组成的工作小组研究的工作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简称德国“工业4.0”。

是未来十大项目之一,目标是整合生产机器、储存系统、生产设施,建立信息物理系统(cps),从根本上改变未来工业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

这一项目更是引发了全球关注。

2014年9月,德国政府又通过了新的“高科技战略”,计划构建五大支柱:

数字经济社会、可持续经济和能源,创新型劳动市场,健康生活,智能化移动性,民生安全等,拟加大对五大支柱建设的资金支持,增强创新活力,便捷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途径,确保德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

  第二,中国一直追踪世界产业发展前沿,参与全球制造业竞争。

中国也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政府又先后出台了发展或振兴制造业的系列战略规划。

《美国创新战略》《美国创新战略》最先于2009年发布。

2011年修订后第2次发布。

此后再作修订,于2015年10月21日,由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联合第3次发布。

和德国“工业4.0”后,中国也迅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首个建设制造强国的十年规划,是对美、德、日等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的呼应。

为落实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还组建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

2015年,工信部还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了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

  第三,中国制造业战略规划有别于制造强国。

当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铸,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特别是中国国情和制造业发展水平不同于发达国家。

因此,其关于制造业发展的战略与纲领有别于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的目标是引领制造业发展方向,赢得未来制造业国际竞争,确保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目标是追踪制造业前沿,通过30至40年的时间,跻身世界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的战略是着眼“新”“尖”,进行制造方式的革命;

而中国的制造战略在于制造业结构的改变,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制造强国的战略已升华至注重制造业文化层面,而中国制造战略则更为具体和实际。

  三、制造业项目工程的比较分析

  制造强国通常是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和专项工程来具体落实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和纲领。

进入21世纪,美、德、日在制造强国战略框架下,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或工程,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展开制造业的竞争。

其代表性的项目或工程可通过表2列示如下:

  表2显示:

制造强国都是通过实施制造业创新、制造业技术专项研发项目或工程来支撑制造业发展战略的。

表2中所示只是近年来制造强国有代表性或有国际影响的项目工程,不难发现,这些项目主要是聚焦于全球制造业尖端技术的研发。

但是,工程项目也体现了该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目标。

美国注重新技术的发明,如增材制造方式,先进制造业合作等;

德国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等。

中国紧跟世界制造产业发展潮流,注重新技术和先进制造方式的引进与开发,只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时间落后于制造强国。

  对比分析可见,相对于其他制造强国,美国实施的发展制造业的项目和工程更多、更密集一些。

中国在制造业行动的力度、频率方面,也并不逊色于制造强国。

  四、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

  税收减免、资金投入等政策扶持也是发展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

世界制造强国无一例外地制订优惠政策扶持制造业的发展。

表3列示了制造强国与中国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优惠政策的核心内容。

  五、对中国的借鉴启示

  综合前文的比较分析,中国在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纲领、制造业发展项目工程以及支持扶持政策方面,并不弱于世界制造强国。

但中国仍未成为制造强国,究其原因,首要的是中国在人才培养、制造业文化建设上落后于制造强国,而且中国在合作技术研发、中小企业创新扶持上也不及制造强国。

因此,借鉴制造强国的成功经验,未来中国应做如下三方面的努力。

  1.实施人才教育和培养工程,造就高素质的国民和制造业职工队伍,构建国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文化体系。

  如前文所述,中国在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纲领、实施的项目工程以及配套政策方面不输于美、德、日等制造强国,但为什么中国的制造技术、产品质量、生产模式等却落后于制造强国,究其原因在于人,在于制造业员工。

是人的态度、人的理念、人的认知、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水准和制造业的产品质量。

追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现代社会的一切差距,归根到底是人的差距、文化的差距;

技术、产品、服务方面的竞争,最终落脚在人才的竞争。

没有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

没有世界一流的员工队伍,也不可能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表面上的技术、服务问题,本质上却触及到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价值观和道德理念。

  美国人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中国要面向21世纪、面向全球实施跨世纪的人才培养工程,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小学生入手,着眼未来20年、30年的前景,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