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第五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88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教第五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教第五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教第五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教第五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教第五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教第五章.docx

《小教第五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教第五章.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教第五章.docx

小教第五章

 

第五章教学设计

大纲要求: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

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精彩导读

 

小李在大学期间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大学期间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最终考取了语文教师资格证,并顺利进入一所学校担任语文教师。

小李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决

心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最优秀的学生。

本来以为自己本身的学习成绩就非常优秀,自己肯定也能让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

可是事与愿违,尽管自己很卖力在教,可是学生们不喜欢上他的课,成绩还是没有很大的起色。

后来小李在网上下载教学名师的视频,也参加一些老教师的观摩课,希望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可是效果依然不好,这让小李的心理压力很大,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教师职业。

其实导致小李的教学产生问题的因素很多,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本章即是讨论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

第一节小学教学设计

考情分析:

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很少有单独考查的现象,大多情况是渗透在教学设计题中进行考查。

考生备考过程中要重点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熟练掌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的有关知识。

 

题型

题量

2013年上

2013年下

2014年上

2014年下

2015年上

年份

单项选择题

——

——

——

——

——

简答题

——

——

——

——

——

材料分析题

——

——

——

——

——

教学设计题

1题40分

1题40分

1题40分

1题40分

1题40分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

行。

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

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遵循设计的基本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心理学家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教学心理学的创立者加涅认为,要实现预定目标,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中心

制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学习目标。

并为学习评价作好准备。

在不同的学习范围内用目标分类的方法来计划和准备,使教学、学习和评价变得更为有效。

(二)在教学前明确学习者具有的能力

所有行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能力、知识结构及其预期日标。

学习已有的知

识及其认知方式。

是从事更高层次水平认知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水平应与学习者的接受水平相一致

为了使教学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或相互适应,要根据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来组织学科教学内容。

(四)用联系未来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

学生直接的需求和对未来职业选择的需求构成学习的主要动力。

一个有创意的阐述可以激起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

为了使学习兴趣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考虑学习者的动机是主要的因素。

(五)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构建“理想的模式”

事先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通过事先指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材料来达到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教学内容,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建立认识倾向和诱导出教学设计模式。

(六)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

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成较小的、易完成的学习单位,以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确保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

(七)提高教学媒体的应用控制能力

根据教与学、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共同需要,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应选择适当的时机。

使用时,可借助多种媒体实现某种特殊的需要。

(八)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

各种教学活动能延长学生的注意广度,使他们保持更耐久的学习兴趣。

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风格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水平、教学情绪对促进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九)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

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者注意力的唤醒水平。

学习环境应该贴近现实生活情景,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效果最好。

在学习过程中应安排不同的题目,以避免学习中发生疲劳。

(十)设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风格

关于练习与复习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应有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被用于练习。

运用不同感觉方式和教学媒体刺激感官和有意义的练习活动可增加学习的可缩性和学习的迁移性。

(十一)为学习者的反应提供即时的反馈

即刻知道学生回答得正确或错误对继续学习的动机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课外自学项目、

实际练习、组织讨论以及计算机辅助学习之类的工作都能直接对学生给出反馈。

(十二)总结教学与后续学习相联系

完善的总结和概述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作为学习者重复或复习其所学知识的重要线索。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人类的生活学习的联系日益密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给教学设计带来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观点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将会汲取新思想、新方法,必将实现更高层次的整合发展。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

提。

(一)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

行动方案。

(三)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

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

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不能完全依据经验行事,也不能排斥教学经验的作用。

只有将科

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好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最终达

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四、教学设计的步骤☆☆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针对课标要求,提出设计思路,即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

(1)研读《课标》

明确《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及建议。

(2)分析教材

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应在明确《课标》对有关教材内容目标要求的前提下,重点分析:

①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

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②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

首先分析本部分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深广度;其次,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和其他学科内容间的联系,学科间的综合。

③分析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确定可用的教学素材等。

④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认识功能。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的重点是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分析学生的认识脉络,确定问题线索,确定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证据等,为选取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1)对学生“前概念”的分析

学习是以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和背景,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品质。

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仅包括学生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也包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具体到学科学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主要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的经验,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相关知识。

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些是与新知识相一致的,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也有些是与科学观念相违背的,与所学的新知识冲突,会妨碍、干扰新知识的学习。

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没有冲突时,学习者可以利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固着点”吸收和整合新知识,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量”的

扩充;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存在矛盾时,这时为了获得新知识,学习者必须对

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调整或改变,从而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就是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发展和完善。

因此,教师探查清楚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经验,利用与新知识一致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与策略调整和改造与新知识不一致甚至冲突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丰富和发展,实现“概念转变”。

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手段来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呢?

传统的探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方法主要有:

诊断性测验、布置作业、课堂提问等。

现代的探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方法主要有:

深层会谈—

—诱导法和设置认知冲突法,它们对于探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特别是揭示学生头脑中的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是十分有效的。

(2)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分析

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对于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方式有差异,这种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言之,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主要是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先前经验)、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即自发动机)、学生能知道什么(即教学目标)、学生如何知道什么(即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确立合理、适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

而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则要依靠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组织。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设计教学评价,通过评价能衡量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为教学的反馈调控提供详实的信息。

内容标准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分析《课标》中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目标陈述,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合理地确定具体课时目标,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的变化,不应陈述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4)教学目标陈述应用《课标》“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中的行为动词。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联结点,是设计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理解或难接受的内容。

这些内容,或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