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202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

《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

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解析】BD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解析】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

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

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与其用“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君子”来激励自己,还不如把《论语》中孔丘“________,________”的作为座右铭,含义相同,雅俗有异。

(2分)

(2)当有人纠结于取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3)《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

(1分)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14.B2分,E3分;

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

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

(事情1分,对“南来”的分析2分。

意同即可。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

分析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分)

(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分)(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个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情感。

E.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15.赏析嫌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 

 

, 

”两句,描写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不如此。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诚南宋朝廷慎之又慎。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期初调研检测

14.AD(A没有比兴手法,3分。

D项中“白天”不恰当,2分)

15.“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

“数”即数数,指诗人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

(6分,每点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5分)⑴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⑵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每空1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題.

临江仙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

百年光景百年心。

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

莫嫌浅后③更频斟。

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

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②浮瓜沉李:

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淸泉,沉朱李于寒水”。

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

③后:

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

“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

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 

”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甫《望岳》中,诗句“ 

, 

”抒发了他不怕论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14.C、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C项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

“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

D项“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述不当)

15.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

②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16.

(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所思①

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②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③。

注:

①崔漪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杜甫作诗寄之,②九江:

于后文的“一柱观”,结尾崔漪在荆州谪居之地。

③滟滪堆:

即瞿塘峡峡口的滟滪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定常开”虚写崔漪被贬之后的生活,也表明作者对崔漪非常熟悉。

B.“醉”字传神,虽谪官偏僻之地,但酒樽常开,凸显崔漪癫狂落拓的形象。

C.日落时分,崔漪竟不知自己酒醒何处,实为借酒浇愁,暗含苦闷之情。

D.诗中多处使用想象手法,所写内容既照应标题,又使得格调不甚凄凉。

E.作者借崔漪虽遭贬谪仍然醉卧的形象,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

15.古人评价这首诗时说“苦忆”二字,直贯全章,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 

”,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2)苏轼在《赤壁赋》里赞美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雄形象时说:

“ 

河南名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三适应性考试

14.C.E

15.①前四句写崔漪洒脱不羁,有敬仰之意。

而今听说他被贬为荆州司马。

暗含苦忆之情;

②五、六句作者逢人便说,对崔漪的思念,偏偏崔漪那边没有人来传信报平安。

倍添苦忆之情;

③最后两句作者只有让锦水带着自己的眼泪流过滟滪堆,镏到荆州去见崔漪,直诉苦忆之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酾酒临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