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8015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docx

中级财务管理习题课讲义第06讲成本管理

 

第八章 成本管理

 

本章考点习题精讲

 

考点一:

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考点二:

多种产品本量利分析

考点三: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考点四:

作业成本法

考点五:

责任中心业绩考核

考点一:

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

【例题·计算题】甲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2018年度该产品的销售数量为1000件,单价为18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600元。

甲企业要求2019年度的利润总额较上年度增长12%。

假设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要求:

(1)计算2018年公司实现的利润额。

(2)计算2018年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3)计算2018年的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率,并评价公司经营安全性。

(4)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预计2019年销量增长10%,2019年销量的敏感系数为多少?

(5)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预计2019年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0%,2019年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为多少?

(6)评价销量和单位变动成本哪个更敏感。

【答案】

(1)2018年度利润额=1000×(18-12)-3600=2400(元)

(2)2018年度保本销售量=3600/(18-12)=600(件)

保本销售额=600×18=10800(元)

(3)安全边际量=1000-600=400(件)

安全边际率=400/1000=40%

公司经营处于安全范畴

(4)利润总额=1000×(1+10%)×(18-12)-3600=3000(元)

利润增长率=(3000-2400)/2400=25%

销量的敏感系数=25%/10%=2.5

或:

销量的敏感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这里注意利用简化式计算经营杠杆系数的时候使用的是基期的数据

销量的敏感系数=经营杠杆系数=[(18-12)×1000]/[(18-12)×1000-3600]=2.5

(5)利润总额=1000×[18-12×(1+10%)]-3600=1200(元)

利润增长率=(1200-2400)/2400=-50%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50%/10%=-5

(6)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所以单位变动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更敏感。

注意:

敏感系数的正负号代表的是变动方向,比较敏感性的时候比较的是绝对值的大小。

考点二:

多种产品本量利分析

【例题·计算题】某公司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100元、200元、25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12000件、8000件、4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60元、140元、140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000元。

(保本销售量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位)

要求:

(1)按加权平均法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2)按联合单位法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3)按分算法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假设固定成本按边际贡献的比重分配,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4)按顺序法,按乐观排列顺序,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答案】

(1)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2000(100-60)+8000×(200-140)+4000×(250-140)]/(12000×100+8000×200+4000×250)=36.84%

综合保本销售额=1000000/36.84%=2714440.83(元)

营业收入合计=12000×100+8000×200+4000×250=3800000元)

A产品保本销售额=2714440.83×12000×100/3800000=857191.84(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2714440.83×8000×200/3800000=1142922.46(元)

C产品保本销售额=2714440.83×4000×250/3800000=714326.53(元)

A产品保本销售量=857191.84/100=8572(件)

B产品保本销售量=1142922.46/200=5715(件)

C产品保本销售量=714326.53/250=2857(件)

(2)联合单位法

产品销量比=A∶B∶C=12000∶8000∶4000=3∶2∶1

联合单价=3×100+2×200+1×250=95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3×60+2×140+1×140=600(元)

联合保本量=1000000/(950-600)=2857(件)

A产品保本销售量=2857×3=8571(件)

B产品保本销售量=2857×2=5714(件)

C产品保本销售量=2857×1=2857(件)

A产品保本销售额=8571×100=8571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5714×200=1142800(元)

C产品保本销售额=2857×250=714250(元)

(3)分算法

A产品边际贡献=(100-60)×12000=480000(元)

B产品边际贡献=(200-140)×8000=480000(元)

C产品边际贡献=(250-140)×4000=440000(元)

边际贡献总额=480000+480000+440000=1400000(元)

分配给A产品的固定成本=1000000×480000/1400000=342857.14(元)

分配给B产品的固定成本=1000000×480000/1400000=342857.14(元)

分配给C产品的固定成本=1000000×440000/1400000=314285.71(元)

A产品的保本销售量=342857.14/(100-60)=8571(件)

A产品的保本销售额=8571×100=857100(元)

B产品的保本销售量=342857.14/(200-140)=5714(件)

B产品的保本销售额=5714×200=1142800(元)

C产品的保本销售量=314285.71/(250-140)=2857(件)

C产品的保本销售额=2857×250=714250(元)

(4)乐观顺序:

A边际贡献率=(100-60)/100=40%

B边际贡献率=(200-140)/200=30%

C边际贡献率=(250-140)/250=44%

固定成本全部先由C产品来补偿,目前C的销量只有4000件,所以只能弥补固定成本=(250-140)×4000=240000

A的销量12000件,提供的边际贡献=(100-60)×12000=480000

剩余固定成本=1000000-240000-480000=280000

B的保本销量=280000/(200-140)=4667件

企业保本,C销售4000件,A销售12000件,C产品销售4667件。

考点三: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例题·计算题】某产品本月成本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50千克

9元/千克

450元/件

直接人工

B

4元/小时

A

变动制造费用

C

D

135元/件

固定制造费用

E

F

90元/件

合计

-

-

855元/件

 

本企业该产品预算产量的工时用量标准为1000小时,制造费用均按人工工时分配。

(2)本月实际产量2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成本如下:

                           单位:

直接材料

9000

直接人工

3325

变动制造费用

2375

固定制造费用

2850

合计

17550

 

要求:

(1)填写标准成本卡中用字母表示的数据;

(2)计算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

(3)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

(4)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5)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6)分别采用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答案】

(1)A=855-450-135-90=180(元/件)

B=180÷4=45(小时)

C=E=B=45(小时)

D=135÷45=3(元/小时)

F=90÷45=2(元/小时)

(2)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17550-855×20=450(元)

(3)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9000/900-9)×900=90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900-50×20)×9=-900(元)

(4)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3325/950-4)×950=-475(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950-45×20)×4=200(元)

(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375/950-3)×950=-475(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950-45×20)×3=150(元)

(6)两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2850-2×1000=85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1000-20×45)×2=200(元)

三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5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950-20×45)×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1000-950)×2=100(元)。

考点四:

作业成本计算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

该公司的作业包括2个次要作业(备料作业及检验作业)和2个主要作业(女西服加工作业和男西服加工作业)。

作业成本汇集如下表所示:

作业中心

消耗的资源费用或次要作业

作业类别

备料作业

面料、人力人工、折旧及水电费

次要作业

检验作业

人力人工、折旧及水电费

次要作业

女西服加工作业

备料、人力人工、折旧及水电费、检验

主要作业

男西服加工作业

备料、人力人工、折旧及水电费、检验

主要作业

 

本月公司发生人工总成本64000元,材料总成本40000元,折旧及水电费128000元。

假设各个作业按人工工时平均分配人工费用和折旧及水电费,备料人工工时40小时,检验人工工时60小时,女西服加工人工工时1000小时、男西服加工人工工时500小时。

该厂将面料经过备料作业后共获得2000尺用于女西服和男西服的生产用料,其中800尺用于生产男西服,1200尺用于生产女西服,共生产出100件男西服和200件女西服。

该厂的检验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与折旧及水电费,假设每件西服需检验一次,共检验了300次。

要求:

(1)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计算人工成本分配率及折旧及水电费分配率;

(2)计算各个次要作业的总成本;

(3)计算各个次要作业的成本分配率;

(4)计算各个主要作业的总成本;

(5)计算女西服及男西服的单位成本。

【答案】

(1)人工成本分配率=64000/(40+60+1000+500)=40(元/小时)

折旧及水电费分配率=128000/(40+60+1000+500)=80(元/小时)

(2)备料作业成本=40000+40×40+80×40=44800(元)

检验作业成本=40×60+80×60=7200(元)

(3)备料作业成本分配率=44800/2000=22.4(元/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