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80104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80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

《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古诗100首文档格式.docx

悯农………………………8

华山…………………………9

春夜喜雨……………………10

遗爱寺……………………11

相思………………………12

七步诗………………………13

人日思归……………………14

二年级

夜立阶下……………………15

秋思………………………16

竹枝词……………………17

秋词……………………18

石头城…………………19

离思……………………20

夏日绝句…………………21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22

所见……………………23

剑客………………………24

三年级

行宫……………………25

山中杂诗…………………26

竹里馆…………………………27

峨眉山月歌……………………28

春夜洛城闻笛…………………29

逢入京使………………………30

滁州西涧………………………31

江南逢李龟年…………………32

送灵澈上人……………………33

约客…………………………34

四年级

论诗…………………………3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6

登幽州台歌……………………37

终南别业………………………38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0

无题……………………………41

相见欢…………………………42

登飞来峰………………………43

苏幕遮·

碧云天…………………44

月夜…………………………45

五年级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46

过故人庄……………………47

客至………………………48

己亥杂诗·

其五………………49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0

望月有感……………………51

雁门太守行…………………52

羌村三首·

其三………………53

登楼…………………………54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55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

  ①渔者:

捕鱼的人。

  ②但:

只。

爱:

喜欢。

  ③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

你。

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

波浪。

  ⑦一叶舟:

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1]创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

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

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

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

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前言】

  《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注释】

  ⑴宿:

住,过夜。

  ⑵危楼:

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

高。

百尺:

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

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

说话。

  ⑸恐:

唯恐,害怕。

惊:

惊动。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

怜悯。

  

2.粟:

(sù

)谷子;

栗粟。

3.犹:

还。

4:

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

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

一个“犹”字,发人深思:

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

“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齐:

平齐,即一般高,一样高。

回首:

回头,低头看。

【古诗今译】

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

抬头仰望苍穹,太陽仿佛近在眼前;

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

【赏析】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十九岁登进士第,官至宰相。

他的诗多清新之句,有《寇忠愍(mǐn,古同“悯”)公诗集》(亦即《巴东集》)传世。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

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

“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

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

“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

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

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春夜喜雨

作者: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译文

译文  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

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

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1)乃:

就。

(2)发生:

萌发生长。

(3)潜:

暗暗地,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